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理论在校外智能机器人兴趣课程设计中的运用

2016-03-22徐强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机器人技能

徐强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等八种主要智能。这一理论的提出和确立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份厚礼。了解乃至掌握这套理论进而将之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恐怕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了。

下面就借助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进行校外智能机器人兴趣课程设计进行一描述。

一、课程基本信息

智能机器人初级兴趣班课程是一门以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的三年级以上小学生为对象的科技类校外教育兴趣课程。课程由15个教学单元构成,每单元2学时。

二、课程设置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课程是智能机器人课程系列中的起步课程,完成本课程的学习是进入更高一级智能机器人兴趣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直流马达、触动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的不同工作状态及工作原理;掌握智能机器人各个端口的连接注意事项和控制方法;理解能量转换的基本途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使用智能机器人积木套件搭建所需的机器人结构。掌握包括导线、马达、触动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设备的连接技能,并能够根据实验不断改进其结构,最终实现特定功能;能够初始化智能机器人;能使用图形化编程软件编写具有分支、循环等结构的机器人控制程序;能够根据出现的程序错误调整程序、调试机器人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掌握独立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养成自己管理课堂秩序、纪律、设备设施的习惯;能够找到自身在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等不同智力方面的强弱点。同时学生在纪律意识、诚信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挑战意识等素养方面将有所提升。

(三)课程设计

本课程借助“多元智能理论”开展,并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推进教学进度。整个课程包含锻炼立体思维能力的积木搭建训练,锻炼创新能力的机械力学原理运用训练,以及培养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等多方面智能的实验活动等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自行实践来完成教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声、光、电、静态、动态包括“非程控类搭建”“动态模拟”“创新发明”等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都能够将三围教学目标有机融合,同时做到后续模块跟前面模块相互联系与衔接,安排科学合理。教学内容中既有学员口头表述与演讲,又有学员动手操作与实践,既有室内活动又有室外舞台的公开展示。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教、学、做、讲、练”合一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学员先会得到一个任务,然后根据任务要求边做边学,边讨论边实践,从自己动手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得到体验。

(二)方法手段

本课程根据不同教学模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丰富的、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完成教学。

(三)保障条件

课程的开设需要在教学软硬件设备的配给上进行大力支持。

五、评价体系

(一)评价原则

从校外教育的定位与功能出发,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体系基本观点,以单个学员纵向发展为基础,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以自评、互评相结合为方式,结合学生平时上课表现、活动参与、知识技能、兴趣发展、个性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每个学员优势凸显,均衡发展的评价原则。

(二)评价项目

1.常规(占比40%):学习态度、纪律、出勤、品行。

2.机器人技术技能(占比30%):搭建技能、编程技能、调试技能、综合运用技能。

3.学员个性、特长智能发展情况(占比30%):个性化智能培养、提升。

(三)评价方式

课堂管理记录、实际操作记录、活动表现评价、个别过关情况、小组评价等。

(四)评价标准

以学期汇报单为形式,以鼓励、赞扬为主旋律,在期末对学员的发展成效进行综合评定。

以上就是笔者经过多个学期实践的一些总结,不当之处请加以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江苏】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机器人技能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画唇技能轻松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