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提问艺术探究

2016-03-21李志锋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提问艺术探索性层次性

李志锋

摘 要:教学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师生之间的问与答贯穿于教学的始末。提问技巧则直接关系着学生兴趣的激发与思考的展开。成功的提问会让学生愉悦地接受、主动地思考、自主探究结果,这样的教学既轻松又高效。

关键词:提问艺术;探索性;时机性;层次性;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241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被动接受为主动构建的转变,就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而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艺术,巧妙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同时又可以实现学生的主体探究,让学生亲历探究全过程,在探究中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小学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实施新课改的主要场所,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使提问成为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探究的重要契机。

一、问题要具有探索性,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运用已知来学习未知,将未知不断地转化为已知的过程。要实现学生主动而有效的探究,所提出的问题就必须要能够激起学生运用已知来学习未知。而如果问题的出发点在于已知,问题过于简单,只能起到检测与巩固的效果,不利于学生新知的学习。而如果问题的出发点在于未知,问题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而无法展开有效探究。这两种问题都没有探究的价值,问题要想具有探索性,能够引发学生运用已知来展开主动的学习,就必须要着眼于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能在学生的认知范围之内,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独立的思考与思维活动,进而能够自主地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实,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考有深度,探究有成效,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享受到智力角逐的乐趣,这样更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与动力参与到后面的学习中来。

为此,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不能不深入,只是就知识本身提问,也不能过于深入,盲目追求问题的高难度,而是要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认知规律与接受水平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对语文教材深入钻研,这样才能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基础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围绕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提出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来。

二、提问要把握好时机,在最为恰当的时机提出

不分时机不分场合地随意发问,只能让学生成为机械而被动的问题解决者,让问题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学的累赘,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无法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活动,只能是对问题敬而远之,对语文学科望而生畏,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把握好时机,只有在最为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何时是最为恰当的时机呢?

1.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很难在整节课中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思维与注意力,注意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分散。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所需要的不是教师的强制引导,而是要让学生自我再次集中起来。此时一个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可以再次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再次将注意力集中于问题上,集中于新知的学习上来。

2.学生思维困惑时。小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低下,并不能独立地解决所有问题,当学生遇到思维上的障碍,出现思维困惑,无法展开探究时,此时正是启发的最佳时机。如果只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学生依旧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在机械地记忆结果。而此时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展开更有深度的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完成自主探究,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3.学生理解肤浅时。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对于文章的理解往往浮于文字表面,而并不能透过文字感受到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深厚情感与意境,此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感悟,教师同样可以运用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给予学生指导与点拨,进而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展开分析,进而深刻感受与体会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实现对文本的全方位立体解读。

三、问题要具有层次性,兼顾学生间的个性差异

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这是教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教育事实。以往的教学无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同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这样势必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消化不了”,只能让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中,这是低效的教学。素质教育是大众教育,是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共同发展。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全体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亲身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来,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促进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的问题才能面向全体学生,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四、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可见问题是发现的基石,是打开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就不能是封闭的,而是要具有开放性,要能够以文本为中心,向宽广的生活空间延伸,提出开放性问题的,不拘泥于教材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而是能够引导学生展开多向思维与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更宽广,才能基于文本,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更多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产生更多的见解,这样才能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实现学生探究活动的创造性,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孙立新.小学语文教学提问艺术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2] 林芳.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例谈[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2 (4).

[3] 张香萍.妙问善导追求高效——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5(7).

[ 责任编辑 金 东 ]

猜你喜欢

提问艺术探索性层次性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探索数列中不定方程的解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价值观层次性浅析
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