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才需求变化的高职创新教育探究

2016-03-19

高教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措施高职

王 岳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基于人才需求变化的高职创新教育探究

王岳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原来单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转变为高素质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对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提升尤为显著。高职院校必须快速响应这一人才需求变化,针对当前高职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并通过构建完整的高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创建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开设系统的创新能力培养项目以及建立科学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等措施,切实开展高职创新教育,增强高职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水平,满足社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变化,从而更好地为国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的内涵建设。

关键词:高职;创新教育;策略;措施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爆发式的快速增长之后,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从单纯的“要数量”逐渐向“既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转变。由此,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对劳动者创新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高职院校作为高级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必须根据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就当前而言则尤其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高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企业实际需求的技能人才,在“创新为王”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从原来单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转变为高素质的创新型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创新教育。

1.加强高职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政府适时调整了发展策略,从追求发展速度逐渐向注重发展质量转变,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胡锦涛主席于2006年1月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8次提到“创新”,2次专门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见创新已经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部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政策和措施,如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中就专门提出了“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可见,加强创新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2.加强高职创新能力培养是行业、企业转型对人才需求的迫切要求。创新人才包括层次较高的研究型创新人才和层次相对较低的技能型创新人才。具备前沿科技或理论创新能力的研究型创新人才固然能够创造巨大的创新价值;同样,善于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能开发小发明、小创造,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技能型创新人才同样能够产生可观的创新价值。如被誉为“蓝领专家”的孔祥瑞就是天津港的一线工人,同时也是一位高产的创新实践者。他拥有220多项科技成果, 获得国际专利10项,为企业节能增效过亿元。目前,国内外经济情势的变化和国家发展策略的调整使得行业、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仅需求量大幅增长,在创新人才需求层次的比例上也出现较大的变化。比如,在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大背景下,企业对能够解决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等生产实际问题的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增长尤为明显,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升级”战略目标的现实要求。与经济发展相类似,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也逐渐从规模化发展阶段进入质量化发展阶段。不少完成规模发展目标的高职院校已经开始调整发展战略,致力于内涵建设,发展重点从“要数量、要规模”转变为“要质量、要内涵”。不少院校开始通过各种措施着力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如加强校园软、硬件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设艺术修养、传统文化等系列通识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欣赏水平等等。创新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内涵的重要抓手之一,有必要加大投入,充分发挥创新教育在内涵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二、高职创新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国务院在1999年就已经将高职教育明确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创新教育却一直被认为是本科院校的专利,在高职院校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缓慢。就目前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高职创新教育观念落后,创新教育投入不足。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企业实际需求的技能人才。由于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长期以粗放型增长为主,社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以职业技能为主,在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不高。因此,各高职院校往往把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投入集中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上,而忽视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重技能、轻理论、弃创新”的高职教育观。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原来的高职教育观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社会和企业的用人标准,必须加以革新。

2.高职创新教育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创新教育难以持续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普遍较为薄弱,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也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系统、有效的指导理论,也未形成普遍适用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导致创新教育无章可循,难以持久稳定地推进。

3.创新能力培养项目缺乏系统设计,且教学的方式、方法落后,创新教育成效甚微。目前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创新教育普遍缺乏系统性的设计,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各自为政,甚至缺失,没有形成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教育体系。因此,虽然不少高职院校认识到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也在创新教育方面制定了实施意见并开展不同形式的创新教学活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并未根据创新能力的结构特征和高职学生的创新特点等因素进行系统设计,往往以单一的课程、项目或竞赛为载体,且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参与的状态,创新学习的意愿低下,导致创新教育流于形式,未能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形成合力,也未能持续地推进下去。

4.缺乏科学的高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创新教育效果难以测评。由于目前针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测评体系的相关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导致无法对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科学、客观的测评,也难以对创新教育的成效进行评价,不利于及时发现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形成持久的推动力。

三、发展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主要策略

根据创新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策略,扭转不利形势,推动高职创新教育稳步、快速发展。

1.转变传统观念,积极开展创新教育。高职教育必须接地气,要根据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变化快速调整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转变“重技能、轻理论、弃创新”的传统高职教育观,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来抓,在保证常规职业素养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其创新能力,主动适应社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变化。

2.引入先进教育、教学以及创新理论指导高职创新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常规的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培养有较大差异,且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必须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和创新理论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江浙部分高职院校在创新教育中探索引入了代表当前工程教育发展趋势的CDIO教育理念及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则引入TRIZ创新理论,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构建了“3T”创新教育模式(TRIZ:教学载体;Triple Levels:三层次教学体系;Three Merges:三融合教学途径)[1],取得了显著成效,并获得了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明确创新能力培养途径,转变教学方式。一般认为创新能力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和创能思维等要素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技能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思维则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各构成要素特性不同,其培养途径和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创新意识的开发是创新人才培养的起点,一方面应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创新的感性认识,同时还必须通过普适性的创新通识课和创新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创新的理性认识,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转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技能的养成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入。创新技能是创新活动中所运用的技巧、方法、手段等,合理运用恰当的创新技能可以有效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对创新思维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创新技能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不能相互孤立,应彼此结合、互为补充,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开展创新实践,循序渐进地增强创新技能。创新思维的形成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2]。创新思维的训练应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方式,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途径,通过创新理论、创新方法以及创新技巧的综合性创新应用实践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4.根据高职创新教育特点因材施教、主次分明。本科院校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往往更倾向于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理论或技术的创新,而高职的创新教育则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将重点放在对先进理论或技术的创新应用上,即学生不一定要具备理论创新或技术创新的能力,但必须具备应用理论或技术进行创新开发的能力;同时,高职的创新教育应重过程、轻成果,即重点关注创新意识的建立情况、创新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创新思维的形成情况,而对学生创新实践的直接成果则不应过于追求。

四、落实高职创新教育发展策略的措施

发展策略必须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落实才能体现其价值、验证其真伪,高职创新教育的发展策略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落实。

1.创建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促进创新教育观念转变。观念的转变往往需要经历较长的过渡阶段,而特定的文化氛围则能有效加快过渡进程。因此,在开展创新教育的同时应尽快营造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争优创先”等活动树立典型,加大对取得创新成果师生的宣传力度,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的创新热情,树立创新的紧迫感与使命感,逐步确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3]的创新观,努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4]。

2.构建完整的高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推动创新教育发展。缺乏系统性设计是高职创新教育中产生众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高职院校应该对创新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各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设计,边实践、边改进,逐步构建 “可实施、可评价、可优化”的完整的高职创新教育体系,才能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形成合力,推动创新教育快速发展。

3.开设系统的创新能力培养项目,提升创新教育的成效。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而创新项目则是创新实践的主要载体。为此,必须构建内容合理、难度适当、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创新实践体系,通过专项创新训练、创新竞赛、兴趣小组以及社团活动等涵盖各个层面的不同形式开展创新实践,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创新点,主动融入创新实践活动,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其创新能力。

4.建立科学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促进创新教育持续发展。科学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不仅能够衡量学生个体的创新能力水平,还能够通过数据的整体分析对创新教育成效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有助于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改进的措施等,有利于形成持久的动力,推动高职创新教育快速、健康地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创新教育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企业转型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开展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方式以及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提升高职毕业生的整体创新能力,才能满足社会、企业对高职创新人才的需求增长,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也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责任编辑:蒋国平)

参考文献:

[1]颜惠庚,李玮,李耀中,等.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3T”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54-63.

[2]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272-275.

[3]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三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484.

[4]陈霞.从创新意识到创新能力——高职学生创新教育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81-84.

Research on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hange of Talent Demand

WANG Yue

(Li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Liuzhou 545006, China)

Abstract:Changes in Chinese social,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vocational talents lead to social demands corresponding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original simple high skilled personnel for the high-quality and innovative skilled personnel, especially for innovation ability raise. Colleges must respond quickly to changes in demand this talent, take the appropriate strategy for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higher vocational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carry out vocational innovative education effectively by building a complete in vocational innovation training system, creating a campus culture that rewards innovation, setting system of innovation capacity-building projects and 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so on, to enhance the overall level of vocational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to meet the changes of social and enterprises demand for vocational talent, to better serve the national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connotation of its own construction.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novation education;strategy;measures

收稿日期:2016-01-15修稿日期:2016-01-30

作者简介:王岳(1975—),男,浙江诸暨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3-0118-03

·职业与成人教育·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措施高职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