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视阈下的美好童话
——影片《美人鱼》的生态解读

2016-03-20查书雨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刘轩珊珊周星驰

查书雨

生态视阈下的美好童话
——影片《美人鱼》的生态解读

查书雨

周星驰新作《美人鱼》火热上映,影片在人类与人鱼的戏剧冲突下表现人类与自然的异化关系,揭示了生态危机的严峻性,彰显了对当代人类社会群体的精神生态观照,并且试图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之道。周星驰的见解与生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福斯特关于解决生态危机的思想不谋而合,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必然要回归到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上来。

《美人鱼》;生态;马克思;自然;异化;价值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推动绿色发展占据重要地位。如今,我们面对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水生态”、“治霾降污”亦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的“热词”。因此,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也说明了我们党对生态建设的重视。随着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和不断升温的生态意识,对“生态”的关注成为整个人类的关注焦点,电影人也开始通过电影这个“武器”,向人们传播着和“生态”相关的故事,表达着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关切。 近几年来的《世界末日》、《2012》、《阿凡达》等都是以生态为主题的电影。

2016年春节档期,周星驰导演的最新电影《美人鱼》上映并创下了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最高纪录。据悉,影片拍摄于沿海城市深圳,令人震惊的是,影片中的故事几近真实。深圳的城市繁荣就是在填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初的浩瀚海洋如今已经开展成为繁华经济区,填海造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自然开始报复,深圳自此失去沙滩和干净的海,物种减少,珍稀鱼类消失。当初,确实有不少反填海的呼声,但仍然抵不过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诱惑。影片以真实的深圳故事为背景向观众表达了创作者对于生态保护的诉求,人鱼相恋这一童话故事的表层寓意之下,反映了深刻的生态价值观。周星驰赋予影片《美人鱼》的生态思想和意识,如司马昭之心,尽人皆知。影片开篇从各种关于海洋生物生存危机的纪录片到奇珍异兽的博物馆就彰显了这部影片的生态主题。这种人文关怀加上现代特效技术和他的天才搞笑力,最终帮助周星驰获得高达30亿人民币的票房。其中,美人鱼珊珊质朴的话语动人心弦,“如果这个地球上连一滴干净的水,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没有的话,你挣再多的钱也是死路一条。”[1]人类总是无法跟其它生物和平共存,终有一天,我们只能像电影开头那样,去不入流的展览馆里看咸鱼版美人鱼、看狗装老虎。影片流露了周星驰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乃至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强烈关注。这种关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观众可以从影片的表达窥探出当代社会生态危机的出路,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人摆脱自身的贪欲,重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理想和谐社会。周星驰的见解与生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福斯特关于解决生态危机的思想不谋而合,彰显了其深切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感。

一、人与自然之间异化关系的影像传达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到,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只有依赖自然才能继续延续生命。他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2],而且更是一种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自然才能表现出自己的生命。没有自然界,人类就不可能生存,更不能发展。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自然界的自然规律是自然的固有属性,自然界及其内在规律制约着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撇开社会生产形态的发展程度不说,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这些自然条件都可以归结为人自身的自然(如人种等等)和人的周围的自然”。[3]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阐述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整体。工业文明时代,自然对人类的意义内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然界从最初就是为人类提供了劳动的对象并与人类所需相对应,但从起初的满足到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剩余劳动产品并衍生出劳动异化,劳动异化造成人与自然的内在一致性关系发生异化,进而滋生人与自然的异化现象。

《美人鱼》的男女主人公来自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即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周星驰将他们放在生态系统的两个对立面,邓超饰演的男主人公刘轩一开始自私、暴躁、贪婪,是一个从底层奋斗而成的地产开发商。林允饰演的珊珊单纯、率真,是一条身负家族使命的美人鱼。二者的相遇源于刘轩的青罗湾项目,为了赢得经济利益,刘轩拿到填海批文,由于批文不允许破坏生态环境,于是,聪明的人类开发了声纳,无声无息地驱逐海底生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轩、若兰等人对自然资源采取的是一种肆意掠夺的态度,他们的一系列牟利行为加深了人类与自然的失衡,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断裂以及自然界生物的濒临灭绝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以海为生的美人鱼一族受到威胁,它们被迫栖身于一条破败不堪的破船里。为了生存,珊珊被家族派遣前往刺杀刘轩以阻止填海计划的推行,从而获得家园的安全。刘轩与珊珊的使命注定了他们的冲突局面。人鱼珊珊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自然界的化身,她的刺杀行动正是自然的奋力反击,是自然的自我救赎,也是对人类生态意识的唤醒。正如影片中两个世界的代表者的对话:

刘轩:所以呢,我从小就立志,我未来要挣很多很多的钱。

珊珊:挣那么多钱干嘛?

刘轩: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钱更重要的。

珊珊:假如地球上连一滴干净的水,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没有。你挣再多的钱也是死路一条。

刘轩:你,懂你在说什么吗?

珊珊:是你不懂,我才会出现在你的面前。人类与自然本该是一种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关系,一种有着内在平等交流的生命关系。在工业文明到来的前几十亿年中,生态圈生物进化和优胜劣汰,生态系统自身和谐而稳定地发展着,这正体现了自然界自成体系的生态法则。然而,人类把追求个人财富增长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以一种病态崇拜的姿态生存,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古老的自然规律和生存模式猛烈地受到人为的撞击,自然灾害不断衍发,其他物种也在逐渐灭绝。在他们的对决中,很明显,是自然处于劣势。周星驰用他独特的搞笑方式展现了这个刺杀计划的幼稚与可笑。珊珊自中海胆、手刃自己、全力以赴刺杀却轻而易举被球杆击落在地,这种顽强不懈与“自食其果”形成对比,观众在哈哈大笑之余又心生悲凉。表面上看,刘轩得意洋洋的笑脸散发着人类胜利的光芒。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我们似乎都达到了所预想的效果,然而,在之后却会发生一系列其他不同的影响,将我们最初所想要达到的结果破灭。

近几百年以来,随着人类社会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人类持续不断地以一种杀鸡取卵式的手段对自然进行过度开发,导致自然界所承受的负担不断加重。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危机和预警为人类后代的生命延续罩上阴影,我们正处于雾霾频发、污染严重等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的时代。因此,周星驰在《美人鱼》中挑战人类中心主义并召唤生态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为万物之主宰,可以征服和控制自然。科技的发展不断膨胀了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再造自然的意志和力量。科技的不断创新加剧人类的自我中心意识,蒙蔽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双向驱动关系。如今,科学技术为社会创造了意想不到的生产力,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便利。科技满足了人们控制自然的欲望并且不断地加剧。无止境地膨胀的欲望加上非生态的愚蠢行为和思想会使生存环境最终面临生态恶化、资源耗尽等灭顶之灾。莱斯认为,这种控制自然的观念已经演变成了现代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也正是这种意识形态造成到当今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4]

二、当代社会人群的精神生态观照

现代性社会发展中,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受到冲击和调整,同时,人们的艺术审美方式同样发生变化。现代性审美转变为“审丑”,以颠覆美好为纲领,将艺术变成了“反抗”的艺术。“审丑”艺术中表征出来的形态比生活形态更加丑陋。周星驰向来善于消解崇高、离析正统,美人鱼没有经典作品中的美丽而是“绿豆眼、蒜头鼻、牙齿尖尖的、吃饭吧唧嘴、唱歌巨难听”。人鱼族群里也是形态各异,他们栖身的破船也是破烂不堪,与安徒生笔下的仙境大相径庭。星爷将一切美好打破了、捏碎了,再摊开来丢给观众。如此来表达他对真正主题的一种回归。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泛滥,人类很容易得到感官愉悦。但心灵的空虚与麻木却会接踵而来,道德的沉沦与生命意义的丧失也难以避免。现代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异化是同时展开的,对于如何解决生态危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价值取向与精神生态的状貌。

人类是有生命的生物存在体。人类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决定了人的社会性。马克思认为,人与社会的异化表现在:“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精神遭到摧残。”[5]劳动者从事劳动是为了生存,即劳动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这种状貌极力发展下去便会演变成人被劳动所奴役,也就是社会制度、价值规范等对人的制约。生活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一个不断追寻的过程,人类不需要为生存而担忧的同时开始贪婪地追逐金钱利益。渐渐地,作为主体的人开始失去人的本质,感到“生活意义”的虚无和“自我价值”的缺失,即人开始自我异化。周星驰从人的本性的角度阐发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念和经济运行方式,对财富和金钱的崇拜使人们很容易表现出道德上的冷酷和无情,却对其引发的环境破坏置之不理。

刘轩:关掉声纳就好了,抓他们干嘛?

李若兰:你有病吧,人鱼呀,新物种!如果能得到他们的基因就等于掌握了最高端的生命科技。多大的商机啊,你懂的!

刘轩:但是……

李若兰:钱呢?赚钱!诶,钱要不要?

刘轩:钱我要啊,但你得有底线吧?你不能昧着良心呀!

李若兰:良心?哈哈哈……保护地球维护世界和平就靠你了,良心哥。

这段对白完美地讥讽了这个利益至上、金钱为尊的世界。在经济社会发展下,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部社会关系都被降格为单一的金钱关系。而刘轩此时的言谈与后续的行为表明了这个世界不止是有金钱,还有良心和底线。若兰是无底线的,她是典型的唯利主义者。人类的正义与邪恶也恰巧彰显了人性的良善与幽暗,人性如同光影,有明也有暗。若兰为了钱无所不用其极。当人类心底的欲望赤裸裸地浮现出来时,多么的可怕。人类的贪婪迟早会成为自己的网罗。金钱关系指导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破坏了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自然界的正常循环断裂,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也是自然的,也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人类社会,自然同样会失去存在的意义。而人类社会中,人与他人的关系是彼此制约的,人不能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生存下去,必须与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不是孤立的个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人与他人的关系便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处于矛盾之中,也使人与人难以摆脱冲突,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孤独感。自己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中,他人是主体,自己则是一个客体,他人的存在对自己产生威胁,由此,人与人之间相互猜忌、相互疏远、相互审视甚至相互敌对。刘轩的过往世界一贯是被利益关系所包裹着的。他与若兰一直以来保持着肉体关系来维系他们之间的利益关联。他们之间的嫌隙显露于若兰对刘轩“贱民”身份的鄙夷,伤害到了自尊,他们开始疏离。而刘轩与其他董事之间、其他合作伙伴之间都只是经济上的牵绊。这些令他更加珍视珊珊,珊珊是唯一一个不以钱为目的而接近他的人。起初,刘轩对珊珊是厌恶的,但在与珊珊的相处中看到了她的纯真,她对金钱的无视触动了刘轩的内心,在被捕捉到破船中看到因声纳而受重伤奄奄一息的人鱼们时,他深受触动,他内心藏匿的良知跳脱出来,内心的纯净让他们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值得自己尊重的存在,这一切促使他们的内心相互贴近,驱使刘轩开始反思自己长期以来所处的文化和持有的价值观。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目的和动机。他去亲身体验声纳,他在低于实际水域10倍数量级的声纳环境中都抓狂甚至失禁,于是决定关掉声纳。

管子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渴求财富,在享受财富所带来的有限满足和虚假快乐的同时,沦为财富的奴隶,迷失自我,精神的空虚也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产生,进而强化,犹如影片中反复响起的主题曲《无敌》中所唱的“无敌是多么寂寞,无敌是多么空虚。”正是这种人自身内部的异化催生了人与自然的异化。刘轩白手起家,从一个穷小子奋斗为社会顶层人物,他抵达社会顶端,坐拥金山无所不能,然而他并不幸福,反而被无边的空虚和寂寞包围。当刘轩抱着美人鱼走向大海时,实际上,他是抱着自己的理想与美好一步一步走在归途,哪怕困难重重,也不愿放手。如果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生活的理想和信仰都已经衰竭,那么,无论是原子能发电站或电子计算机也都搭救不了我们。我们身处现代性发展迅速的时代,人们或多或少会经历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和价值观念上的困惑与迷失。于是,每个人都在寻找答案。文艺作品是有温度的,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召唤人们回归。值得庆幸的是,人类的发展正在逐渐走向清明,走向与自己心灵对话的精神个体追求。周星驰将从生活中得来的智慧以电影的方式融入当下这个超速运转的中国社会,触摸社会现实。他戏谑性风格的对人类的思考实际上是其为解决人类精神困境而对人性、对人心的一次反思,以力图阐明物质世界中人类存在的精神性意义。

三、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之道

《美人鱼》通过展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以及人类对物质财富无止尽的欲望追求,周星驰深刻地揭示出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同时折射出他对生命的思考和自然的敬畏,他呼唤人们回归生命的纯粹,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福斯特同样提出自己的见解,马克思的生态观以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为基本前提。自然与人的关系不仅在各自的本质中占有,更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着。社会作为人与自然的栖身处,同样需要在不断的协调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维度中体现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关于如何解决生态危机,他认为,“生态问题的答案在于自然和生存的社会化,创造一个更民主、更平等的、把对其他物种和后代持久的关心纳入其逻辑的世界秩序。”[7]

马克思坚持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生态观。福斯特认为,在认识关系中,马克思让自然自己说话,它承认人类的自由转向,为人类留出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并为自由和自然的结合指出了具体的出路。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宁静、审慎的快乐生活,就需要克服自己内心欲望的力量和自然生理的力量。[8]纵观人类与自然关系探索的历史,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们一直努力寻找人与自然间的平衡点,寻找人应有的价值尺度,即人们共同的精神诉求和价值内涵。而生态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价值问题。它是人与自然之间发生实践活动的结果,在这个实践活动过程中,人类面临各种价值选择。生态危机则是一定价值选择不断累积的产物。价值选择是在一定价值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生态问题体现出人们的价值取向与价值选择,而生态危机从根本上说就是由一定错误的或异化的价值观念引起的。在福斯特看来,只有生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或者说只有将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观、实践观相结合,才是消除人与自然之间价值冲突的根本办法。生态价值观以整体的思维方式将人与社会、自然视为一个系统,必须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即生态唯物主义价值观。他的生态唯物主义思想的价值观念所追求的是自然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想要彻底解决生态危机,就需要整个社会从价值观念上根本转变过来。总之,辩证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生态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断发展和进化的和谐生活方式。

周星驰用人鱼相恋的美好结局预示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能,象征着人类的精神回归。刘轩从自我中心意识的执迷不悟中清醒过来,向生态意识移动,寻找和自然的依存关系,阻止人类对美人鱼家族的狙杀,冒死拯救美人鱼,他重新认识了与自然契合的重要性,进行了正确的价值选择。他最终致力于环保事业,诗意地栖居于地球的某个角落。刘轩对自我意识的剖析和最终回归自然是一次人类的自我成长和发现,虽然有且仅有刘轩一人的醒悟,但无法否认,他是一个好的开端。刘轩最终与人鱼的结合,摒弃了人类自私、贪婪的一面,获得的是回归美丽大自然的新生命。首映日当晚,周星驰在微博中吐露,他最爱童话,自己拍的电影都是童话,童话叙事自足在于圆上一个梦,解决一个现实中难以企及的愿望。他把一个爱与恨对抗的童话爱情故事放到了一个生态环境中企图唤醒人们保护生态、保护地球的意识。他保持了一定的艺术良知,流露出生态思想意识,谴责贪婪和欲望,唤醒人类与自然相通的意识以求得与自然和谐共处,呼吁人类重建家园。其实,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身之间的全方位生活的“生态平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核心要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在《道德经》中主张天、地、道、自然之间建立结构性平衡关系在现代社会依然蕴含着一种深刻的生态学思想和美学原则。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张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重从字里行间溢出。中国其实自古以来便有不少关于生态的见解。虽然没有现代的反思批判性地意识,但他们朴素的生态思想是我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为贵”的和谐思想也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文明内核。

注释:

[1]见周星驰导演作品《美人鱼》,2016年2月上映。下文中引自该影片内容的不再一一标示。

[2][5][6]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 105页,第46页,第105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86页。

[4]杨文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成因理论研究》,2015年中共中央党校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陈冬生,第21页。

[7]J.B. Foster.The vulnerable planet:A short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environment,Monthly Review Press,1999,P142.

[8]尹彦鑫:《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游兆和,第13页。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文海

猜你喜欢

刘轩珊珊周星驰
钱数不够
考个零分有多难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通信装备维修任务量建模方法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Coherence of Superposition States∗
攀登心灵的高山
周星驰: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周星驰 岁月没有饶过我
美人鱼
从周星驰电影看香港无厘头电影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