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计算机实验教学研究

2016-03-21姜宁

计算机时代 2016年3期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创新精神主体性

姜宁

摘 要: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构建“以人为本”的实验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教育理念上,尊重学生主体性,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上,考虑学生特点,分层次教学;教学方法上,以启发式、引导式为主;教学评价上,注重过程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

关键词: 以人为本; 计算机实验教学; 主体性; 分层次教学;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3-83-03

Research on the people-oriented computer experiment teaching

Jiang Ning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College,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nxi 716000, China)

Abstract: "People-oriented" is the core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values. In the computer experiment teach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people-oriented"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enhances the students' subject consciousness and creativity. On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student-oriented, respects students' subjectivity; on the teaching contents,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eaches hierarchically; on the teaching method, mainly adopt the heuristic and guided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process evaluation, lets the student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Key words: people-oriented; computer experiment teaching; subjectivity; hierarchical teaching;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0 引言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通过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进而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迅速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把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计算机实验教学作为一门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的课程,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是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1 “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教育观的核心是强调人的价值,教育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按照人的成长与发展规律办教育,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这里“以人为本”之人从广义上指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是教育者,教育管理者是使得教育这个有机整体能有效运作,三者紧密相联缺一不可[1];从狭义上讲“人”指学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这里的人就是学生,如果没有学生,教育无从谈起。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要保障教师的主体地位,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中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认为,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过程中,要求教育工作者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最大的教育目标。所以归根结底教育的“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 “以人为本”教育观指导下的计算机实验教学

2.1 转变教育理念,实验教学过程人性化

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学生通过实验牢固地确立实验先于理论、理论源于实验的科学世界观,不仅从理论课上接受知识,还要自己通过实验去学习知识,在实验中运用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好知识,最终用于实践中[2]。目前一些学校的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过于死板,只强调学生做实验,而不是教学生“学会”做实验,学生只是被动地重复实验步骤,忽略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实验教学过程必须顾及人的特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倡导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实验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培养良好的品德,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样也是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意识、心理素质等形成的过程[3]。“以人为本”计算机实验教学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和主体性,以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富有主体精神、创新精神、掌握一定文化知识技能的专业人才。

2.2 实验内容考虑学生特点,分层次教学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点,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因材施教。可以开设一些有趣的、实用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Flash动画、PPT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课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能力来分层次设计安排,逐步提高。第一层次安排基础型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必做,包含验证性实验、基本技能练习等,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主要内容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及Windows 7、办公软件Office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等。第二层次安排综合应用型实验,使学生在第一层次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利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网页制作基础、信息安全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等。第三层次安排创新提高型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本专业或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Photoshop应用基础、Flash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数据库、Access数据库、图表绘制软件Visio等。分层次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由于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其实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相同时间内,完成的实验内容更多,难度也逐渐加大,学习中能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建立起创造性的开放学习氛围。

随着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日新月异,实验教学内容要紧跟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实验环境,促进教学内容的重组和体系的更新,使学生学到当前主流技术,真正强化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造就应用型实用型的计算机人才[4]。

2.3 教学方法以引导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计算机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不能像基础学科一样“满堂灌”。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引导式为主,教师应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时,教师首先讲授PowerPoint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然后提出思考问题如: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哪些事情需要用到PowerPoint来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后列举出:演讲稿、电子课件、制作广告宣传、产品演示的电子版幻灯片等等。最后,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关于“文明校园从我做起”的幻灯片,并上机操作,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比较谁做的更好。指导教师实验课上只提出实验要求和目的,不做具体演示,让学生动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给予启发式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知识才更深刻[5],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4 实验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制度和程序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等。针对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特点,分组教学能够照顾学生个人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培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进行分组,每个小组5-10人,基础实验内容相对简单,如班级人数多,可10人组成一组;专业实验课实验内容较难,班级人数少,可5人组成一组,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分组。每组自行选出小组长并由组长分配各个组员角色及需完成的任务,定期向教师汇报实验进度和组员的表现。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可以由掌握快的学生指导其他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解决了上机过程中学生多、教师无法及时辅导的问题,同时培养了组员间互相合作的精神。在教学中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将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在一起协同运用,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2.5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学生参与评价

实验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进步,通过评价使学生了解自我、完善自我。以人为本的评价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进行评价,打破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模式[6]。学生实验成绩主要由平时实验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试成绩占20%,创新能力占10%。期末考试实行无纸化,平时成绩和创新能力根据每次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由教师、组长、个人共同给出,权重分别为教师60%,组长20%,个人20%,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评价注重过程而非结果,评价主体多元化,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思想。

3 “以人为本”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意义

计算机实验教学是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以人为本”的计算机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掌握科学技术和科研方法,增强实验设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经我院几届学生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将育知、育心、育德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吴瑾.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5:8

[2] MA达尼洛夫著,杜殿坤译.教学过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 张宏蕃.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的数学实验教学研究[J].电子科

技,2010.23(11):125-126

[4] 冯博琴,顾刚,赵英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实验

教学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4-6

[5] 汤志贵,张辉宜.“以人为本”理念与计算机组装实习课程改

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5):128-129

[6] 叶依如,叶晰,蒋庆.“以人为本”的多元化实验教学评价模式

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1.8:80

猜你喜欢

分层次教学创新精神主体性
实施分层次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浅谈分层次教学在技师学院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初中生物分层次教学案例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提高线性代数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