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新高考改革下的地理教学生活化

2016-03-23赵成辉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科目生活化学科

赵成辉

一、新高考改革分析

2014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指出,高考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高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科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总成绩满分为750分。

客观来看,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地理学科从原先的文科生必考科目变为高考选考科目,与思想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其他学科处于同等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高考改革将大大提高地理学科的地位。因此,中学地理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合理的教学方法,将地理学科的特色呈现出来,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学地理、喜欢学地理。

二、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1.顺应了新高考改革价值取向。

《考试标准》将地理知识的考核标准划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认知层次。在这些层次的考核标准中,涉及“应用”的层次就有2个。不难发现,《考试标准》加大了对地理知识应用的重视程度,它既要求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又强调学生在复杂环境中对多元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新高考改革下的地理学科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要求考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地球运动的考查,从原先的重视空间想象能力转变为重视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地理教学生活化倡导以日常生活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原理和规律,并将所学地理原理和规律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可以说,新高考改革与地理教学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2.贯彻了新高考改革教学理念。

新高考改革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新高考改革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研讨。对此,地理教师要转变角色,由地理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由地理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地理教学生活化立足于现实生活,强调摒弃僵化的教学思维,还教学以生活的本色。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通过教学创新,使教学从以往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基于真实情境的交往互动。

三、 地理教学生活化的作用

1.引导学生感受地理的价值。

新高考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与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但这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学生真的理解地理吗?他们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是什么呢?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学生认为地理就是“地名+物产”,学地理就是“背诵+记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无法作出理性、恰当的选择的。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并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地理的价值,学到有用的地理知识。

2.降低地理学习难度。

根据调查,学生不喜欢地理学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比较片面;二是认为地理学习难度较大。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内容不限于书本,它既来自课本,也来自生活。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教师可利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在教学“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和侵入岩的区别”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普遍表示,他们确实在上课时记住了这一知识点,但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理解气压降低导致液体中气体溢出这种物理现象确实困难。那么,教师应如何处理这个教学难点呢?对此,我利用碳酸饮料冒出气泡的生活事例进行讲解,学生恍然大悟。

总之,我们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在新高考改革下,教师要以生活理念开展地理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着眼学生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价值,提高地理学科的地位。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目生活化学科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学科新书导览】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