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2016-03-24江菲张晓涵

2016年4期
关键词:记分卡损失风险管理

江菲 张晓涵

作者简介:江菲(1987.07-),女,汉族,硕士,金融学,郑州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张晓涵(1987.02-),女,汉族,硕士,金融学,郑州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摘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会实施对应的风险管理,而提升风险效率可以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率影响因素

一、操作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现代金融理论认为:银行是一部“风险机器”,不仅要承担风险,转化风险,还要把风险植入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中再加工风险。由此可见,风险是把“双刃剑”,既是银行盈利的手段,又是银行蚀利的原因。如果对操作风险管理不当,就会导致银行利润被风险侵蚀,甚至严重者还会侵蚀银行资本,导致银行破产。商业银行经营的关键因素是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风险管理不当所造成的银行倒闭事件较多,例如:英国的巴林银行倒闭、日本的长期信用银行破产,国内的海南发展银行关闭、广东的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关闭,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撤销等。自上世纪90年代起,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监管局都非常重视风险管理,目前国际监管组织和金融当局也把风险管理作为金融监管的核心内容,因此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稳定生存和良性发展的灵魂,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

二、操作风险控制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

(一)识别能力

识别能力是指在银行业务流程和经营活动中对可能影响银行经营效益,或者可能对银行财务和非财务造成损失的内部和外部操作风险进行识别。银行不仅要建立和完善识别操作风险的制度,还要对操作风险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识别。1、对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进行正确判断和分析;2、在银行新活动、新产品、新流程、新系统推广前,识别操作风险;3、对操作风险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较大的产品及时重检;4、充分识别外包活动和外包产品的操作风险;5、在制定或者修订产品和业务的操作流程时,充分识别操作风险。

(二)评估能力

通过评价和分析操作风险的发生频率、影响程度、控制效率,来精确把握操作风险的分布和采取控制措施提高效率和优化流程。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是为了对业务流程和业务活动进行梳理与重检,在操作风险评估中要建立能主动识别、主动评估、有效管理操作风险的内部制度。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指导下,评估操作风险,并且使用损失分布、关键的风险指标、自我评估的问卷调查等方法来建立操作风险评估系统。

(三)风险度量能力

1、监测关键指标。监测关键指标是指使用操作风险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例如:收益、成本、资产、交易量,需要注意的监测指标主要有:(1)交易失误;(2)仓库和保管业务的报告;(3)不同系统的整合;(4)外汇交易和清算系统,以及交易代理的业务情况。这种度量方法简单易行,但是不能测量到不同领域和不同业务线之间的操作风险差异。

2、参考外部指标。把不同领域操作风险管理的采用方法、范围、测算结果作为参考。使用这种度量方法时如果选取的指标合适,那么实施的过程就相对简单,不仅利于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对比,也可以当作其余风险度量方法的有效性检测。

3、统计分析。通过历史损失数据的采集和统计模型的简历,对金融范围内不同部门需要配置的资本状况进行测算。这种方法的实施效果受历史数据质量和数量的影响较大,且无法精确反映金融机构的风险。

4、记分卡。记分卡主要包含操作风险的多项指标,一般金融机构常用记分卡对所需资本进行测算。这种方法可以激励业务人员和监控操作风险,但是测算结果是否可靠取决于记分卡的设计,因为记分卡包含的指标和指标权重是由专业人员所确定的。

(四)风险报告完善能力

风险报告完善能力是指各报告单位对操作风险的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信息汇总。银行要建立严格、及时、全面的操作风险报告机制,在分析和研究银行各种类型的操作风险后,根据相应的风险报告制度向风险总监、管理层、董事会、业务负责人等真实而全面地提供操作风险的管理状况,从而为银行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资源资本的合理配置提供决策指导。操作风险报告的信息包含:1、正在面临或者潜在的操作风险;2、操作风险的内容不仅限于操作风险的损失状况、分布状况、风险描述;3、对重大和关键的操作风险进行识别,对操作风险的优化措施和控制效果进行识别;4、强化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报告应当使用矩阵式报告,部门把操作风险的管理情况报告给上级和本级风险管理部门,在各级风险管理部门对所管辖机构以及本级操作风险报告汇总后,再把操作风险管理情况报告给总监或者内控委员会,同时上报给上级风险管理机构。一方面,各级部门和机构要按时报送定期报告,并负责定期报告内容中所涉及的完整性、准确性、实效性。另一方面,各级部门和机构要制定重大操作风险的专题报告来对应银行的应急预案,以保证发生重大操作风险时管理机构可以及时获取准确信息,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五)风险数据库建设能力

虽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较多,但是操作风险的损失数据库还很匮乏。如果缺乏风险数据,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就难以对操作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汇报,更别说操作风险管理活动的有效执行。风险数据库建设能力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内部控制方面,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定量分析较弱和历史数据库统计的不重视;二是银行一般会对已发生的操作风险进行故意隐瞒。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完善的风险损失数据系统,甚至有些银行根本没有对风险数据库的建立引起重视。

(六)内部稽核与人员素质能力

内部稽核是对商业银行在实现经营目标过程中所制定和实施的程序、制度、方法进行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内部稽核制度把银行内部作为主体,确保各自目标少偏离或者不偏离总体目标。为了有效监督经理层,商业银行一般会在董事会下设置内控委员会,在机构内设置审计或者内控,而稽核部门负责具体的内控。

操作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内控制度失效,内控制度的失效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内控体系不系统,有些制度简单化、原则化、操作性较差;有些制度存在盲点,已经过时但是没有及时废除;有些制度较为分散,不利于协调统一。另外出台新业务时会颁布新制度,发生重大事件时也会补充新制度,而制度前后整合的缺乏,会导致新旧制度之间出现矛盾,从而加大检查难度和执行难度。二是内部控制的执行力较弱。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执行较差主要表现在盲目执行;随意执行;违规执行。

三、操作风险和风险影响的模型分析

操作风险和风险影响的模型主要是指在判断操作风险和风险损失的基础上,收集历史数据和建立操作风险模型。如果商业银行可以顺利实施这种模型,那么业务人员就能积极加入操作风险管理,这样不仅利于考虑操作风险的损失,还利于考虑操作风险损失的预警性因素和指标。不过模型的建立需要高要求和高标准的内部数据,并且开发模型的投入资源较多,因此难以在金融范围内统一实现。由于衡量方法的不同,衡量方法的优劣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建立操作风险和风险影响的模型时,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相互引证和判断。虽然目前对于操作风险的模型建立存在一定争议,但是模型建立的基本目标是统一的,即对操作风险的损失进行测量,并相应地配置资本资源和有效管理操作风险。在测算操作风险时,要对不同种类的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发生的不同领域和部门、操作风险的可能性、操作风险的损失进行重点确定。(作者单位:郑州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参考文献:

[1]李雪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率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苏虹,胡亚会,张同健.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影响因素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4):50-55.

[3]邵雨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率影响因素探析[J].经营者,2015.

[4]潘雅.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率影响及对策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5(5):32-33.

[5]杨蕾.探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率影响因素[J].经营管理者,2015(5).

[6]吉家欣.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与风险的相关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记分卡损失风险管理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记分卡”提升安全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一般自由碰撞的最大动能损失
基于PMI法的平衡记分卡在中国医院的传播分析
损失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