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2016-03-18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计算机

林 军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福建 泉州362700)



网络环境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林 军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福建 泉州36270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一门公共课,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21世纪,学好这门课的意义不言而喻。本文就网络教学较传统教学的优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出一系列改革的措施,旨在通过探讨学习,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水平,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职人才,从而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络环境;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这门课程,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及提高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扎扎实实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而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的课任老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调动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主动性。本人多年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对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进行了系统地探索与研究,并提出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措施。

1 网络教学较传统教学的优势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无形中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且这种改变是质的一种飞跃。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容量、教师授课的灵活性、学习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极大的限制。而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其访问方式灵活、知识传播快捷、实现资源共享等特点,不仅能很好地辅助传统教学,还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必然成为今后重要的教育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1 学习内容更新迅速

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新概念、新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中。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的内容一般更新不快,好多课程内容几年才修订一次。而灵活易变的网络教学特点,则能在相当短的周期内,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世界最新观点也能随时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

1.2 多媒体信息丰富多彩

网络教学集文本、图形、图像、语音等多种模式于一体,让教学的内容更具说服力及表现力,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对知识的把握也更加准确。网络教学是对传统教学一个很好的补充,且网络教学既方便灵活,又覆盖面广,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完善、生动有趣的学习途径。

1.3 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网络教学灵活方便,且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钟爱。如果能很好地把这种教学形式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必然会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起到推动作用,也无疑会产生理想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2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2.1 学生素质存在差异,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来自不同地域,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不一,因而造成入校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来自条件好的学生,入学前已经经过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培训,已经具有相当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入学前很少接触过计算机,甚至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都没有。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如果采用“统一教学”模式,对于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是在浪费时间,重复劳动,还会因此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怎样才能既满足一部分学生掌握计算机最基本技能的需求,又能使一部分学生计算机技能得到长足发展,提高将来就业的竞争能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实实在在的问题,也就是说,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恐怕很难达到两全其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2 课程设置老套,不尽合理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相对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却更新缓慢,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更新周期往往要滞后于新技术的诞生,另一方面则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从而使许多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不能及时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上,使学生不能及时学到最新的计算机知识。教材陈旧也使得从高职院校走出去的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既体现不出现今高职教育的优势,也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极不适应。

2.3 空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倘若只靠在教材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理论知识是一个方面,重点是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以实践实现学习这门课程的价值。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到机房实际操作的机会,不能只是停留在课堂传授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的发展水平并不均衡,有些高职院校由于经费紧张,投入到计算机机房建设的资金相当有限,这就造成了学生没有机器可实践的窘境,采取实践教学的目标自然也成了一句空谈。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从而使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但由于实践机会太少,所以只会纸上谈兵,动手能力极差。很多计算机知识说起来头头是道,真正遇到了问题便束手无策。而这门课程的实际意义恰恰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如今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普遍都非常看重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高职学生空有理论知识,却缺少实践能力,也就成了他们应聘职业时的致命弱点。

3 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

如何让高职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熟练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各种性能,能够熟练操作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办公软件,具有一定的维护和管理计算机硬件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在学习中得到长足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是我们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初衷,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 改变教学理念

高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首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重点,改变过去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化高职学生的技能训练。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传授给学生的主要是计算机基本知识及应用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将来步入社会的职业需求与传授的知识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日常的强化训练,以及上机操作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与综合素质,让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在学习实践中逐渐得到提升。同时,新形势下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还要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信息获取、了解社会、为人处事等方而的能力,得到全面培养。这样,高职院校的学生步入社会之后,才能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3.2 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的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他们入学之前都有相当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也有来自经济贫乏地区的学生,他们几乎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连最起码开机、关机都不会,从未接触过电脑。生源的素质参差不齐,存在很大差异,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课任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明白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特点,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学生入学后,课任老师要从学生身上做足功课,可对入学新生进行摸底调查,了解一下他们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也可进行一次模拟考试,然后根据考试成绩掌握的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等级,然后进行分层次教学。对水平较差的学生,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简单的操作能力培养上,而对那些计算机基础已经相当高的学生,要把培养的目标放在最新计算机技术的培养上。分层次教学的优点是兼顾到所有同学的学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趣,学有所得。

3.3 教材的改革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突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克服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

我们处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信息技术量大,这是要求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也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材,尽快把新知识、新信息编入教材,以适应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知识的需求。教材的改革要遵照实用性与应用性的原则。教材的编排上要有创新意识,所筛选出的内容既要打破传统的编写顺序,还要适合学生认知规律。通常来讲,较强的应用性案例包含的信息量都相对较大,把握好教学过程,使学生学有所获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还要注意,编写的案例既要照顾到社会实用性,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尽量使编写入教材的案例要有趣味性。从社会办公应用的实际出发,选择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案例,讲解案例背景,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对案例产生深厚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

3.4 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实践教学是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学生必须按照固有的模式来完成相关的操作。虽然也能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教学效果,但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是在被动情况下完成的,实践内容一般都脱离了实际,或者是对内容只是抽象理解,这就让我们的教学变成了“读死书”,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欠缺,以致将来步入社会,面对一些具体工作时,常常束手无策,一片茫然。这是现今大学生只会学、不会用的“通病”。针对这一现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1.任务驱动式教学。针对高职学生不会学以致用这一“通病”,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学了PowerPoint这一章节后,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老师可以改变以往的习惯,不要把作业布置的太具体,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主题,做一份演示文稿的作业。这样一来,学生交上的作业必定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有的以环保为主题,有的以动物为主题,有的以自己喜爱的某项运动为主题……以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很好地与制作演示文稿这一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一定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启发式教学。任何一门知识都具有相通性和连贯性的属性,老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充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自学能力,鼓励他们把以往学过的旧知识,与现在所面对的新学问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老师在讲授PowerPoint XP中模板与配色方案时,先演示一个符合青年学生欣赏眼光的演示文稿,无论是画面,还是音乐配制,都要站在学生的欣赏角度。之后,老师再让学生认真思考,以自己的观点再去进行创新编辑。这种启发式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学相融,氛围活跃,教学效果自然显著。

3.互动式教学。教学中,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与老师互动为辅,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同时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同学之间互为老师,互相辅导,遇到共性的问题,大家在一起共同研究,探讨。作为老师,也不要只是旁观者,必要时也要参与其中,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提示,在谈论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此种教学方式,能大大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3.5 考核方式的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到的知识,主要是为了指导实践,指导应用,所以它的考核办法如果还是停留在试卷上,必定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传统的考试方法,有悖素质教育的初衷,一定要进行相关的改革,才能适应网络高速发展的需要。考试的改革主要从几点抓起,一是边教边考,一个章节、一个知识点就要进行总结考试,随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通过多种渠道,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动手能力。比如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常常设置一些有关网络、软件等方面的新知识问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现代网络学习中, 对参与者或者答对题目的同学,可以额外给他们加分奖励,计入到考核总成绩,从而培养高职学生多渠道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三是以考助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提高他们将来步入社会的竞争力。

结语

网络环境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供了一个天时、地利的优势,网络环境下,知识更新更快,学习方式也灵活多变,它有许多传统教学不对比拟的优势,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个冲击,但更是有利的补充。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学的老师,我们都应该把握好这一优势,让这一优势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育教学,使我们培养出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应用型、职业化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职计算机教师的神圣使命,使命光荣而任务艰巨。作为该门课程的指导老师一定要提高认识,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新特点,新办法,从而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更加适应计算机的发展规律,更加符合时代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1]李涛.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J].华章,2011(23).

[2]杨勇.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04).

[3]杜秋.谈“计算机应用基础”科目的学习方法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2011(07).

[4]邓心悦.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几点建议[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5).

[责任编辑:江雪]

2016-06-14

2014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B类(项目编号:JBS14440)

林军(1979-),男,福建莆田仙游人,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研究。

G642.3

A

1671-5330(2016)05-0140-03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