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职高专声乐教学在音乐专业教育中的现状与定位

2016-03-18笪方能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声乐教材音乐

笪方能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广西桂林 541001)

新时期高职高专声乐教学在音乐专业教育中的现状与定位

笪方能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广西桂林 541001)

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市场经济模式,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也因扩招所带来的生源质量下降等客观原因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对全国五所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展开调查,并就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结合我国从现代向后现代过渡的时代特征,进行理论与现实的思考,提出建立具有差异性的多样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对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多元需求,并进一步探寻声乐教学在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建设中的定位。

新时期;高职高专;声乐教学;教学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音乐专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音乐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音乐院系无论从数量和招生人数较改革之前都有了十多倍的扩大,尤其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一大批原来的专科院校升本,综合性大学纷纷办起了音乐院系;同时,一大批中职、中师学校升格为高职、高专院校。这种升格、扩招后带来的生源质量下降、教学模式不适应、教学效果差、与音乐专业对口的有效就业率低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凸显出来。以下就扩招后近二十年来全国高职高专音乐专业中声乐教学所出现的问题展开调查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新时期全国五所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现状调查

笔者身为一名高专声乐教师,对于所处学校的声乐教学现状比较了解,但对于全国其他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现状不甚了解。恰巧本人于2015年9月来中国音乐学院作为访问学者学习,有幸接触不同类型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声乐教师。这些高职高专类型学校有由原来幼儿师范学校升格的幼儿高等专科学校;有由原来艺术学校升格的艺术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原来就是教育学院或师专的高专学校。这三类学校基本都有音乐专业,还有一类高职学校是以应用技术为主要培养目标的职业技术学院,一般很少有音乐专业,极少数学校也有音乐表演或幼教专业的开设,由于这类学校的音乐专业不具代表性,暂不做调查对象。

以下就全国五所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专业及声乐教学现状展开调查。这些学校分别是: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及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具有120多年历史的百年老校。前身为1890年、1952年、1955年创办的泉州培英女校、泉州女子师范学校、泉州幼儿师范学校,2005年为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2011年升格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该校有学前教育系、艺术教育系等5个系以及2个教学部。艺术教育系分别有音乐教育和艺术教育两个专业招收三年制和五年一贯制的小教音乐和幼教方向的专科学生。声乐教师有7人,3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助教,其中有1名硕士。该校三年制音乐教育专业和五年制艺术教育专业的招生人数在70人左右。生源状况不够理想,多数学生声乐专业学习都是临时突击学习一段时间(半年左右)就进了学校。尤其是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基本没有什么声乐基础就进了学校。该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分为两种形式进行,三年制音乐教育专业进行两年半的声乐课教学,采取“一对四”的小组课(一节课四名学生一同上课,以下略)的授课方式。五年一贯制采取集体课和小组课相结合的形式,运用“2+1+2”的方式,即前两年为20多人的集体课,中间一年是“一对六”的小组课,后两年又是20多人的集体课。所使用的教材为西南师大出版社出版,由胡郁青主编的《中外声乐曲选集》。开设的专业和选修课程有: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论、中外音乐简史、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曲式与作品分析、乐理、视唱、舞蹈、钢琴、声乐、即兴伴奏、音乐制作、儿童歌曲创编、音乐表演、民乐、管弦乐、艺术概论等,有关声乐的相关辅助课程仅开设《合唱与指挥》,曾经开设过《声乐表演》。考评方式就是期末上台唱一首歌曲,没有明确的曲目难度规定等要求。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深造等“进路”情况,有一半左右从事幼教工作,很少有小教音乐教师工作。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由江西师范大学鹰潭分院转变过来,建校不到30年历史。艺术学院建院时间不长,音乐系20多人,其中声乐教师4人,皆为中级职称,有在读艺术硕士1名。有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定向旅游)两个方向,每年招收音教30人左右,音表60人左右,生源音乐基础都比较差。声乐教学模式为“一对二”以上不超过四人的小组课。所使用的教材为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选编的美声和民族教材。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有:声乐、钢琴、舞蹈基训、乐理、视唱练耳、中外音乐简史、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小学音乐教学法、音乐制作、艺术概论等。有关声乐的相关辅助和特色课程开设有《意大利语音》、《合唱》、《流行唱法》、《江西民歌》。对学生的考评方式为期末上台唱一首歌。对老师的评教方式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即对教师的教学全程抽查、听课和督导。采取学生网上评教40%,学校督导组20%,系部40%以及学生座谈会参考等全面的评教体系对一个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另外,学校非常支持青年教师进修和深造等学习机会,学校也会请一些专家开展一些音乐讲座,学术交流活动不是太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深造等“进路”情况,音教方向有一半左右从事小教、初中及幼教工作,音表方向由于与龙虎山旅游相关,多数进入旅游公司工作,从事旅游表演等工作,其余改行。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是由1984年豫剧表演大师常香玉亲手创办的豫剧戏曲学校升格发展而来。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分别建立了戏曲、戏剧、音乐、美术、舞蹈、新闻传媒、文化传播技术、艺术设计等8个系。全校正式在编80多教师,加上外聘教师100多教师。音乐系、戏剧系和新闻传媒系都有声乐课,共有30多名声乐教师,毕业于河南大学以及各专业音乐院校占60%以上,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有10多人。音乐系有音乐表演方向,每年招收400多学生,由于专科层次,学生声乐专业基础相当差。声乐教学模式分专业方向采用多种方式,多数采用“一对二”小组授课,也有“一对四”的方式,根据程度来区别对待,歌剧、音乐剧方向采用“一对一”个别课方式授课。戏剧系和新闻传媒系采用“一对十”或十人以上的集体课方式授课。所使用的教材主要以中国音乐学院选编的《民族声乐教材》为主,因为有很多为学习民族唱法的学生,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较少。音乐系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有: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和声、小乐队编配、中外音乐史、声乐、器乐、键盘、合奏、表演等;戏剧系还开设了中外艺术歌曲演唱技法等课程。有关声乐的相关辅助和特色课程开设有《合唱》、《声乐表演》、《形体(舞蹈)》等。对学生的考评方式采用期末分主修和辅修布置难度不同的曲目上台展示演唱后集体评分。对教师的评教一方面采用每个学生对教师打分,以及督导组不定期查课以及教学计划、教案等。该校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展较好,经常请专家、学者来校讲课(一个月两次),同时,非常支持教师进修、学习。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深造等“进路”方面不太理想,能够找到与音乐相关工作的仅20%左右,少数考到中国戏曲学院等高校继续深造,多数毕业就改行。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由1958年建立的师范学校,2004年升格而来。教师教育系音乐教育专业2004年开始每年招收三年制80人左右,2014年开始招收初中五年一贯制学生30-40人。生源状况三年制音乐基础稍好一点,五年一贯制基础很差。现有声乐教师5人,高、中、初级职称分别为1、2、2人。声乐教学模式为“一对十五”或以上的大班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分年级的《声乐曲集》以及自选教材。教师教育系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有:声乐、钢琴与伴奏、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曲式分析、儿歌创编等。有关声乐的相关辅助和特色课程开设有《意大利语音》、《合唱》、《德语语音》、《安徽地方音乐(民歌)》、《古典诗词歌曲》。对学生的考评方式为期末上台唱一首歌。对教师的评教采用学生网上匿名评教、系部、教研室、同事互评等多种形式综合评价教师教学。该校鼓励教师出去进修学习,但学术交流较少,很少有请专家讲学。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深造等“进路”方面一般,能够找到中小学和幼儿园音乐教师占30%左右。多数毕业从事其他工作。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38年抗战期间的桂林师范学校,发展到1988年为桂林地区教育学院,于2000年多校合并成立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具有近80年的历史。学校1977年即成立了音乐系,一开始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进修,1985年开始正式招收三年制高考专科生,是广西最早的专业音乐院系之一。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专业每年招生在200人左右,近五年来生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滑坡,每年向本区及区外近十个省市招收150人左右。全系有50多名教师,有16名声乐教师,其中有1名教授,8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助教。教师中有3名硕士毕业,所有声乐教师分别毕业于俄罗斯拉赫玛尼诺夫国立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新疆师大音乐学院等专业音乐院系。教学模式分主修、普修。所有学生声乐普修两年,主修为2.5-3年。授课方式为弹性模式,音教专业第1、2学期为“一对三”小组课,第3、4学期为“一对二”的小组课,其中第3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优异者提前主修声乐,第4学期为“一对一”个别课,第5学期排名在年级前20%的优异者主修声乐,其余普修声乐结束;音表专业第1、2学期为“一对二”小组课,第3学期开始声乐成绩优异者可以提前主修声乐“一对一”授课,其余继续“一对二”授课,第5学期排名在年级前30%的优异者主修声乐,其余普修结束;另外,音教专业和音表专业都有《声乐基础理论》和《声乐教育理论》的集体选修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分年级的《声乐曲集》4册以及自选教材和校本教材。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有: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创作、中外音乐史与名作欣赏、声乐、钢琴、即兴伴奏、电子琴、舞蹈、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等;音乐表演(非师范)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除音乐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外,增加了形体与舞蹈、舞蹈编导、手风琴、电子琴、双排键、爵士鼓、二胡、古筝、古琴、琵琶、扬琴等器乐课。另外还增加了地方曲艺、舞台主持与化妆、古琴斫制与琴道养生、打击乐组合等课程。有关声乐的相关辅助和特色课程除《声乐理论》课之外,还开设有《合唱与指挥》、《流行唱法》、《音乐表演》、《桂林彩调赏析》等。对学生的考评方式为期末上台唱一首歌。对教师的评教采用部分学生座谈会匿名评教、学校督导组和系部结合评价教师教学。学校鼓励教师出去进修学习,但学术交流不算太多,每学期请3次左右专家、教授来系讲学。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深造等“进路”方面一般,能够找到中小学和幼儿园音乐教师占50%左右,音教专业就业稍好,音表专业较差,多数毕业后从事其他工作。

二、新时期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全国五所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现状的调查,可以发现各校的历史和发展道路不一样,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向也不尽相同,但依然可以发现许多存在共性的问题。

(1)随着扩招和各高校的升格,生源质量严重下降,各校普遍感到招生的压力,一怕招不到学生,二怕招到了学生也教不了,因为学生的音乐基础、声乐基础相比较扩招前下降的太多,感到教学压力很大。有的学校鼓励教师招生,有的学校为使学校早日升本积极创造条件,各校都在为生存与发展费尽心思。

(2)师资力量不平衡,发展历史久一点的学校,师资力量稍强,由中专、中师学校新升格上来的学校师资力量稍弱。

(3)声乐教学模式混乱。由于师资力量不够,很多学校采用“一对二”到“一对六”不等的小组课授课方式,有的学校基本为“一对十”或“一对十五”甚至20人以上的声乐大课。声乐学生进校基础本来就很差,又采用一名教师对多名学生的声乐技能大课,并非声乐基础理论课,长此以往,学生的声乐学习积极性怎能提高。

(4)声乐教材混乱,基本上没有统一教材,但有全国比较倾向选择的教材。对学生的考评方式依然沿用扩招前的一贯考评办法(即一学期上台唱一首歌),少有变动。

(5)对教师的评教方式,比较片面、单一,难以客观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唯有少数学校采用综合评价体系评教,对教师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6)各校对教师的继续学习、深造,基本都是支持的态度。但对于学术交流,各校开展程度不够,唯有少数学校比较重视。

(7)各校在声乐辅助课程以及特色课程的开设方面,也存在差距,有些学校开设较好,诸如声乐共性的基础理论、声乐语言、声乐表演等课程开设起来,对声乐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有些学校从弘扬民族文化、地方文化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开设了一些特色声乐课程,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8)对于学生就业、深造“进路”的调查,不容乐观,普遍就业率不高,唯有江西师专音乐表演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与龙虎山旅游公司建立协作模式,学生多半都能够找到就业门路和发展方向。

三、时代烙印:从现代到后现代的逐渐过渡

面对高职高专音乐专业中声乐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要深刻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时代特征,并反思改革开放以来音乐专业扩招以及声乐教学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的积弊。

改革开放前,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经济相对落后,音乐教育的发展也相对滞后,不能很好的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建设。1977年恢复高考后,各行各业急需各类人才,音乐专业也不例外,但由于师资匮乏,专业院校有限,培养的专业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人才有限。那一时期高等教育艺术人才还属于“精英”培养模式阶段。培养的高等艺术人才由于数量有限,质量还是能够得到保障,学生基本都能够找到与所学专业相应的工作。

进入九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改革开放近二十年了,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那种计划经济时代对人才要求简单而统一的格局被逐渐打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和多样的态势。艺术院校和音乐院系也不断的扩大招生规模,一些综合性的高等院校也纷纷办起了音乐院系,一些中专、中师、中职类的学校也是在二十世纪末新世纪之初升格为高职、高专院校,加入到音乐院校招生竞争的洪流之中。

追求现代化是经济建设的目标,那么统一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就成为现代化的标签。全球追求经济目标的现代化步伐也就呈现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此相适应的是文化上的现代性,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让—博德里拉在《遗忘福柯》里说“现代性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将自己与传统相对立,也就是说,与其他一切先前的或传统的文化相对立:现代性反对传统文化在地域上或符号上的差距,它从西方蔓延开来,将自己作为一个同质化的统一体强加给全世界。”[1]经济的现代化建设和文化上现代性模式,表现在音乐专业教育方面既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音乐创作、表演、教育及理论等人才,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求趋于统一。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对教育部门提出全新的要求。文化模式上呈现出后现代性的一些端倪,表现出诸如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所主张的对统一性、确定性的思想解构,突出差异性和不确定性。[2]就音乐专业而言,对音乐人才的统一性要求被打破,呈现出多层次、多元社会需求的态势和诸多的不确定性,表现在不仅是各层次的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人才的需求,还表现在对音乐管理、音乐创作、策划、企事业单位、社区的音乐辅导、宣传等各种社会音乐人才需求,因此,培养音乐适用人才的方式必须向多元、多样和多层次方向发展。另外,由于扩招而带来的生源质量下降给完成培养目标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加上社会对音乐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不确定,给音乐专业以及声乐等专业课程教学都带来很多困扰和不确定因素。

四、后现代视野下高职高专声乐教学的教学定位

面对中国社会从现代向后现代过渡的现实状况,我们只有积极应对,思考迎接时代给音乐专业和声乐教学的诸多现实挑战。

首先,对声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定位。提倡用后现代性的具有差异性、新颖性和多元性、多样性的文化观念去思考和解决新时期在市场经济要求下高职高专声乐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扩招前的“精英”教育模式可以采用“一对一”的细嚼慢咽式教学,扩招后显然不适用,由于生源质量的下降,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但也不能像一些学校那样,三、五年都是“一对十五”以上的大班课,这样,严重挫伤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同时也浪费了老师的精力,表面上节约了教育成本,因为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实际上是教育成本的浪费。要充分考虑声乐教学作为高职高专重要的技能技巧课程,对于音乐专业教育的支撑作用,应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并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施教。集体课可以开设一些具有共性的声乐理论课、声乐表演课、声乐语言课等,小组课课开设重唱和声乐观摩课等,个别课突出对声乐尖子生的培养和鼓励。其次,声乐教材与课程设置的定位。在声乐教材的选择上,一定要结合艺术性、思想性,同时结合学生的声乐学习基础以及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选择难度适中、教学效果显著的通用教材,并结合具有一定地域性的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以及特色教材。特别是特色课程的开设和特色教材的选用,往往对弘扬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对学生的就业、深造“进路”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来实施,“请进来”就是请专家、民间音乐传承人进校园讲学和授课;“走出去”就是让学生到民间音乐的原生环境里去采风、学习。例如:马鞍山师专的《古典诗词歌曲演唱》即为“诗城(马鞍山)”的“国际吟诗节”储备了人才;江西师专的《江西民歌》(暨道教音乐)的学习,为学生进入道教名山——龙虎山旅游公司从事旅游表演积累了基础。

最后,教学评价方式定位。由于学生的文化基础、音乐基础存在差异,故声乐教学所选择的教学模式也应是具有差异和多元、多样的方式,与此相适应的对学生的考评方式也应该建立多元、多样的方式,应该有独唱、重唱、小组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开展,也可以有声乐理论的卷面考核方式,从而,系统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调动学生的声乐学习积极性。对教师的评教也应该是系统、全面的综合评价,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声乐教师的教学热情,做到人尽其才。

五、结语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几千年前的经典哲言告诉我们,世界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不能再继续沿用“精英”教育时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来应对“普及”教育时期的声乐教学,应该积极思考声乐教学在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育中的准确定位,适时变革教学模式等教学手段应对市场经济时代市场对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而进一步为经济和文化的建设而服务。

[1][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评性的质疑[M].北京:中国翻译出版社,2004.

[2]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osition of Vocal Music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Period

Da Fangneng

(Music Dept.of Guilin Normal College,Guilin,Guangxi 541001,China)

From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 has made great development in its economy,culture,education and other undertakings.But as the planned economy model is changed into market economic model,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due to the decrease of th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The paper investigates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vocal music teaching in fiv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and combined with the feature of the times,it proposes diversity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measures to adapt to the diverse needs of the market economy.

new period;vocational colleges;vocal music teaching;teaching status

J60

A

1001-7070(2016)06-0102-05

(责任编辑:杨建香)

2016-09-01

2015年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声乐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践性研究”(项目编号:XJJG201511)。

笪方能(1967-),男,安徽含山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声乐教学和声乐理论及民族声乐研究。

猜你喜欢

声乐教材音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音乐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