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本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6-03-25罗佳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工学部贵州贵阳550025

学周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考核方式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

罗佳(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工学部,贵州贵阳550025)



三本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罗佳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工学部,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以往《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我院的教学主要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为了体现我院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从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教材大纲和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编写了该课程的实验大纲用于指导学生的课程实验。

关键词: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考核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云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需要更多具备网络规划、网络技术和维护的应用型人才。为了体现独立学院以应用技术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我们应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制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内容以及电子教案。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积极考取思科、华为、华三网络工程师资格证,加大学生就业砝码。

《计算机网络课程》以前在我院的教学多以理论为主,学完该课程,很少有学生会设计、构建、调试局域网,大部分学生只会应付期末的理论考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可以围绕网络工程师的考试大纲和实验大纲给学生教授理论课和实验课,同时加大对学生实验课程的教授和考核。下面,笔者从理论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改革、考核评分标准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教学内容改革

1.教学内容理论部分。根据网络工程师的考试大纲和书本的教材内容,我们选择部分教材内容讲授,其他的紧扣网络工程师的考试大纲。具体包含:网络基础包括网络通信原理和基本概念、TCP/IP模型及各层的概念和功能、IP地址、子网划分、变长子网掩码、超网等。网络规划与布线包括如何根据企业的需求规划网络,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和线缆组建网络等。路由技术包括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动态路由。RIP、EIGRP、OSPF及测试网络的连通性等[1]。这些实验均在虚拟软件上完成。

2.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为了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网络技术理论知识,需要加大实验课程的讲授。其实很多理论知识,可以在实验课中得到结果和验证。结合网络工程师的考试大纲,编写完成计算机网络实验手册,共四十个实验。主要实验手册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课内容,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实验手册中实验的指导步骤,在思科模拟器中搭建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应用VLAN划分技术、VLAN路由技术、VTP技术、路由器交换机加密技术、静态路由、动态路由技术、访问控制列表、NAT技术[2]。实验手册的特点是学生可以根据实验步骤完成相应的配置,在课内和课外都能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由于我们学院没有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我们的实验只能在思科模拟器或者华三模拟器上进行。讲授实验上机课应该由教师先演示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操作。这样不但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不会的可由教师现场指导。很多学生在实验课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有时候为了完成实验到了下课时间还在机房调试。每周我们都要求学生单独完成和上交实验报告。实践证明,加大实验课程的教授对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二、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消除传统考试的弊端,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这门课程的考核应该分为平时每周要求完成的上机作业和理论手写作业共占百分之三十,期末的考察作业占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采用考查方式的方式,学生在第八周确定选题,学生在期末结束,提交文档和设计结果。文档要求学生

采用考查方式完成期末考试,每个学生在多媒体教室里演示相关的文档和测试结果。教师现场提问并打分,这样就避免了部分学生自己不动手别人帮他完成的情况发生。教师评分根据任务完成的工作量、拓扑结构的复杂程度、应用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等来衡量学生的考查成绩。近一学年对学生《计算机网络课程》采用这种评分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快网络实验室建设

学院具备良好的实验环境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我们建议学院引进一批华三的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让学生在真机环境下完成网络的搭建和调试,为他们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先在模拟器下完成搭建和调试任务,并测试成功。然后,再在真机环境下完成搭建和调试。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有实际操作能力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学院要走在三本学院的前列,我们需要改变以往计算机课程中书本理论与应用、网络技术发展脱轨的现象,加大计算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改革、学生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大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大就业砝码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6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7-18.

[2]袁国忠,徐宏.CCNA学习指南(第7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246-464.

[责任编辑张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8-00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8.033

作者简介:罗佳,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写清楚需求分析、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规划、网络测试结果等。

猜你喜欢

考核方式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
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