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

2016-03-25郭爱菊河北省柏乡县路村明德小学河北柏乡055450

学周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小学语文

郭爱菊(河北省柏乡县路村明德小学,河北柏乡 055450)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

郭爱菊
(河北省柏乡县路村明德小学,河北柏乡 055450)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的程序化教学,而是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以生活为桥梁,以思考为核心来展开自主探究性阅读,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以往的无效阅读,实现学生的快乐阅读、主体阅读,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主体阅读;探究性阅读

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阅读教学,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需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主线的高度程序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积极的思考与思维。这样,学生才能深入文本产生独特见解,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中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学生为主体

以往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分析与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教学中所思考的不是学生要如何来读,在读中如何来思考,而是以教师的主观意愿代替了学生,重点在于教师教什么。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这是阅读教学所存在的最大弊端,要实现个性化阅读就必须要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阅读与思考。为此,教师要对师生在阅读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教师阅读的主导地位,让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阅读,这样才能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教师要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平等权与主动权,不要因学生小而包办代替学生的一切,而是要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与教师平等的学习主体,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时间与空间,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当然,以学生为阅读主体,教师并不能由以往的包办代替者变为不管不问的完全放任,而是要发挥导向作用,为学生的主体探究保驾护航,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指导,以使学生的主体学习顺利完成。

二、以阅读为主线

阅读的主线在于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读中有更多的体会与感悟。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分析,将优美的文章机械地分割成主题、段落、作者等模块,教学时只是机械而程序化地展开,这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仅浮于表面,而是千生一面,千课一面。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即使学生在自己阅读时依旧是无法享受文字的精练、语言的精美,而是以程序化的分析代替了自主阅读与思考。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要给予学生更多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这样才能形成独特见解,实现个性化阅读。略读,即粗略地读,提纲挈领的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精读,即精细地读,反复地读,从语言到内容要全面把握;自由朗读,即大声地阅读,将文字转化为语言;默读,则是可以无声的阅读,更能提高阅读速度;分角色朗读,即让学生进入特定的角色来展开阅读。此外,还有齐读、指名称等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些阅读方法穿插运用,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读中有更多的感受与体会,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这样的方法:(1)略读,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跳读,把握文章重点语句。(3)精读,围绕重点段落、困惑之处逐字逐句的阅读。(4)分角色朗读,对于一些对话性较强的文章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展开阅读,这样更能让学生入情入境。(5)摘抄,摘录精彩段落。这样以读为主线来展开阅读教学,更能让学生在读中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情感互动,这样学生的理解自然更加深刻。

三、以生活为桥梁

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每一篇文章都不是作者的无病呻吟,不是词语的简单堆砌,而是作者对生活、对情感的真实写照。正所谓“披情以入文”,要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直接对话就必须要以生活为桥梁,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突破文字,透过表象深入语言本质的深入理解。这样,学生才能深入地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优美精练,品味情感,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生活场景,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自己是作者,当看到自己亲爱的战友被火烧死的情景时,心情会怎样?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来阅读描写作者心里难过的段落。这样,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就可以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

四、以思考为核心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与思考本身就是一体,只有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才能深入地理解文本,得到更多包含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意境。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层次结构等,以实现学生对每一篇文章的深刻理解与个性化阅读;还要加强文章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展开比较与分析,分析表现手法、写作特色的异同。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学生就可以在无形中学会自主阅读,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与创新水平。这样,学生在阅读时才能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活跃的思维,才能透过文字来展开全方位的分析,实现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在阅读中生成更多的体验与感受。

总之,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以新课改为指导,将全新的教育理念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重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才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整体提高,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

参考文献:

[1]沙士涛.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2).

[2]李定清.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对策[J].快乐阅读,2013(11).

[3]王青霞.趋于个性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速读旬刊,2015(4).

[责任编辑张翼翔]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8-014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8.091

猜你喜欢

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小学语文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