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数字包含的习俗及文化心理要素

2016-03-24刘世琴

人民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奇数数字

刘世琴

【摘要】数字在实际的运用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性。数字和文化是分不开的,人们对数字的喜爱或者禁忌,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映。文章认为,日本的数字文化是外来文化和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日本这种兼容并蓄的吸收和创新,也体现了日本人的实用主义观念。

【关键词】数字 奇数 文化习俗 忌讳

【中图分类号】K153 【文献标识码】A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的很多文化都可以在中国找到根源。在中日语言中,数字(诸如:1、2、3…)虽然是一个数量符号,但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数词不仅是表达一般的数量概念,而且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说,数词既有跨文化的普遍性,也具有各个民族文化的特殊性。20世纪80年代,是研究数词、助数词(相当于汉语的量词)的全盛时期,研究多集中在数词特别是助数词的用法上面,如:1986年《日本语学》出版的数词·助数词的特集等,这些都着重从语法、句法的角度出发,对数词·助数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进入21世纪,中国有很多学者对中日数字文化做了大量的对比研究,如:《中国语中的数字文化》(汪玉林,2002)、《从数字观透析中日两国文化的异同》(田小风,2006)、《日汉语言中数字的文化内涵》(姜丽,2009)、《文化背景下的日本人的数字观探析》(彭新勇,2009)等,这些研究大都是从中日数字所包含的文化习俗及中日数字的禁忌等方面进行的。张娅娜(2011)追溯到上古时代,考察了中日阴阳五行思想中的“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本文主要结合中国的数字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重点探讨日本数字所包含的文化习俗及其民族文化心理要素,并对其数字文化内涵的成因进行探究。

日本数字观的由来

日本人自古认为世间的万物都附有神灵,语言和数字也存在着神灵。在中国文化传入日本之前,日本人不以奇数为吉祥,而是更崇尚偶数。尤其对“八”特别喜爱。日本人崇尚“八”在日本最早的古籍《日本书纪》和《古事记》中就有记载。再者,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古代日本用“四方”来表示四面八方,因此“四”和“八”有“广博、无极”之意。

中国古代,因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将十以内的数字分为两大系列:奇数一、三、五、七、九为阳数,具有“天、刚、夫”的象征意义;偶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具有“地、柔、妻”的象征意义。在阴阳哲学中,阴和阳有尊卑区别,天地之中,人们更崇拜天;刚柔之中,人们更看重刚;夫妻之中,人们更尊敬夫。奇数为阳数,所以中国古人更喜爱奇数,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节日均取自阴历中的奇数:如1月1日春节、5月5日端午节、7月7日乞巧节、9月9日重阳节等。

古代中国人崇尚奇数,随着中国文化传入日本,特别是汉字和阴阳五行思想的传入以及佛教和基督教的传入,日本人固有的以偶数为吉数观念渐渐发生了改变,慢慢接受了以奇数为圣数的观念。①现在日本人喜爱奇数,这也说明了日本人更加完整地继承并延续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数字观。

日本的奇数文化

日本人喜欢的奇数:“一、三、五、七”。日本人以奇数为吉数,这首先可以从日本的传统节假日中找到依据,自2007年(平成19年)开始,日本的节假日有15个(如表1所示)。从日期来看,除个别节日外,法定节假日几乎置于奇数,由此可见,日本人对奇数之喜爱。

“一”。中国后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卷1)②中对“一”有这样的叙述“惟初太極,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一”是其他数字和万物的根源,在中国古代“一”被认为是一切万物的起源所在。在日本《古事记》“天地生成”的上卷序中有这样的记载:“夫混元既凝。気象未効。無名無為。誰知其形。然乾坤始分。参神作造化之首。陰陽斯開。二霊為群品之祖”。③其中“混元”是指宇宙原始的混沌的太极“一”的状态,从“混元”的“一”分出了“二”,又是创造“叁神”的开始。“注连绳”在日本的神话中被描写为是“阴阳合一”的黄祖神天照大神的样子,另外也是1500年来,天皇一族延续“万世一系”的象征。④所以“一”和日本神话天地的生成、神道、天皇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在汉语中“三”有两重意思,一是实指的“三”表示数目,二是虚指的“三”表示“多”。一般用来虚指居多,这与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有关。中国后汉的许慎《说文解字》⑤中关于“三”的解释是“数名,天地人之道也。”在中国古代“三”具有“多数,无限大”的意思。如:“三思而后行、举一反三、三军”等。因此可以看出“三”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日本以“三”命名的建筑物也有很多,例如:京都的佛教圣地—三十三间堂、三时知恩寺、三圣寺、三玄院、三千院等。以“三”命名的企业同样也有很多,如:三井、三菱、三友、三洋等大型企业。在日语中“三”也具有“调和、统一、多数”等的意思,被认为是很吉祥的数字,因此受到多数日本人的喜爱。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于“三”的喜爱是深受中国古代数字文化的影响。

“五”。据《说文解字》⑥:“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其意思是:五表示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从二是表示天与地,阴阳二气在天地间交错着。“五”字有交午之意,即纵横交错的意思。这种“五行”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重视“五”,和“五行”观念的广为流传有着密切的联系。受中国古代五行思想的影响,日本人也喜欢“五”。比如:和式的餐具一套为5件。在料理的世界,和食也和奇数“五”结下了不解之缘。和式料理创作以“五法”(生、煮、烧烤、炸、蒸)为主,注重“五适”(适温、适材、适量、适技、适心)的把握,讲究“五味”(甜、咸、酸、酷、辣)的协调,崇尚“五色”(白、黑、黄、红、绿)的搭配,注重“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先声夺人,诱人食欲,进而追求令人五体满足的境界⑦。

“七”。“七”在汉民族文化中大致有两种象征含义。一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是先民很早就认识的“斗转星移”,然而北天正中那颗称为北辰的星似乎一动不动,因此人们将想象中的天界中的最高地位给了它,称之为天极;二是极数与变化数,在古代“七”还有“多”的含义,《史记·伍子胥传》:“包胥立于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七日七夜”虚指时间之长;《左传·文公十六年》:“七遇皆北”,其意思是打了很多败仗。由此可见,“七”具有代表最高、无限大的意思。佛教有释迦牟尼面壁七天(亦有“面壁七七四十九天”之说)而成正果,按照佛教的习惯,人死后要祭奠七七四十九天,此外,佛教寺院分为七堂,人有七情,颜色有七色,人有七窍等。在西方文化中,“七”和《圣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七天创造了世界,每周有七天,七种福气等。在现代的西方文化中“七”更是一个幸运的数字,在西方人眼中,“七”神秘又神圣,代表了幸运和美满。日本人喜爱“七”,是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因为它既是奇数又是西方基督教中的幸运数字。日语中有很多与“七”有关的词语,例如:“七言”指的是汉诗中的七言诗,七十七岁为“喜寿”,日本有名的“七星牌香烟”等。

奇数一、三、五、七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日本人崇尚奇数,特别喜欢“三、五、七”。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对“三、五、七”三个数字的使用十分普遍。在神社举行的结婚仪式上,新郎与新娘要举行“三三九度”交杯之礼,新郎新娘行交杯之礼时,用三只一组(小、中、大)的酒杯饮酒。每杯酒分三口饮完,喝完三杯酒需要九次。完成“三三九度”的仪式之后,新郎新娘便正式结为夫妇。日本人送礼时,喜欢送奇数,一般送一万、三万、五万或七万日元,尽量避免送两万日元或四万日元。特别是送新婚夫妇红包时,一般送奇数的贺礼。日本民间有“二”这个数字容易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奇数可以为新婚夫妇带来美满和幸福。在日本茶道正午茶道仪式上,有“茶会七式”、“七、五、三”也是正式宴席中,待客上菜的数字,即第一道菜上七个,第二道菜上五个,第三道菜上三个。

数字三、五、七与日本的文化习俗。日本的许多传统节日都和数字“七”有关。七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为“海之日”;七月十七日是京都“祗园节”;和福气有关的事物常常以“七”命名,比如:正月初,日本有祭“七福神”的习俗;7月7日是七夕,7月15日是盂兰盆节等。此外,日本人的生冠婚葬也多和奇数息息相关,可以说奇数几乎贯穿了日本人的一生。婴儿诞生后的第七个夜晚要举行隆重的祝贺和新生儿的命名仪式,叫做“御七夜”。在日本有“五个节日”,即:人日节(一月七日)、女儿节(三月三日)、男孩节(五月五日)、七夕节(七月七日)、重阳节(九月九日),这五个节日在江户时代即被定为是法定的节假日。其中在人日节(一月七日)这一天还要吃七草粥,是在一月七日吃的一种喜庆食物。七草粥是用春天的七种蔬菜和大米一起煮成的粥。

数字三、五、七与日本的语言文学。在日语中,与“三、五、七”相关的专有名词也数不胜数,如:“三曲”、“三景”、“三社”、“七福神”等。此外还有很多以“三、五、七”组成的成语和谚语。此外,短歌、俳句、川柳这三种日本的诗歌形式也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对奇数“三、五、七”的钟爱之情。

日本禁忌的数字—二、六、四、九

日本人忌讳“二”,“二”也常常用作贬义,“一”表示整体,“二”则表示分裂;“一”表示专一,“二”则代表分心,不专一。比如:忠贞不二、三心二意等。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二”作为“一”的对立面,具有某些负面的语义色彩,成为了一些贬义词的结构要素。因此,“二”在日语中被寓意“分裂、分别”之意,可能源于此。日本人忌讳“四、六、九”则是因为读音。因为“四”在日语中的读音与“死”谐音;“六”的读音为与“碌”谐音;“九”的读音与“苦”谐音。这些数字给人以不吉利的感觉,从而引起了日本人的忌讳。

日本奇数文化外的偶数—“八”文化

日本人虽偏爱奇数,但对偶数“八”却是情有独钟。“八”的字形上窄下宽,意味着前途越来越广阔,含有“多、广、博”的意思,寓意路越走越宽,事业越来越繁荣昌盛。同时在日语中“八”和意志坚强有关。在古代日本“八”被奉为圣数,在远古时,日本被称为“大八州”,这里的“八”并非单纯指数目的多寡,还含有对国土之广、国度之美的赞颂。古代日本不仅视“八”为圣数,同时也视“八”的倍数为圣数。

日本数字文化形成的原因

第一,谐音原则。虽然日本的数字文化偏重于奇数文化,避讳“4”、“9”等数字,但受日本谐音文化的影响,不管是日本人喜欢的“3”、“5”、“7”等,还是日本人避讳的“4”、“6”、“9”等,只要组合起来的意思有趣、吉利、实用,利用率就很高。

第二,字形原则。日本人喜欢“八”,不喜欢“二”,都是基于字的形状。“八”字的字形上窄下宽,意味着前途越来越广阔,含有“多、广、博”的意思;“二”,一上一下,意味着,分开,分离。

第三,心理性原则—日本人的岛国根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尽可能地避开那些给人们带来了阴影和不快的数字,而更多地使用能给人们吉祥如意、兴旺发达的数字,以减轻这种潜在的心理危机意识。日本人对数字的使用带有极深的感情色彩,喜欢的数字会会反复地使用,忌讳的数字则尽可能地避免,这些都源于日本人的心中都有一种潜在的心理危机意识,这也是日本岛国根性的一个体现。

第四,审美观的影响。偶数代表着对称、圆满,奇数表示有残缺、不完美。日本人的审美观中存在着“闲寂”或“寂廖”的意识,所以日本人具有寻求不平衡的审美观,喜欢不对称之美,所以偏好奇数。“物哀”是审美的核心,喜欢单一、缺憾、留有余韵的美,而不喜欢对称、对仗工整等形式,日本的短歌、俳句、川柳等诗歌形式,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的审美情趣对奇数的偏爱之情。由此可见,日本以奇数为吉 ,以奇数为美的思想和日本民族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但它是留有余韵缺憾的美,比较符合日本民族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心理。

第五,东西方文化的影响。首先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圣数,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今天的中国社会中对奇数的崇拜逐渐淡薄,转而对偶数情有独钟。“2、4、6、8、10”都被认为代表吉祥如意,如双喜临门、四通八达、六六大顺、十全十美等。相比之下,日本人对“3、5、7”的喜爱,则体现了日本较完整地继承并延续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数字观,至今保留着对奇数的崇拜。其次是西洋文化的影响,“7”和“13”具有浓重的西方文化气息。“7”在圣经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如上帝7天造物,耶稣7天复活。在日本人的生活中,“7”是能带来幸运的数字,日本有“七星牌香烟”,日本流行的“扒金库”,把“7”设为中奖号码,最幸运的数字是“777组合”。前面谈到日本人喜欢数字“3”,但对数字“13”却很忌讳。这大概是受西方基督文化的影响。“13”源自于耶稣与12个弟子最后一起同席进餐的传说。

第六,实用主义原则。日本人不喜欢“4”和“9”,但“4”和“9”等数字若与其他数字组合变成具有实际意义或吉利的数字时,仍然很受欢迎。例如:在现在的网络用语中有:“39”的发音和“thank you”谐音,表示感谢之意;日本人喜欢“八”,但日本商人却忌讳“八月”,因为这个月是营业淡季。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数字的喜爱是从实用主义出发的。

综上所述,数字和文化是分不开的,日本的数字文化是外来文化和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日本这种兼容并蓄的吸收和创新,也体现了日本人的实用主义观念。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注释】

①孙满绪:《日语和日本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第390页。

②④(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第1卷),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2008年,第1页,第22页。

③《古事記》,东京:岩波書店,1964年,第43页。

⑤彭新勇:“文化背景下的日本人的数字观探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

⑥郭常义:《日本语言与传统文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34页。

责编 /丰家卫(实习)

猜你喜欢

奇数数字
奇数凑20
数字
答数字
填一填
谈“奇数与偶数”的教学处理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抓住数的特点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