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职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2016-03-25陈继海湖北省兴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湖北兴山443700

学周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改革

陈继海(湖北省兴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湖北兴山443700)



浅谈农村职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陈继海
(湖北省兴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湖北兴山443700)

摘要:专业教学要以岗位需要和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生涯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本论文从农村职教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对提高教师技能,课程体系开发建设,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工学结合,强化技能教学,学生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为农村职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职现代农艺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近几年来,农业产业结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这就需要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出农村所需要的人才,成为中职学校农艺专业一个紧迫的任务。

一、农村职校专业教学现状

(一)农村缺乏专业教师,实训教学无法落实

农村中职学校,大部分专业教师是从普教转业进入职教的,还有的来自大学毕业生,他们大多没有参加过专业实训,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因此他们的专业技能本身就不高。而在教学中,教师的动手操作水平、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如果教师操作水平不高,就会造成专业教学流于形式,实训教学无法落实。

(二)教学内容教条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

21世纪,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而中职农艺专业所用教材,都趋于陈旧,重理论轻实践,教材内容缺乏趣味性,也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更新,让教学跟不上农业发展的步伐。

(三)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效率低

农村职校,由于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专业硬件建设落后,校内实训基地小,设备简陋,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实训基地,校外基地由于协调难度大,学生难于管理等原因,导致教学中仍然采用“课本上嫁接,讲台上施药,黑板上修剪”的教学模式,专业教师为授课而备课,学生得不到应有的专业训练。

(四)重视文化理论课,忽视专业技能教学

农村学生上学仍然摆脱不了“上学为了跳出农门”的思想束缚,选择农艺专业就是为了对口上大学,学校迫于社会压力,课程设置仍然是以文化课为主,专业教学为辅,教学仍以考试为目的,是名副其实的在职校中办普高,导致学校、教师、学生只重视文化课教学,专业技能教学无法开展。

(五)教学方法教条,教学手段相对陈旧

由于专业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在教学中,过于简单,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采用目前推行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更不采用投影、多媒体、微课等信息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造成了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后基本忘光的怪现象。

二、现代农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措施探讨

(一)提高教师的技能和教学水平

只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带出高质量的学生,怎样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呢?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教师,通过校本培训、异地听课学习、进入农场脱产学习等方式来提高师资水平。其次是聘请高校、行业有影响力的专家来校讲课和进行教学指导。我校农艺专业教师先后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达6人之多,通过学习,引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并能在教学中学以致用。利用暑期安排教师到全刚养猪场、绿缘农业合作社等企业与“农民工人”同吃住,同劳动,把所学的先进技术迅速引入课堂。学校聘请了农业局两名高级农艺师作为楚天名师,经常来校给师生上课,为师生开阔专业视野。

(二)重构专业教材,做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建设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计划地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打破原有的教材章节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调研生产实际岗位,分析出典型工作任务,划分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然后做好学习情境的设计,用工作过程六步法教学模式进行专业教学,语言力求通俗易懂,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我校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承担的国家、县级农业科技项目,在开展项目研究的同时,调研工作岗位,组织教师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向农业科技工作者学习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近几年来,编写了《核桃栽培技术》《柑橘栽培技术》《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等十多本工作过程导向教材,有力地补充了专业教学内容。

(三)理实一体,强化技能教学

专业技能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农艺专业技能教学,需要设备、场所、材料,并且要尽可能走出课堂,到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教学。因此,学校要挤出有限的办学经费,搞好专业技能实训室的建设,紧贴生产实际。实训室要求使用率高,我校组建了高标准的组培室,病虫标本室、土壤养分分析室、嫁接实训室,在校园内开辟小型QQ农场,将课堂教学搬入实训室、实验田里。另外,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加强与大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让学生走出校门,按农时参加农事活动,生产实习要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

(四)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农艺专业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在教学中如果单单采用笔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能真实反应学生的专业水平,严重挫伤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因此,必须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每个学习情境分成若干个考核项目,每个项目都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教师在完成一项实训项目后,及时结合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将评价情况纳入学期科目成绩总评当中。整个学业成绩由期末考试、技能评价两大块组成,笔试占30%,平时技能评价占70%。

(五)以专业技能竞赛为契机,组建专业社团

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省、市、校内每年开展的技能大比武这一平台,在校内认真组织,人人参与,层层筛选,以竞赛成绩促进技能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校内组建如嫁接兴趣组、制茶兴趣组等社团,每个社团由一名专业教师负责,年初周密计划出台教学方案,教务处严格过程管理,让学生感觉在社团内有任务,有活动,有操作,有收获,我校在专业社团中挑选的优秀学生参加国家级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

(六)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利用中职学生爱动、喜欢实操和信息化电子产品等特点,充分准备好专业信息教学资源,对于难理解难掌握的技能点,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多遍观看,学习应用投影、视频,微信平台,交互软件进行课堂教学,利用智慧职教、世界大学城等职教网络课程资源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中,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六步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亲身体验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能解决问题,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1]陆秋菊.“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XX省横县职业教育中心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为例[J].职业,2015.

[2]农东昕.论农村职校电子类专业“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推广价值[J].中国校外教育,2010.

[责任编辑张亚欣]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8-00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8.039

猜你喜欢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改革之路
个税改革,你的税后收入会增加吗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