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脑脊髓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2016-03-22陈国斌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名山街道水产畜牧兽医站

兽医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脊髓炎种鸡周龄

陈国斌/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名山街道水产畜牧兽医站



鸡脑脊髓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陈国斌/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名山街道水产畜牧兽医站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是一种主要侵害幼鸡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性传染疾病,临床上以共济失调、腿软无力、瘫痪和快速震颤(特别是头部震颤)为主要特征。该病主要侵害1月龄以下的雏鸡,蛋鸡感染后一般不表现症状,仅在患病2周左右时产蛋量减少,随后恢复正常,蛋鸡可通过垂直传播等途径传给下一代。雏鸡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则容易导致大批死亡。

一、病原学特点

鸡脑脊髓炎(AE)的致病原是“禽脑脊髓炎病毒(AEV)”。AEV是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种,单一血清型。自然病毒株均有嗜肠性,鸡胚适应的VanRoc-kel株有高度嗜神经性,其特点是以侵害鸡的神经系统为主,致使病鸡出现神经症状。该病毒对“氯仿和强酸”等消毒剂不敏感或低度敏感。对“胰酶、胃酶和去氧核酸酶”有较强的抵抗力;病毒能在无免疫性母鸡所产卵的鸡胚脑部和卵黄囊中增殖,也可在神经胶质细胞、鸡胚肾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胚胰细胞等培养物上生长繁殖。该病毒对雏鸡的危害性最大,有极高的感染率(发病率)和致死率,因而在繁殖(孵化)环节中应严防被污染种蛋发生垂直传播,或被带毒鸡(病鸡)构成群内水平传播。

二、流行病学

该病经鸡胚感染的雏鸡潜伏期为l~7 d,经口感染的潜伏期为10~30 d,通常在l~3周龄发病;易感对象比较广泛,主要包括鸡、雉鸡(野鸡)、火鸡和鹌鹑等。不同品种、性别和日龄的鸡均易感,其中以低龄雏鸡(3周龄以内)最易感、症状最严重,一般综合发病率高达40%~60%,死亡率30%左右,而成年鸡感染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出现暂时性产蛋下降(10%左右),经l~2周后逐渐恢复。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主要的传染源是病鸡、带毒禽类(家禽、野禽)、禽类排泄物及分泌物等,主要传播途径是与病禽接触构成传染,或病禽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性传染,带病种鸡或被污染种蛋可造成垂直传播。

三、临床症状

(一)常规检查

症见病雏鸡肢体柔弱无力,不能自主站立,但蛋黄吸收及脐带愈合良好,这一点可与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侵害胚胎及孵化温度不当造成的残弱雏相区别。病鸡精神较差,闭目嗜睡,病程后期出现运动失调,部分病雏鸡出现头颈震颤、肢体麻痹等神经症状,此类病雏鸡多经2~7 d衰竭死亡。少数病雏鸡发生一侧或双侧眼球晶状体浑浊,之后逐渐羞明或失明,常因饥渴或踩踏、挤压致死。

(二)病理剖检

该病典型的病理变化是神经系统,重点部位一脑干延髓和脊髓灰质中的神经元中央染色质溶解,脑中血管周围有“套管”现象,神经胶质细胞灶性增生:软脑膜下呈水样透明感,脑膜充血或有散在点状出血点。另外,病死鸡的肌胃和胰脏中可见多量淋巴细胞浸润,跗关节红肿,腿部皮下有胶冻样渗出液,肝肾等其他脏器一般无明显变化。

四、诊断要点

该病的发病日龄基本集中于l~3周龄,病初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和头颈肌肉间歇性震颤,成年母鸡近期产蛋量普遍下降,剖检病死鸡见典型的神经系统病变。进一步确诊应以实验室检验结果为准,通常取病死鸡的心血、肝、脾组织制做涂片,再做革兰氏和瑞氏染色,镜检一般不发现细菌。再取病料以营养琼脂做细菌培养,未见细菌生长。最后采集多份(10~20份)病鸡血清,分离血清,用已知的脑脊髓炎抗原进行琼脂扩散试验,测定血清中抗体,结果所有血清均出现沉淀线,则判定为阳性。

五、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引种及交易环节检疫检验。该病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频繁引种及交易环节把关不严,导致带毒种鸡经繁殖过程发生垂直传播。或因病鸡流入健康群引起批量发病。因而要从提高检出率着手,从引种源头上控制“病原体”入侵,培植健康鸡群,规避发病风险。

2.坚持疫苗接种。时下常用的疫苗有禽脑脊髓“canekll4株”弱毒活疫苗或禽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疫苗,推荐基础免疫程序为:后备种鸡于12周龄进行首免(弱毒活疫苗、饮水免疫),1~2羽份/只;16周龄再以同样方法加强免疫1次;病史场建议采用油乳剂灭活疫苗,肌注0.5~l ml/只。产生正常免疫应答的鸡群,对鸡的保护性极好,免疫期可达1年以上。

3.落实动态疫情监测及合理淘汰制。规模化养鸡随时面临各种病毒、致病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威胁,要做到“勤监测、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治疗”,这是避免疫情在本群内进一步扩散蔓延的基础手段。经监测发现的带毒鸡,尤其是种鸡,务必果断淘汰,以免造成垂直传播及留下长期的疫病安全隐患。

4.加强饲养管理。发现病鸡立即淘汰。对感染鸡群做好隔离饲养,加强消毒。将轻症鸡隔离饲养,投予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维生素E、维生素B1、谷维素等药可保护神经和改善症状。重症鸡应挑出淘汰。感染鸡群3周内所产的蛋含有病毒,不能用于孵化。完全康复后的鸡群所产的蛋可用于孵化,并可使雏鸡获得母源抗体。全群还可用抗AE的卵黄抗体(康复鸡或免疫后抗体滴度较高的鸡群所产的蛋制成)作肌肉注射,每只雏鸡0.5~1.0 ml,每日1次,连用2 d。

5.无害化处置。确诊后的死淘鸡,要按照规定做焚烧、深埋、消毒等无害化处理,全场内外养殖环境、用具等彻底消毒到位,推荐采用敏感消毒剂首选“3%火碱液”,每天消毒1次,连用3 d;之后更换为“绿威净消毒液”再连续消毒3~5 d。到位的无害化处置和消毒灭源措施,是净化AE等高危害病种的最有效方法。

6.善用预防保健方案。即加强鸡群日常饲养管理,规模养鸡全程处于高度应激状态,饲料中各种微量元素均需配比合理、足量供应,全面满足鸡群当前阶段的营养需求,增强体质和抗病力,从根本上降低发病率。推荐使用保健方案:方一,采用复方黄芪多糖散(含黄芪多糖、人参皂苷、青蒿素、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提取物、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免疫增效因子等),于每月初按0.2%~0.5%拌料,l~2剂/d,连喂5~7 d。方二,采用“抗病毒、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的中药材组方进行整群防治,优选“黄芪、黄连、黄柏、黄芩、蒲公英、大青叶、板兰根、双花、甘草”等加减组方应用。其中,甘草为必用,取适量,主要用于调和诸药毒副性,增强动物免疫力。所有药材共研为细末,按0.2%~0.4%拌料投喂,每天分早晚两次集中拌料,连用5~10 d即可。

鉴于该病的强传染性和高危害性,务必坚持以防为主,不推荐发病场采取药物治疗,尤其是确诊后的种鸡群,应果断淘汰做无害化处置或商品化“全出”处置。对于中大鸡群(商品鸡群),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专舍饲养及治疗,原发病舍宜采取整群防治,推荐“高纯黄芪多糖混饮”或“双黄连口服液”混饮,同时拌料或混饮“氟苯尼考+多西环素(联合增效)”以控制继发感染,在实践中采取综合防治效果为最好。

猜你喜欢

脊髓炎种鸡周龄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和防控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褐壳蛋鸡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及MRI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