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方文山与许嵩中国风歌词的异同

2016-03-18潘渊静

文学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国风修辞

潘渊静

内容摘要:歌词作为一种别样的语言艺术,借由乐谱广为流传,已然成为大众不可缺少的消遣方式。随着时代风气和社会潮流的发展,“中国风”歌曲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这既是时代风潮的驱使,也是词人心境和情感的影射。“词圣”方文山凭借其具有古典情韵的“中国风”歌曲成为歌坛“中国风”词人的中坚力量,而后起之秀许嵩亦用自创自唱的“中国风”歌曲展现了其深厚实力。本文将就二人的“中国风”歌曲进行比较,研究他们歌词的异同。

关键词:中国风 方文山 许嵩 修辞

“中国风”是指歌词中含有中国文化元素,蕴含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时代流行元素二者有机结合的歌曲。既有传统的古典美,又有潮流的现代美。此类歌曲的兴起,不仅有利于中国文化在民间蔚然成风,更有利于在海内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改传统的传播方式,而代之以更易被接受的歌曲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众的好感度。“词圣”方文山凭借其具有古典情韵的“中国风”歌曲成为歌坛“中国风”词人的中坚力量,而后起之秀许嵩亦用自创自唱的“中国风”歌曲展现了其深厚实力。而以他们二人为代表的“中国风”歌曲有何独到之处呢,笔者将从歌词的韵律、修辞格、中国文化元素等方面进行比较和阐释。

一.韵律运用的异同

歌曲的传播方式是演唱,这一特点规定了歌词必须具有韵律美和音乐美。清代文学评论家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各有声响。”①方文山歌词的一大特点便是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意境配以不同的韵辙,韵辙的开口度不同演唱所表达的效果亦不相同。开口度大则欢快响亮,开口度小则柔婉细腻。且他能保证全首歌词都同押一韵,使歌词呈现一种整体的和谐美。如下例:

以敦煌为圆心的东北东,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支弓。那长城像五千年来待射的弓,我用手臂拉开这整个土地的重。——《龙拳》方文山词

《龙拳》全首歌押中东韵,低沉有力。歌词内容描述中国北方的地理,赞扬民族团结。北方地理自有气势磅礴之感,民族团结则有振奋人心和气宇轩昂之势,中东韵低沉有力传达出了恢弘的气势和厚重的情感。韵律和内容相契合,有烘托主题之用。而许嵩歌词的押韵较之方文山则难以把握整体,会出现某一句韵脚不协调的情况。如下例:

远方有琴 愀然空灵 声声催天雨,涓涓心事说给自己听。月影憧憧 烟火几重 烛花红,红尘旧梦 梦断都成空。雨打湿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归堂,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清明雨上》许嵩词

整首歌词多押“ang”韵,而这一段一二句“雨”和“听”未能押韵。三四句押“ong”韵,五六句押“ang”韵,韵脚虽灵活多变,但没能做到整体的和谐统一。

另外,不难发现二人的歌词中多存在对偶。对偶是指两个句子保持字数、结构的一致性,语言匀称整齐,表意精练。如下例:

弯成一弯的桥梁倒映在这湖面上,你从那头瞧这看月光下一轮美满。

青石板的老街上你我走过的地方,那段斑驳的砖墙如今到底啥模样。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牡丹江》方文山词

落花雨 你飘摇在天地,晚风急 吹皱芳华太无情。我愿意 化流沙躺湖堤,只陪你 恭候春夏的轮替。落花雨 谁深藏山水里,落花雨 谁深藏在我心。—《山水之间》许嵩词

此种句式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朗朗上口,易于记诵。但歌词需要和乐谱相协调,这一特点使歌词难以保证整首词的对偶。整体对偶对作词者也是一大挑战,要用固定的字数精炼的语言表情达意且不违反语法规则。因此,他们的作品中较少有整首对偶的歌词。

二.修辞格运用的异同

(一)用典

引用典故是“中国风”歌曲的一个典型特征,以前人诗入词,笔端驱使,笔参造化。用新的笔法重塑意境,表己情达己意。典故的运用将中国古典文化与时代潮流有机融合,借音乐传承文化,以简御繁,营造唯美的古典意境。方文山和许嵩的“中国风”歌词可谓首首用典,或直接引用或委婉化用,词风和谐而不显突兀。如方文山的《龙鳞》中“策马往那寻,我沙场狂欢,醉卧有你的风景”一句便是化用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周大侠》中“谁在水一方,我撑起一把纸伞回头望。”则是引用《诗经·国风·蒹葭》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菊花台》中的“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引用了《红楼梦》第八十回宝玉题“蘅芷清芬”诗:“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另一句“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是对《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的引用。此种修辞在《娘子》、《发如雪》、《千里之外》等歌中皆有所体现,下面将不再一一赘述。

用典在许嵩的歌词中亦有所体现,如《千百度》中的“我寻你千百度,又一岁荣枯。可你从不在,灯火阑珊处。”化用了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和白居易《草》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半城烟沙》中“金戈铁马,替谁争天下。”便是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庐州月》中“如今等下闲读,红袖添香。”出自赵彦端《自鹊桥仙(送路勉道赴长乐)》一词中的“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

典故的运用营造了歌词的古典美和意蕴美,情感含蓄的隐含其中,让歌迷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但若一味地用典故堆砌歌词,则会给人以“掉书袋”的印象。他们的某些歌曲成了典故、辞藻、意象堆砌的产物,其内涵却不经推敲,言之无物。另一方面,歌曲的最终目的是走向市场推广盈利。这也就不难避免作词者为迎合热爱古风的大众喜好,彰显歌词的独到新颖,而堆砌典故、辞藻和意象。方文山开创了“中国风”的局面,创作的“中国风”歌曲也不在少数,但未有突破和改变。其歌词中亦存在硬凑搭配之现象,对方文山来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而许嵩并非科班出身,其功底不如方文山深厚,该如何不趋前人之步创作出独特韵味对其来说亦是一大挑战。

(二)描绘类修辞格

修辞格多样化的运用使歌词行文多变而不单一枯燥,增强了表达效果。比喻和比拟为方文山和许嵩歌词中最常见的修辞。清代诗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言:“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②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的情感、无法言说的心境转化为具象的事物,给人以更为直观的感受。如下例:

以敦煌为圆心的东北东,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张弓。那长城像五千年来待射的梦,我用手臂拉开这整个土地的重量。——《龙拳》方文山词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爷爷泡的茶》方文山词

有些爱像断线纸鸢,结局悲余手中线。有些恨像是一个圈,冤冤相报不了。——《半城烟沙》许嵩词

三首歌词均用明喻将抽象不可感的事物用比喻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让听者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形象。《龙拳》将中华民族的海岸线比作弓,弓本身有无限的魄力和潜力,以弓为喻赞扬了中华民族的雄伟气势。《爷爷泡的茶》将茶神陆羽所泡之茶比作山水画,其茶如山水画般虽只有单一色调但韵味无穷,耐人回味。《半城烟沙》将爱比作断线纸鸢,恨比作圈,即使将爱情紧握在手中也有断线逃脱的可能,而恨意无穷如圆圈般往复无尽。

比拟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给予人或物以全新的形象,使其更为鲜明有趣。如下例:

记忆在摇晃谁,微笑浅浅的一枚。——《女儿红》方文山词

满树玉瓣多傲然,江南烟雨却痴缠。花飞雨追,一如尘缘理还乱。——《山水之间》许嵩词

二者都是将物拟作人,《女儿红》把记忆拟作人,赋予记忆人的形象,表达出记忆撩动人心触动“我”心。《山水之间》将玉瓣、烟雨拟作人,把两者置于二元对立中赋予人的情感从而表现二者间的情缘,富有画面感。两人的歌词中皆有拟人和拟物,相较于拟物而言拟人手法运用更多。

除去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夸张和通感亦受二位词人的青睐。如许嵩《弹指一挥间》中“弹指一挥间,你竟已遥远。沧海成荒野,真情永不灭。”弹指一挥的时间只有一刹那,而你已远去。这里的距离为心理距离而非空间距离,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两人间的心理隔阂和“我”愁闷。方文山的《周大侠》“我稍微伸展拳脚,你就滚到边疆。”一脚把人踢到边疆将周大侠神化,以塑造其功高盖世的形象。另外,二人的歌词中也常出现酒香、花香、雨声、琴声、颜色等视觉、听觉、嗅觉一类的感官摹写。使画面更富立体感和真实感,栩栩如生,如临其境。

三.中国文化元素的异同

中国文化元素在方文山的歌词中俯拾皆是,种类广且数量多。笔者就其歌词所涉及的中国文化元素做了大致分类,(一)地理风物的涵括,如《娘子》里的“塞北”,《龙拳》里的“长城”、“蒙古高原”、“长江”、“泰山”,《刀马旦》里的“香港”、“西安”,《牡丹江》、《敦煌》等。(二)书文类的涵盖,如《大敦煌》里的“大藏经”、“菩萨说法图”,《嘻游记》里的“西游记”,《爷爷泡的茶》里的“茶经”,《本草纲目》、《兰亭序》等。(三)历史与人物的攫取,如《刀马旦》里的“虞姬”和“霸王”,《爷爷泡的茶》里的“陆羽”,《嘻游记》里的“唐太宗”、“玄奘”,《乱舞春秋》里的“三国”、“诸葛亮”等。(四)中药、武术名的引用,如《本草纲目》里的“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云南白药”、“冬虫夏草” ,《双截棍》里的“铁沙掌”、“金钟罩”、“铁布衫”、“双截棍”、“少林”、“武当”、“任督二脉”,《祥龙十八掌》等。(五)其他中国特色事物,如春联、店小二、三两银、楷书、弄堂、琵琶、龙、二胡、象棋、说书、女儿红、绣花鞋等等,种类数量繁多。这与方文山本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不无关系。

许嵩歌词里的中国文化元素不论是种类还是数量与其相比则相对偏少。其歌词中出现的有《断桥残雪》中的“塞北”、“断桥”、“白堤”,《半城烟沙》里的“烟沙”、“玦”、“剑”,《千百度》里的“楹联”、“鹧鸪”等。数量远少于方文山,但其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引用多为古语呈现书面语化,而方文山的引用则为今言呈现口语化。二者比较,许嵩歌词的意境更契合古风,更具古典美,引起听者的审美共鸣。另外,方文山歌词中大量中国文化元素的堆积,使得其词披着“中国风”的外衣,但剥开后内涵意蕴却与其他歌词无异。这与当下乐坛和市场紧密结合,出于商业考量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不无关系。

四.结语

“中国风”的时兴是大环境下社会风气和时代潮流的产物,也是词人和民众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意识的强烈体现。通过方文山和许嵩“中国风”歌词的比较,可以发现方文山的“中国风”是古典和现代的结合。古典元素在其笔下呈现现代化,其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带来歌词中大量中国文化元素的呈现,但也不免有堆砌之嫌。而许嵩则是以古语带入,保留了古典文化元素的原汁原味,具有唯美的古典情韵。一位是成功开创“中国风”的词人,一位则是初出茅庐的后起之秀,二人用不同的方式促进了“中国风”的流行,促成中国文化在民间蔚然成风。

注 释

①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②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风修辞
浅析设计中的修辞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浅谈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修辞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