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语言文化对比考察中韩跨文化交际的特征及能力的培养

2016-03-19张文丽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外来语词尾助词

张文丽

(大连外国语大学 软件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中韩两国因社会、历史环境、地理环境等不同,形成了各自特有的文化与思维方式,进而影响到各自民族的语言。文化是人类集团生活样式的总称,一个社会的文化包括生活、制度、思想、语言等很多要素。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임경순,2008)。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从事稳定的农耕生活,形成了勤勉、朴素的民族性格,中国人的宗法意识和家庭意识强,重视人际关系。由于民族众多,发展了多元化的文化,文化既具有融合性和包容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封闭性和保守性。

韩民族也经历了漫长的农耕社会,形成了勤劳朴素的民族性格。韩国是单一民族的半岛国家,文化具有直率性与随意性。重视宗法制度和家庭制度。相比中国,韩国更多地接受和吸收了外国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文化是人类思考方式和行动样式及其产物的总称。因此,人类的思考方式和行动样式也必然会对语言结构有一定的影响(성기철,2003)。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又是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语言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财产和精神力量(邢福义,2000;申小龙,2003)。

中韩跨文化交际并不是简单的文字与文字之间的对应和转换,而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递。由于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交流时还应考虑到很多别的因素,比如感情色彩、文化风俗、社会背景等。

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理论,通过语言文化对比考察中韩跨文化交际的特征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此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韩国语交际能力。

一、中韩跨文化交际时需要考虑的文化因素

语言来源于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立足于文化,又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文化影响着语言,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就是文化信息的传递。下面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考察跨文化交际需要考虑的文化因素。

(一)理论方面

中国人更重视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强调主观性。韩国人则重客体,轻主体,更强调保持自然原来的样子。从庭园文化和饮食文化便可以看出这一特点。

中国的庭园如北京的颐和园、江苏省的拙政园,将自然加以人类的加工和修饰。而韩国的庭园如首尔的秘苑,都是保存了自然原来的样子,顺应自然,强调客体意识。

中国料理多擅长采用多种加工方法;而韩国料理则大多保存了食材的自然味道。

理论方面分别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价值观念、民族性格、语言文化等方面考察中韩两国的不同,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自然环境

不同的地理自然环境孕育着不同的文化。中韩两国虽然同处欧亚大陆东北部,但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产生了各自不同特色的文化。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地势北高南低,多丘陵和平原。属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三面环海,易受台风侵袭。民族语言表达也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洋、水的影响。如:“돈을 물 쓰듯/挥金如土”,“물에빠진 생쥐/落汤鸡”等。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自然风貌多样。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受季风影响显著,土壤、生物等资源丰富。

中国背靠大陆,面朝大海,因此文化也是多样性的,既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也受到陆地文化的影响。体现在语言表达方面如:“卷土重来”、“灰头土脸”、“挥金如土”等。

2.人文环境

中韩两国虽然是邻国,但在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方面还是有很多差异。中国的传统服装是旗袍、唐装等。韩国的传统服装是韩服。两国的饮食文化也有很大差异。中国的饮食文化很发达,从古代开始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话,相同的意思,在韩国语中的表达是“금강산도 식후경”。汉语中有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韩语当中也有类似的表达“급히 먹 는 밥이체하기 쉽다”。

在韩国,“떡/糕”是节日或特别的日子人们必吃的食物,所以与“糕”相关的俗语很多。例如:“그림의 떡/画中之饼”、“떡 본 김에 제사 지낸다/一举两得”、“누워서 떡 먹기/易如反掌”等。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集团当中进行的,人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通过语言这一重要手段和社会成员形成人际关系。在韩国语当中,主要通过敬语法来表达礼节和各种语气。例如:“-ㅂ니다/습니다”表示陈述,“-ㅂ니까/습니까”表示疑问,“-ㅂ시다/읍시다”表示共动,“-십시오/으십시오”表示命令。上述终结词尾都有对对方表示尊敬的意思。此外,还可以通过词汇变化来表示礼节,例如“저”表示谦称的“我”,“나” 表示非谦称的“我”等。下文关于韩语敬语的使用会有更为详细的考察。

3.价值观念

中国人虽然也追求和谐的社会关系,但更强调个体意识和个人发展,从各方面提高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工作和家庭都在稳定中求发展,注重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

韩国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特别注重团结和集体意识。比如称呼我家为“우리집/我们家”,我爸爸为“우리 아버지/我们爸爸”。非常注重保护自己国家的环境、资源和品牌,在不断的变化中求发展。

韩国大小教堂林立,一半以上的韩国人拥有宗教信仰,韩国的代表性宗教有儒教、佛教、基督教等。儒教在三国时期对韩国国家体系有重要的影响,直到现在还支配着韩国人的价值观和伦理意识。佛教推崇因果报应的价值观。基督教在近代流入韩国,是一种信仰独一真神的教会。

韩国人经常会问,“뭘 믿으세요?”,考虑到韩国人一般都有宗教信仰,这句话应该翻译成“您信什么宗教?”,而不是翻译成“您相信什么?”。

4.民族性格

中国人有中庸协调精神,注重合作。中国人的性格慢,有强大的忍耐力,不注重表现,很含蓄、稳重、内敛,不善于拒绝别人,“喜怒不形于色”这一成语就是这种性格最好的表现。产品更注重实用性。比起外表,中国更在乎人的内在和能力。

而韩国人办事果断,讲究速战速决。韩国人的性格急,经常会听到他们说“빨리 빨리/ 快点快点”。对于人际关系缺乏忍耐力,容易急躁。韩国人会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韩国人喜欢表现,注重仪表,产品也全都注重美轮美奂的外观设计(태평무,2006)。

5.语言文化

(1)字母

汉语的字母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其中声母21个,韵母36个。由于音节构成规则多,所以一共只能构成395个音节。汉语有四个声调。(黄伯荣 廖序东,1983)

韩语字母包括19个辅音,21个元音。另外还具有收音,由于音节构成规则少,因此音节数达到2088个。韩语没有声调(김진용,1986)。

(2)语系

汉语是表意音节文字,音节结构复杂,形态不发达,采取孤立语形式。强调“意会法”,语法关系带有一些模糊性,强调前后句的逻辑关系。汉语是以字为中心的语言,没有音韵变化。

韩国语是表音音素文字,音节结尾灵活,形态发达,语法关系清晰、灵活,采取黏着语形式。韩语是以词为中心的语言。音韵变化特别多,发音规则很多,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比较难以掌握。

(3)外来语文化

随着与外国交流的日益增多,中韩两国都出现外来语。

在韩国,近几年外来语可谓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充斥着外来语。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与韩国比较多的受到美国的影响有关,另外韩国的音节结构比较多样,比较利于标记外来语。例如“키/钥匙”、“브랜드/品牌”、“세일/打折”、“이벤트/ 活动”等。现在,韩语中外来语使用过多甚至可以说已经达到泛滥的程度。但是,笔者认为,当外来语比固有词汇更能够确切地表达概念时,可适当地使用。

汉语中的外来语相对较少。在必须使用外来语时,更多的是采用半音译半意译或意译法,使外来语“入乡随俗”。汉语中的外来语较易识别。例如:“coffee/咖啡”、“club/俱乐部”、“TOEFL/托福”、“champagne/香槟”、“card/卡片”等。可见汉语在外来语的使用上与韩语相比相对保守,可以适当的鼓励。

(4)语言表达的差异

首先,韩语中有一些单词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例如:“입학금”,“사은회”,“전세집”等。另外,汉语中也有很多特有的词汇,例如:“红头文件”、“辅导员”、“校团委”、“批次录取”、“十二五规划”等。这类词在交流的时候,需要追加一些对背景知识的说明。

其次,对比中韩两国语言,有些词汇虽然具有类似的符号形式,但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例如:“학원/学院”,在韩语中指的是课外辅导班、补习班;而在汉语中指的是单科大学。“강사/讲师”,在韩语中指的是受到学校或辅导班的邀请而上课的人,分为时间讲师和专任讲师;而在汉语中则是大学中低于副教授的专业技术职务的名称。

再次,两种语言表达的细分程度不同。韩语比汉语更注重形象表达和感觉的表达,因此,拟声拟态词更加丰富(지수용,2000)。例如,在汉语中修饰“转/돌다”的词,只有“团团”、“滴溜溜”等几个。而在韩语中有“빙”、“빙빙”、“빙그르”、“빙그르르”、“삥”、“삥삥”、“뱅”、“뱅뱅”、“핑”、“핑핑”、“팽”、“팽팽”、“삥글삥글”、“핑글핑글”、“팽글팽글”等。在教授这些词的时候,需要说明类似词汇的细微差别。

最后还存在很多意思一样,而符号形式不同的单词。例如:“대대손손/世世代代”、“전대미문/前所未闻”、“무미건조/枯燥无味”等。

(5)语言习惯的差异

中韩两国在语言习惯上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例如:汉语说“我说两句”,韩语中是“제가 한 마디 하겠습니다/我说一句”。对方想做的事情特别不现实时,汉语的表达是“你做梦吧”,而韩语的表达是“너 꿈 깨/你梦醒醒吧”。再如,在论文、演讲、书信、报告中,韩语通常是以“저희/我们”开头,而汉语多以“我”开头。

(二)实践方面

实践方面分别从语法关系、句子结构、词形变化、时态变化、敬语表达、俗语的翻译、人称代词、数量词及场所名词的翻译等方面考察中韩两国语言文化的不同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语法关系

汉语主要靠词序和词来表示语法关系,词序要求严格。而韩语是靠助词、词尾等来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词序的要求不是很严格。

韩语的助词是指附着在词、短语和句子后面,表示各种语法意义的语素。韩语的助词根据语法功能可以分为格助词和添意助词两类。格助词包括主格助词(-가/이, -께서)、宾格助词(-를/을)、属格助词(-의)、副词格助词(-에,-에 게/한 테, -에 서, -로/으 로,-보다, -와/과/하고)、呼格助词(-아/야,-여/이여)。添意助词包括表示强调的添意助词(-는,-야/이야)、表示包含的添意助词(-도)、表示起止的添意助词(-부터, -까지)、表示限制的添意助词(-만)、表示包罗的添意助词(-나마)、表示选择的添意助词(-나/이나, -든지/이든지)等。

例如:

누나가 집에 있다./姐姐在家。

선생님께서 교실에서 강의하신다./ 老师在教室讲课。

나는 한국 드라마를 좋아합니다./ 我喜欢看韩国电视剧。

이책은 나의 책이다./这本书是我的书。

내 일 누 구 하 고 갈 거 예 요?/明天你要和谁一起去?

철수야, 어서 와./哲洙,快来。

거기에는 물건도 많고 값도 싸다./ 那里东西多,还便宜。

8시부터 12시까지 수업을 한다./ 8点到12点上课。

韩语的词尾分为连接词尾和终结词尾两大类。连接词尾是用来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所连接成分之间关系的词尾。它在功能上不能终结句子,只起着连接谓语与谓语(或词组)、分句和分句的作用,在句子里主要构成接续谓语。如:“-고, -며, -거나, -지만,-는데, -니까, -면/으면, -려고/으려고,-더라도”等。

例如:

가을 하늘은 높고 푸르다./ 秋天的天空又高又蓝。

시 간 이 있 으 면 놀 러 오 세 요./有时间的话来玩吧。

실패하더라도 포기하지 않을 거야./ 即使失败也不会放弃的。

终结词尾表示句子的结束,在韩语中必须加上终结词尾才是一个句子。终结词尾分为陈述句终结词尾、疑问句终结词尾、命令句终结词尾、共动句终结词尾、感叹句终结词尾。

例如:

지금 비가 옵니다. /现在下雨。

주말에 어디에 가요? /周末去哪儿?

책을 펴세요. /翻开书。

우리 같이 가자. /我们一起走吧。

오늘 날씨가 참 춥구나. /今天天气真冷啊!

2.句子结构

汉语和韩语的相同点是,定语在前,修饰后面的中心语;状语在前,修饰后面的谓语。但两者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孤立语,韩语属于黏着语,主要靠助词和词尾来表达语法意义。另外,汉语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动词出现的较早,行动中有“主动性”与“确定性”。而韩国语的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反映了韩国人的相对犹豫兼灵活性。汉语表达的重点在前面,而韩语句子最主要的成分谓语放在句子的最后。汉韩两种语言由于上述明显区别,翻译时两种语言的句子成分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汉语注重语序,韩语注重后面的附加成分。

例如:

아이들이 공원에서 놀고 있어요. /孩子们在公园玩。

이 옷은 한국에서 산 것이다. /这件衣服是在韩国买的。

나는 눈이 오는 겨울을 좋아해요. /我喜欢下雪的冬天。

이것은 나의 컴퓨터가 아니다. /这不是我的电脑。

3.词形变化

汉语没有词形变化。而韩语的动词、形容词有各种词形变化,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例如:

아름답다/漂亮 - 아름다워지다/变漂亮

변화하다/变化 - 변화시키다/使变化

약화하다/削弱 - 약화시키다/使削弱

빼앗다/抢夺 - 빼앗기다/被抢夺

수여하다/授予 - 수여되다/被授予

4.时态变化

汉语没有时态变化。韩语有时态变化,分为过去式、现在式和将来式,分别用相应的时制词尾来表示。例如过去时制词尾“-았/었/였-”,将来时制词尾 “-겠-”,“-ㄹ/을 것이다”等。

例如:

나는 어제 백화점에 갔다./ 我昨天去了百货。

수미는 내일 떠나겠다./秀美明天离开。

졸업 후에 뭘 할 것입니까?/毕业后做什么?

5.敬语表达

中国和韩国都有尊老的传统。韩国更加严格。韩国是敬语文化发达的国家。长幼、师生、夫妻间都会严格使用敬语。

吃饭时,晚辈不能先动餐具,喝酒时,晚辈要转过身,背对着长辈。不能在长辈面前抽烟。过年时仍会对家里的长辈行大礼。

在韩国对老师或学长也同样需要使用敬语。关于老师的俗语反映了对老师的尊敬。例如“스승의그림자는 밟지 않는다”,意思是“连老师的影子也不能踩”。在中国,这样的要求相对不是很严格,师生、前后辈之间比较平等。

在中国,夫妻之间一般是直呼对方的名字。而韩国,一般不直呼名字。如果有人问一孩子父亲的名字时,孩子一般在父亲的名字后面加上“字”来表示尊敬。例如:名字叫李哲洙,则称为李字、哲字、洙字。有孩子的人互相打招呼时,喜欢用某某妈妈、某某爸爸。另外,韩国人对于父母和长者的名字仍然存在着避讳。

汉语没有专门的敬语法,主要用带有谦虚尊敬意义的词来表示尊敬。如:“您”、“阁下”等。韩语有完整、复杂、严格的敬语体系。可以通过词汇和语法两种方式来表示尊敬。词汇方式,例如:“자다-주무시다/睡觉”,“보다-뵙다/看”等。语法方式,可以通过加先语末词尾“-시-”和终结词尾来表示尊敬。

例如:

어디 가십니까?/您去哪儿?

점심은 뭘 드시겠습니까? /午饭吃点什么?

먼저 가십시오. /您先走吧。

앞에 사거리에서 좌회전 하십시오./ 请在前面路口左转。

6.俗语的翻译

俗语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和汉语一样,在韩语中也有很多自古流传下来的俗语,其中的一些在当今的韩国人交流中也经常用到。

例如:

가난한 집 제사 돌아오듯 / 祸不单行

돼지 꿈을 꾸다/意外走运

소 잃고 외양간 고친다/亡羊补牢

쇠귀에 경읽기/对牛弹琴

범도 제 말하면 온다/说曹操,曹操到

韩国是一个特别注重礼仪的国家,因此也讲究祭祀,一般一个大家庭内部会轮流负责。每当祭祀的时候,需要准备很多东西,如果家庭困难,又轮到自己家要准备祭祀的话,就感到很力不从心,于是出现了第一个俗语。“돼지/猪”在韩语中也有象征走运、发财的意思,因此“돼지 꿈을 꾸다”翻译成“意外走运”。另外,牛在韩国是很珍贵的用于农耕的家畜,所以在汉语的“亡羊补牢”这一俗语中,韩语用的单词是“소/牛”。“牛”、“虎”是韩国人喜欢的动物,经常被用在俗语中。

7.人称代词、数量词及场所名词的翻译

(1)人称代词的翻译

例如:

잘 다녀오세요./您一路顺利。

선생님을 보고 싶어요./我想念老师。

사랑해요./我爱你。

식사하러 갑시다./我们吃饭去吧。

韩语的句子中,通常省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主语。省略第一人称是由于即使不说主语,通过词尾也会使听话者明白主语是谁。第二人称主语通常省略,因为在韩语中,没有很好的表示第二人称的代词,“너/你”有不尊敬的意思,“그대/你”、“당신/你”有暧昧亲密的意思,都不太符合韩国人的礼仪习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将第二人称省略。了解了这些语言文化背景,韩译汉时就要增译人称代词;汉译韩时就要省略人称代词。

(2)数量词的翻译

例如:

커피 한 잔 주세요./请给我一杯咖啡。

나는 옷 세 벌이나 샀어요./我买了三套衣服。

首先,韩语中数词、量词和名词的顺序是“名词+数词+量词”;而汉语的顺序是“数词+量词+名词”。

另外,韩语中可以在量词后面加“-(이)나”表示大概的数量,汉语中没有表示类似细微差别的词汇,因此这种语气翻译时通常省略。

(3)场所名词的翻译

例如“강남”、“용산”、“한강”等相关的翻译。“강남/ 江南”在韩语中指首尔汉江以南地区,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繁华的商业区。提到“용산/龙山”,韩国人马上联想到的是繁华的电子商街。“한강/ 汉江”位于首尔中部,将首尔分为江南和江北两个区。汉江夜景美不胜收,但是“한강 기적”一词更有名,指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韩国经济的迅速腾飞。场所名词的翻译要准确,如“마포대교/麻浦大桥”、“영동대교/永东大桥”等。

另外,由于首尔位于韩国的北部,从地图上看上北下南,因此,从地方到首尔,通常会用“올라가다/上去”,而从首尔回家乡,通常用“내려가다/下去”,独特的表达方法也和其特殊的地理文化背景有关。

二、中韩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上研究证明,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文字之间的简单转换,还必须注重相关的文化背景,培养相应的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沉淀。因此要求教师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加强语言的学习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来重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韩语课上,教师多提供涉及文化问题较多的翻译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对比的翻译练习;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除了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客观性,还要多给学生总结差异性的规律,通过对典型例句、文化现象等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举一反三地运用。课后,让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浏览报纸杂志,观看电影、电视剧,以及多进行跨文化交流等,来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

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多问题是由文化差异所引起的,中韩文化有很多方面的差异,但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从古至今两国都保持友好的邻国关系。在韩国语教学和学习中,通过建立中韩文化的对应关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加强文化导入,可以从韩国文化传统、中国文化传统、中韩共同文化、中韩不同文化几方面按照灵活多变、循序渐进的原则,适时适量的导入。要培养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引导他们从两种文化背景中准确找到结合点,从而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比如上述的“亡羊补牢”的例子,考虑到韩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不能翻译成“양잃고 외양간 고친다”,而翻译成“소 잃고 외양간고친다”,汉韩两种语言的表达都非常贴切易懂。

(三)加强沟通交流

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现在准确、得体、有效的运用外语,与以外语为母语的人进行自由交流的行为模式中。在跨文化交际中,要能够适当忽略自己国家的文化习惯,而是以对方的文化为行为语言标准。加强语言和文化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沟通。但如果只是停留在书面学习中,而没有真正地在实践中去检验,可能偶尔会产生误解。只有通过沟通交流,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并针对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结语

跨文化交际不是简单的两种语言间文字与文字的对应,跨文化交际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文化的交流。因此要想提高中韩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注重文化能力的培养。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考查了跨文化交际时需要考虑的文化因素,总结了中韩文化差异的一些规律,以此为基础,最后提出培养中韩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案。

猜你喜欢

外来语词尾助词
原来它们是“外来语”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CK Sounds
从中韩外来语发展看全球化时代外来语对文化的影响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浅析英语外来语的规范使用
也谈“诈马宴”——兼议汉语中外来语译名词义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