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23袁敏丹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重难点课件利用

袁敏丹

在新课改下,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地理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趋势。信息技术以其灵活性、多变性改变了传统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地理教学辅助手段。本文从信息技术的应用意义出发,分析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点,并提出有效的应用方法,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提高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突破教学重难点。

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比较多,学生往往难以牢固掌握。对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3.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性。

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保持活跃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为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提供条件。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点

1.契合教学目标。

地理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地理课件的时候,要契合教学目标,不断拓宽教学范围,丰富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实用为主、美观为辅。

在制作地理课件时,教师要从授课内容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教师过于重视课件版面的设计,就会忽视教学重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地理课件应该主次分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地理课件只是教学辅助工具,教师不能过于依赖课件,忽视师生互动和彼此交流。因此,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

1.构建信息平台。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教师要构建信息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搜集相关素材,学会筛选和整合知识。在日常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信息平台上检索信息,及时做好记录,并鼓励学生将教材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学“我国渤海赤潮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平台检索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检索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赤潮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

2.创设开放的地理学习情境。

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对此,在课堂授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进而得出结论。

例如,对于地震的产生原因、现象、后果等内容,很多学生不太了解,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播放音频、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展示地震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掌握地震相关知识。

3.打造信息化学习空间。

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与目标结合起来,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演示地球运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等相关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搜集地球运动的相关资料,提高学生对地球的认识。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大势所趋,它能有效改善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难点课件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