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诊断探究有效复习

2016-03-23俞琼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读图河流试题

俞琼

近几年的高考上海地理试题大多是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组合、挖掘、引申的基础上,结合丰富的社会素材而命制的,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这表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越来越关注能力考查,贯彻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念。

因此,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教师要转变死记硬背的地理教学方式,转变题海战术的复习模式。那么,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有效复习呢?

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感受、认识和经验,重新建构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从而正确解答试题。

本文以“河流特征专题复习”为例,力求在突出双基培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1.通过读图,复习河流的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中读出哪些与河流有关的信息?

通过读图,学生可以把有关河流的知识整合起来,构建知识体系。

在地图中,河流的特征一目了然。河流的水系特征一般可从河流的长度、流向、形状与河网密度等角度进行分析,它与河流所在地的地形关系密切。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径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它与气候、地形和植被关系密切。

因此,教师要通过读图,了解学生对河流特征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完善河流特征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会描述区域中的河流特征,学会分析影响河流特征的因素。

2.通过诊断探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习题的能力。

教师要通过诊断探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习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解题思路、知识联系、表述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学会清晰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解答试题,从而达到巩固基础知识、分析失分原因、总结答题规律的目的。

3.出示错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可出示错误试题,引导学生订正错误试题。这样,学生就能把原有知识整合起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内心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而牢固掌握新知识。

4.引导学生互相“把脉”,尝试寻找“良方”。

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评分标准,评价其他同学的解题情况。这样,学生就能通过交流和评判,构建河流水文特征知识体系。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典型问题,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样学生就能探究出结果,找到“苦口良药”。

5.通过自测,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复习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完成自测练习,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就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复习效果。

6.尝试编写试题,深化能力。

教师可提供与河流有关的高考地理真题,引导学生总结高考地理命题规律。高考地理试题多以我国或世界典型地区的水环境为背景,通过提供相关图文资料,考查不同地区、不同河流的特点。

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搜集相关图文资料,自主编写试题。这样,学生就能从命题者的角度进行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此外,编写试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增强复习信心。

总之,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教师应该重视诊断与探究的重要作用。诊断能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认真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构建知识体系。探究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思考、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图河流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河流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