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文言文教学渗透生命意识策略初探

2016-03-24褚霞

学周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命意识文言文教学渗透

褚霞

摘 要:在苏教版的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中,文言文篇目占了大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教学目标不明,教学方法机械,教学评价低效,造成教师枯燥教文言文,学生厌倦学文言文,学后就忘掉的现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生命意识,并积极探索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生命意识;文言文教学;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21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48

文言文代表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古人思想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苏教版的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中,文言文篇目占了大部分。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有一些教师从过去单纯追求文白对译的教学误区中走出来,在人文关怀上大做文章,结果矫枉过正,走入了另一个误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教与学在文言文教学中体现出的问题?下面,笔者仅以苏教版涉及的一些文言文教学为例,分析症结,给出一些渗透生命意识建议。

一、优化语言,感染渗透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文学的味道,文化的味道。这首先表现在语言上。我们有典雅优美的文本,也有优美的课堂语言。优美的课堂语言会让学生得到一种享受。被润色的课堂语言,会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优美的文本语言会让学生不自觉地吟诵品味。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还是对文言都很重要……诵读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优美的教学语言,更要选取一些声情并茂的文章或是文段,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这样学生在富有音韵美的汉语言环境中,自然深受感染,逐渐渗透,热爱汉语言,热爱祖国。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朗诵、默读;范读、单读、齐读;精读、略读、速读;赏读、背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书。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播放名家范读,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读的内容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还可以反复读名句,达到通过鉴赏美化心灵的作用。

诵读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那些自己感悟颇深的文本也可以用泛读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上《逍遥游》时,我就采用了这样的方式。一位听课者感到很奇怪,奇怪于我竟然是这样教学生读书的。其实,很久之前,私塾兴起之后,讲授文本的第一步便是读通文本,常是师读一句,生读一句。基本读通之后,学生自由诵读,然后背读,再分角色读等等。一篇《逍遥游》在课上读的方式有很多种,读的次数是算不清的。这样的美文诵读方式,自然可把学生完全带入了情境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二、知人论世,有机渗透

比如,在学习《寡人之于国也》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找资料充分了解亚圣孟子,熟悉他的有关国家的学说及民本的思想。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强调引导学生知道所谓的圣贤之人,就是指那些能坚持本我之心,固守心灵中的善的力量的人,他们是道德力量的代表,更是道德力量的捍卫者,因而他们被人们称为了圣人。在介绍孟子时,他的人格和思想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学生。从根本上来说,儒家情怀就是家国情怀,它是一代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理想。为了实现这份理想,多少的仁人志士放弃了小家,甚至放弃了生命。这种家国理念是当下学生所缺少的,也是必须逐渐让每个学生具备的。

三、把握形象,共鸣渗透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智慧的作家都会用塑造生动的形象来表情达意。而能流传千古的文言文更是充满了智慧,作者非常善于塑形象。美好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进取的力量。分析把握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形象,理解形象,从而产生仰慕的感情、学习的愿望以至行动。如善用汪洋恣肆的譬喻来说理的庄子,他的文本中有很多独具个性眼界的形象。比如在《逍遥游》中有翱翔九万里高空的鲲鹏,有讥诮他人的蜩与学鸠,两组形象对比,自然能让学生明白小和大的区别,也能让其明白眼界需要高远。

不仅仅是事物形象,文言文中还有许多古代优秀人物的伟大形象,他们具有坚韧、顽强、善良、无私、热爱祖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而且,文本还刻画出他们不同的个性和精神风貌。让学生在把握这些人物形象的同时,在人格塑造,价值观建立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如《报任安书》给学生的是坚强的意志,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奋斗必将留名青史的人生价值观;《屈原列传》给学生的是“正道直行”的品格,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和敢于同邪恶势力抗争而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五人墓碑记》给学生的是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和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品格和精神。

另外,除了文本塑造的形象,许多作者也是有着完善人格,高尚品格的,对学生应该有人格感召力,人生指导性。比如《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归去来兮辞》的作者陶潜,《谏太宗十思疏》的作者魏征,《游褒禅山记》的作者王安石,《伶官传序》的作者欧阳修,《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张溥,《石钟山记》的作者苏轼等,这些历史名人拥有的崇高品质和宽广胸怀,很自然地会激发学生追求正义,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

四、立足现实,生活渗透

例如,在讲解完《季氏将伐颛臾》后,我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孔子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是孔子的思想却波及我们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把他拍成电影,搬上银屏。那么《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有着怎样的家国思想,对我们现实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呢?学生想到了这些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家园”“和平共处”等。之后,我拓展联系现实,联系当今社会提得极为响亮的“和谐”,有小的范围如校园、家园,至大范围的社会;由国内的和谐至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同时“和谐”还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所以,学生自然能联系现实的不和谐,需改进的如“提高农民工待遇”问题等。立足现实,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喜爱文言文,关心热爱生活。

五、选准感点,作文渗透

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传道”与“授业”其实是不矛盾的。高中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高考,语文高考的重头戏又是作文。而高考中却有许多作文因为立意浅薄,见解平庸而遭否定。而利用文言文里丰富的史料,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训练、辩证思维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和作文素材积累,是极好的办法。例如,学习《齐桓晋文之事》一课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中的“仁爱”教育,也可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古人的“仁政”思想。又如,学习《齐人有一妻一妾》和《弈秋》两则寓言时,我们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耻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还可以进行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这样的审题训练对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辨证分析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猜你喜欢

生命意识文言文教学渗透
沈从文笔下底层人物的生命意识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意识的培养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