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大唐西市产业链开发研究

2016-03-23谢雨阳

关键词:西市大唐产业链

谢雨阳

(长安大学团委,陕西西安 710064)



西安大唐西市产业链开发研究

谢雨阳

(长安大学团委,陕西西安 710064)

为解决在历史遗存原址上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诸多困境,以西安大唐西市产业链开发为例,在分析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文化产业的开发和运营过程,提出产业链发展转型的建议:应强化产业链效应,推动不同产业间的联动与融合,“以商养文,以文促商”,吸引客商投资等。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产业链;大唐西市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以特定文化遗迹为核心, 借助文化遗迹进行新兴文化产业塑造并与原有产业整合,形成特定区域产业链组合的开发模式逐步得到了社会与学者的认可,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使中国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当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优化文化产业链结构,改变目前以文化遗迹为核心的单一、浅层次、以旅游项目为主开发运营的模式,科学合理地规划产业项目,形成自身特有的产业链和产业链组合,以及高水平、深层次、产业化的开发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大唐西市是西安市人民政府为向世人展示西安“人文之都”的无限魅力,于2005年启动实施的“皇城复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开发项目。该项目以丝绸之路文明的历史文化传承为核心,以不断优化其产业链质量为发展方向,在十余年的运营发展过程中已实现了其大部分预定目标,但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和部分项目的转型问题。梳理分析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未来产业链模式转型方向进行研究,对中国历史文化遗迹资源开发、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具有一定的引导与借鉴意义。

一、大唐西市产业开发的历史与现实背景

作为世界帝都之冠,唐都长安以其丰富的文化创造力和开放包容的姿态在东西方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曾经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历史上东方和西方商业文化交流的重要汇集地。1 300年前,中国盛唐时期的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大市场。东市是国内商品贸易市场,西市则是包括西域、日本、高丽(今韩国和朝鲜)等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唐代诗人李白“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中的“金市”即大唐西市。西市位于唐长安皇城的西南方,始建于隋,兴盛于唐,繁华程度盛极一时,是当时规模最为宏大、国际贸易最为繁荣、辐射面最广的世界经济贸易中心、时尚娱乐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西市以其繁荣的市场体系、坚实的经济基础支撑着整个丝绸之路的贸易体系,是丝绸之路真正意义上的起点。西市既是外部世界了解长安乃至中国的一个窗口,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重要平台。唐代长安城面积超过8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宫殿金碧辉煌,佛寺宝塔高耸,东、西两市十分繁荣,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天门街西闻捣帛,一夜愁杀湘南客。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就是对唐长安人口众多、繁荣富足的真实写照。

西市位于唐长安城西南方位,其建筑布局与唐长安城中的里坊十分相似,都采用了封闭式的建筑方式,用市墙将内部彻底包围,形成一个对外密闭的空间。市墙之中每墙各开两门,市门皆有门吏管理,早晚随街鼓声而定时启闭。在长安城四周城墙高筑的情况下,拥有独立市墙的大唐西市俨然就是一座“城中之城”。

西市内部南北向与东西向各有两条均宽16米的街道,四街纵横交错成‘井’字形,将市内划分为9个长方形区域。其中东西向二街相距327米,南北向二街距离309米。此外,西市的9个区域侧面均为街道,这使得每个区域的周边都与街相邻,十分便于交易[1]。

西市的建立对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都起到了空前的融合与推动作用。它的出现使得来自世界上不同地域、国家的人将本国所特有的商品与文化传入当时的中国。唐长安城时期西市的区位职能体现在经济、文化、政治3个层面。

第一,促进本国商品与外国商品的流通。西市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往来于其中的商人来自东亚、东南亚、中亚,以及东欧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中亚与东欧地区的客商在当时的贸易活动中尤为突出,这些客商所销售的商品包括本国特有的药材、香料、珠宝,当本国的商品售罄时,再用赚取的资金回购中国特有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这些客商的出现加大了中国与当时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商品流通,也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的内地市场。

第二,促进本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随着唐王朝的日益兴盛与西市的不断繁荣,进驻长安经商的客商数量越来越多,而其中以来自西域的客商占比最大。大量的客商在带来丰富西域物资及特产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传播了自身的西域文化,文化传播的范围覆盖了整个长安,从而影响到全国。文化的交流融合使得“兼容并包”的唐王朝帝国更加兴盛、繁荣。

第三,强化中国“世界中心”的政治地位。自公元681年唐王朝正式建立起,日益兴盛的唐都长安逐渐成为了西方与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汇中心。作为当时国际市场的大唐西市,其规模之宏大,国际交易之繁荣,无论是在商业交易或是文化交流方面,都从实体上印证了唐王朝的强盛与发达。而西市的繁荣与发展对巩固、强化唐王朝作为世界中心的政治地位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 100多年前,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从汉长安起步,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这条路成为中西交流的主要通道,世界由此知道并了解了中国。1 300多年前,唐朝僧人玄奘经丝绸之路到达天竺,又一次开启了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之旅,丝绸之路在中国与中亚、欧洲之间建起了一座商贸与文化的桥梁。进入21世纪,当中国人民又一次进入辉煌的历史转折点,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融、经济的联系和依存更为紧密,重构丝绸之路文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开放、包容、交流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成了每一个中国人伟大的责任和梦想。挖掘、开发、利用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有重要影响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丝绸之路起点——大唐西市,成为西安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的壮举。

二、大唐西市开发建设原则

2005年2月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审视西安的地位和优势,提出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结合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明确了把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形成了保护古城风貌、彰显西安特色、打造“人文之都”的城市建设思路。西安市政府于当年启动“皇城复兴计划”,加大对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使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古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向世人展示西安“人文之都”的无限魅力。2005年4月,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开园;2010年4月7日,国内首座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遗址类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大唐西市是在西安市政府“皇城复兴计划”的推动下,形成的一个以商业为主线,以丝绸之路风情和唐文化为特色的综合性商业项目,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在原址上重建的项目。与国内其他纯粹的商业项目进行比较,大唐西市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对唐文化魅力的展现。大唐西市所具备的历史人文资源与传承、发展唐文化对其作为商业项目的影响力度使得该项目成了国内同类项目开发的典范。为了使大唐西市的开发更具科学性和时代性,本文提出大唐西市开发建设的3点原则。

(一)在原址重建的原则

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均能证实唐长安城时期西市的具体位置即今大唐西市的位置。史料记载唐长安城时期西市四面各开二门,市内有4条大街,把该市分成9个长方形区域。街宽各百步,两侧有衣肆、药材肆、坟典肆、鞧辔行、绢行、秤行、麸行、帛行、寄附铺,经营各种商品交易的商家近千家。大街四周又设有很多旅舍、旗亭酒肆及饮食摊点。通过丝绸之路来到长安经商的西域及中亚、西亚等地的客商也多聚集该市,经营金银珠宝并购买有中国特色的丝绸、瓷器等运回国去转卖。基于对历史文化传承的考虑,重建大唐西市时,其建筑布局仍然模仿了唐代原貌,建筑风格沿袭唐代风韵,强调与同时期丝绸之路各国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原则。建筑功能突出唐文化,传承唐人“一行一市”的理念[2]。

(二)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的原则

作为文化产业项目,大唐西市首先需要与城市的发展相契合。这其中包括:对土地的使用方式与增长趋势、经济结构的转变与扩大、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文化底蕴及意义、城市交通与开放空间的体系。

(三)突出公益性的原则

大唐西市重建时的一条基本原则是突出公益性,主要体现在部分运营产业在不产生经济效益或者经济效益并不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对文化事业的促进与推广。通过公益性产业的发展,从多个角度推动唐文化的宣传力与影响力,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的共融与交流,在公益性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影响经营性产业的发展。

在唐长安城西市遗址上重建的大唐西市,在继承了唐长安城时期西市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对周边地区的各种文化和商业需求起到了支撑和带动作用。第一,新开发的大唐西市的商业职能,一方面是纯粹意义上的现代化商业活动项目,包括餐饮、服装、住宿、文体娱乐活动;另一方面依托唐长安城时期西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的展览、旅游、表演活动,如大唐西市博物馆、丝路风情街、国际古玩城、不定期的国内外文化商演活动等等。第二,所承载的文化职能,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大唐西市作为商旅文化项目,自身所具备的文化内涵与影响力同样极其深远。通过唐代建筑文化、丝绸之路文化、集会庙会文化等多样化的人文活动的展示与结合,营造出独特的人文环境[2-5]。

三、大唐西市产业链开发优势与劣势

大唐西市从规划实施运营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该项目的运行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在运营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分析该项目运营及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对该项目改造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唐西市产业链开发优势

1.以传播唐文化作为产业链开发内核

唐文化作为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中传播范围较广、延续时间较长、受推崇程度较高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的整体运营皆以对唐文化的开发和运用为基石,是唯一可以用丝绸之路起点命名的项目。以优秀的唐文化作为产业链开发内核,是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极具竞争力的优势之一。

2.不可复制的历史遗迹资源基础

大唐西市是国内唯一在唐长安城历史遗存原址上再建的以盛唐文化、丝路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商旅文化产业项目。大唐西市拥有确切的历史遗迹,这是许多现代化仿古建筑群落无法比拟的,也成为大唐西市产业发展独一无二的优势。

3.产业链内部的良好整合能力

大唐西市的产业链运营通过盛唐商业文化和市井文化的项目融合,涵盖了以大唐西市博物馆、丝路风情街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以大唐西市酒店、多个以唐文化与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的餐饮项目以及其他购物、演出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在以传播唐文化为基础的前提下形成了良好的组合与资源互补,各环节逐步获得了稳定的盈利,使得大唐西市整体产业链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4.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

大唐西市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与形成,正是在顺应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进行的。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既为大唐西市产业投融资提供了保障,也使大唐西市拥有了广阔的市场需求与发展前景[6-7]。

(二)大唐西市产业链开发劣势

1.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弱

大唐西市作为一项在原址上重建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原址重建的确定性也成了产业扩张的局限性。大唐西市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带动了周边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大唐西市本身淹没在高楼耸立的住宅丛林中;另外,大唐西市周边缺少其他文化产业园区以及相应的文化企业,未能够形成大唐盛世的连锁效应。

2.产业运营优惠政策不到位

大唐西市项目作为2005年西安市“皇城复兴计划”中的重要启动项目,地方政府在人力、物力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支持。但建成运营后支持扶助政策较少,未能体现为其文化遗迹保护的公益性事业特性,制约了大唐西市建成后的运营发展。

3.开发相应文化衍生品能力弱

衍生产品的开发是文化产业发展与扩大的重要环节,也是文化产业链得以延伸的主要方法。当一种文化形式或创意得到群众的认可后,产业运作者会以该文化为核心,开发出不同的搭载该文化内涵的载体,以此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大唐西市丝路风情街商铺冷清、商品单一,古玩城内的商品并没有着重凸显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丝路文化,整个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层次化发展,盈利窗口单一、不确定,这些都影响了大唐西市商业文化的发展。

四、大唐西市产业链发展转型的建议

文化遗迹产业链是指通过对文化遗迹的开发与重建,使其获得新的文化与商业价值,在对其新价值使用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系列商业化项目和产品。针对大唐西市文化产业运营十余年的相关因素分析,其产业链组成模式转型应重点关注以下5个方面,以确保该项目的可持续运营和发展[8-11]。

第一,运用资源优势强化产业链效应。长安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大门,大唐西市是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要充分发挥大唐西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品牌效应:在纵向发展中,要形成“研发—生产—品牌营销”的文化产业链;在横向发展中,要将自身特色与旅游、餐饮、演艺、现代制造、影视、新闻出版多个产业紧密结合,积极开拓新兴产业链;在区域化发展中,应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带”字效应,不局限于周边资源,要延伸至“带”的广角,借助商业运作、品牌传播、资源重组等手段,打造跨行业、跨地域、跨国际的“品牌价值—销售推广—整合营销—战略联盟”的产业生态链。

第二,推动大唐西市文化产业园区内不同产业间的联动与融合。文化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创意。这一特点决定了文化产业园区与依靠技术、能源的传统工业园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该园区内多条文化产业链的集聚过程。以唐文化与丝绸之路文化作为产业开发内核的大唐西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在强化一般产业链的同时着重发展内在产业链与协同产业链,并进一步宣传、包装唐文化,将其作为自身商品的特有印记。

第三,“以商养文,以文促商”带动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提供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和投资者收益,并源源不断地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永续保护提供资金,从而走出一条“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路子。真正实现以资源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发展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第四,吸引客商投资,建成国际化“金市”。在全面落实发展文化产业相关优惠支持政策的同时,争取大唐西市文化产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本区域及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客商投资,将其建成如盛唐时期的国际化“金市”。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遗址博物馆,具有保护、展示西市遗址和反映丝绸之路文化、盛唐商业文化、市井文化的功能,已成为西安重要的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其“民营资本投资模式”被列为陕西大遗址保护五大模式之一。大唐西市的其他相关设施、景区都是围绕此核心建设起来的。还应考虑对民营博物馆予以相应的财政补贴和收益补偿,鼓励其免费开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公众进入西市文化产业区,拓展消费能力,为丝路风情街等商业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对进入西市文化产业区的投资者予以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文化产业区,使得大唐西市能够真正展现盛世大唐的无限魅力。

第五,重组大唐西市文化产业链,提升园区品质。以唐长安城时期西市遗址为建设背景,显著突出唐文化主题的大唐西市属于典型的资源依托型产业链组成模式。按照规划,大唐西市文化产业园核心产业链在于以保存较完好的唐长安城时期西市遗址与出土文物为主题成立的历史博物馆以及仿照唐长安城西市原景风貌建设的九宫格街坊;支撑产业链在于以突显唐文化为主题的丝路风情街及西域特产、餐饮酒店、珍奇古玩等;外围产业链在于影视娱乐、商业展览、演出等。这种产业链布局在园区建设运营初期是十分有效的运作模式,但当园区发展到一定规模,园区内各种主题及其建设规模已经确定而其彰显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就应当调整其产业链结构,确保园区的健康可持续运行。就大唐西市产业园区而言,应将更多的关注从核心产业链调整到支撑产业链,特别是丝路风情园和珍奇古玩城的招商引资上,应当先行一步,走出国门,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吸引客商,把上述支撑产业链上的园区建成像新疆国际大巴扎、西安鼓楼回民坊等有世界影响力的园区,使得支撑产业链真正起到对整个大唐西市文化产业链的支撑作用。

五、结语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沿途各国人民互利互惠、友好往来的见证。以传承丝绸之路文明为核心,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大唐西市原址上重现昔日的辉煌,既是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更是为丝绸之路起点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及时梳理和总结大唐西市文化产业园运营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从调整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和产业链方向入手,大唐西市文化产业园必将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成为新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1] 西安大唐西市置业有限公司.历史的延伸——大唐西市的规划概要[J].建筑与文化,2008(7):66-69.

[2] 和红星.西安“唐皇城”复兴中的大唐西市[J].建筑与文化,2008(7):58-59.

[3] 丁静,都红刚.大唐西市引争议: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复兴能否兼得[N].中国社会报,2007-09-10(3).

[4] 毕景龙,王慧.大唐西市的空间形态与文化特质解析[J].建筑文化,2011(2):146-148.

[5] 靳薇,宋鑫.大唐西市遗址复兴研究的初探[J].山西建筑,2008,34(5):68-70.

[6] 冯华,温岳中.产业链视角下的我国文化产业发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5):82-86.

[7] 张立波.文化产业园的产业链构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8(4):92-95.

[8] 李魁.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研究——以西安大唐西市项目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09.

[9] 贺嵘,毕景龙.城市更新中的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西安大唐西市保护与规划[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6):283-286.

[10] 王彬.新丝绸之路城市符号传播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4.

[11] 王彬.民办博物馆发展相关文化产业的探索——以大唐西市博物馆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4(1):54-59.

Industry chain development of Xi’an Tang West Market

XIE Yu-yang

(Youth League Committee,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Shaanxi,China)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historical si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this paper took the industry chain development of Xi’an Tang West Market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its cultural industry and 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its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It also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ts industry chain, including intensifying its industry chain effect, promoting the linkage and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making “cultural industry and commerce promote each other”, attracting the investment, and so on.

Silk Road; cultural industry; industry chain; Xi’an Tang West Market

2016-01-15

谢雨阳(1991-),男,陕西西安人,经济学硕士。

G124

A

1671-6248(2016)02-0033-05

猜你喜欢

西市大唐产业链
梦里大唐知多少
寻迹大唐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大唐西市的重生
梦回大唐
如何在大唐朋友圈优雅炫富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夜·西安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