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服“局限”与“失察”的对策

2016-03-22刘钊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意局限范文

刘钊

教改已十年,习作教学质量仍旧不尽如人意。小学作文教学面临哪些困境?有无较为有效的应对策略呢?笔者结合自身有限的教学经验,说说自己粗浅的看法。

困境一:学生局限

(一)语言文字积累欠缺,拙于表达

由于各种原因,虽然学校和家长不遗余力地一再鼓励、要求学生增加课内外阅读,但学生仍旧普遍阅读量有限,尤其是规范的,能够化为习作原材料的文字范本。由此导致习作时错字连篇词汇少,词不达意语病多;叙事颠三倒四,状物支离破碎,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脱离生活,写作如空中楼阁,全凭想象

现在的学生久居城镇,远离自然;深陷于日常学业,困于考试压力,脱离生活。他们缺少时间和机会观察体验生活,无论写作时遇到怎样的话题都无话可说,只能翻翻作文选,套用他人习作,千篇一律;甚至全凭想象,漏洞百出。

(三)社会乱象,反面误导

社会包罗万象,像一锅粥。小学生明辨是非能力有限,极易受到社会误导。比较明显的就是各类网络恶搞和流行词汇。学生长期接触,不明就里地用在平时说话和习作中,使本应充满童真童趣的作文变得粗俗,让人叹息。

困境二:教师失察

虽然广大一线教师也一直致力于有效地结合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可迫于实际操作困难,教师自身难免有失察之处,列举如下:

(一)重体悟,轻实践

学习写作主要依靠教师对各篇教材的教授。在常规课堂上,体会文章内涵的环节固然重要,而真正磨炼学生写作能力的环节却始终不足。虽然习作课更直接,但已经是临阵磨枪了。平时缺少训练,何来写作能力的长足进步?

(二)重形式,轻创造

为了培养习作能力,在常规课堂中通常有练笔环节,可这环节也客观存在不少诟病,集中表现为形式化。比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续写、仿写环节。学生所写的内容真的与文章内容、感情契合吗?内容足够巧妙有新意吗?事实往往是写出的内容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不过加深学生说套话、空话,迎合教师的意识。

(三)重范文,轻素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如何写作,教师通常会当堂朗读一些文辞优美的,技巧成熟的范文,却往往忽略了许多学生也可能以此为标准将自己很有新意的,很有趣味的作文盲目修改为“范文样式”,导致雷同。

困境三:应对策略

(一)积累规范,为文之先

规范的语言文字积累是作文的先决条件。与其单纯地鼓励阅读,不如切实地为学生列一个真正适合他们的文学作品书单。这些名著的规范语言,巧妙而又独特的创作对于思想和文风处在基础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有无法估量的意义。当然了,教师还应注重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进行有效阅读和积累。

(二)真实体验,为文之基

只有具备了切实的生活体验和真实的心灵感受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因此,教师应广泛组织学生真正参与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号召学生去体味过程与意义,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为习作打下基础,学生也才能有表达的欲望。

(三)切实练习,为文之柱

广大一线教师都关注到了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会”的最终目标,可学生是真的会运用了,还仅是知道而已?教师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投入更多独具匠心的设计,以切实提高习作能力为目标,教会学生围绕中心选择叙述题材和写作技巧,杜绝训练环节的形式化、庸俗化。

(四)独抒性灵,个性赏评,其文乃成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明代袁宏道提出的诗文革新主张,主张抒写真情,反对模拟剽窃,力主创新求变,这与新课标中“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不谋而合。因此,教师万不可完全以应试作文的标准要求学生,要把目光尽可能地放在每一篇认真完成的习作上,做到个性赏评。否则只会助长作文的“假、大、空”,甚至是功利化。难道非要写出“样板戏”式的文章才是好的?

中国文坛曾经灿烂过,但到了如今的年轻一代,似乎真的缺少一些能够“触及灵魂”的作家出现,这与中国的教育大背景不无关系。只有真正以学生习作能力的养成为目标,精心推敲设计教学环节,切实落实指导、评价、修改,始终号召学生体验生活,拥有真实而独特的思考,这样的习作教学才是有意义的。

【作者单位:苏州市高新区东渚实验小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新意局限范文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经典款也能穿出新意
春色几许(简谱)
新意
不受身材局限的美服
我国破产法的适用局限与完善建议
庄一强看医改走出行业小局限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