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深入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模式探析*

2016-03-18赵曙光

高教学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教育者思想

赵曙光

(淮阴工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高校深入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模式探析*

赵曙光

(淮阴工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建党95周年之际,也是实现中国梦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应适应关键时期的新特点、新要求,整合创新宣传教育模式,以期深入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并提高其实效性。深入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模式主要有课堂教学主渠道模式、教育者先行接受教育模式、新媒体宣传模式和多种理论相融共进模式等。

中国梦;宣传教育;模式

在举国同庆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回顾过去,我们为党95年的辉煌历史感到自豪与骄傲;展望未来,我们更感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时间紧迫、重任在肩。高校作为培育实现中国梦中坚力量的重要阵地,梳理中国梦宣传教育的经验成果,结合进入实现中国梦第一个“百年目标”关键时期的新特点、新要求,整合创新中国梦宣传教育模式,以期深入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并提高其实效性,显得尤其迫切而重要。

一、课堂教学主渠道模式:充分发挥主渠道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不仅是当前和今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必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作为高校最基本的教育途径,发挥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和功能,其教育的计划性、集中性和系统性是其他教育方式和途径无可比拟的。因此,应该创新举措,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中国梦宣传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一)发挥学科优势,加强中国梦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是否深入和系统直接决定着它的被接受程度和范围。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其科学研究这一重要职能和优长,很好依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一学科背景,系统而又深入地开展中国梦相关理论研究,进一步厘清中国梦相关概念、判断的科学内涵,健全完善中国梦的科学理论体系。更鼓励高校能充分利用其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把中国梦理论研究放在更加宏阔的学科背景下,综合运用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方法,对中国梦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以增加其理论的深广度。总而言之,对中国梦思想内涵加以厘定,给出中国梦科学、准确的定义,这是中国梦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前提。[1]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中国梦宣传教育吸引力

2015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及其教育状况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期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容上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在教学方法上能增强教学趣味性、加强师生互动交流。[2]这就要求在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时,一定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提高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实效。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更是未来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在进行中国梦的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国梦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国家好了,每一个人才会好,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汇聚到一起方才成就伟大的国家梦、民族梦,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实现中国梦的“梦之队”的一员。人们可以通过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回顾,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中国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逻辑,通过举例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今天是实现中国梦最好的条件和时机。

(三)结合课程特点,有效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

课程性质和内容不同,其承载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同。应该注重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具体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根据课程具体性质和特点,从不同角度、以相应方式,或隐或显、专题教育与渗透教育相结合,有机高效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并从而产生多学科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合力互补”效果。在这方面,不少教育者、研究者作了很好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徐兰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性质和内容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将中国梦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学体系,并就其课程教学中开展中国梦专题教学模式进行了可贵的探索。[3]其实,不是只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样和中国梦具有较高“结合度”的课程,才能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我们所有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乃至于理工科类的专业课,都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找到中国梦宣传教育的“结合点”,而其关键点恐怕就是笔者将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教育者要先行接受教育的问题。

二、教育者先行接受教育模式:宣传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在谈到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时候,恐怕首先想到或更多想到的仍然是如何加强和深化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其实这里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教育原则——教育者必须先行接受教育,这势必削弱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效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进一步点明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教育者先行接受教育这一举措的基础性、前提性意义。

(一)教育者先行受教育,才能真懂、真信中国梦

教育活动在所有实践活动中显得较为特殊,它是一种师生双向交流活动,是一种情绪相互感染的活动,是一个生命和另外一个生命对话的活动,迥异于仅是智力和体力单向付出的其他实践活动。因此,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对“教育”的态度直接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效果。教育活动这一内在的要求和特点启示我们,为了增强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效果,必须让教育者本身先行接受教育。首先,教育者要“真懂”中国梦,要充分认识中国梦提出的重大意义,透彻领悟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明确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其次,教育者要“真信”中国梦,要把“认同中国梦、践行中国梦、实现中国梦”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自觉追求,立足岗位,埋头苦干、锐意进取,自身首先成为实现中国梦这个“梦之队”的一员。在此基础上,在中国梦宣传教育中,教育者方能和受教育者完成一场真诚的生命对话,用自己对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去导引学生的信念,用自己筑梦、追梦、圆梦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热情,从而引领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绽放青春。

(二)传播学理论要求教育者先行接受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要求的认知、认同、接受并外化为行为。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宣传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更是一种说服。关于说服,在中国则有着悠久而良好的传统,其中孔孟提出的“以德服人”、“正己然后正人”、“身教重于言传”等说服学思想,对于今天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中教育者必须先行接受教育,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教育者只有通过先行接受教育,提升自身理论素养、道德修养、实践水平等,才能增强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提高教育内容和要求的信服度,从而收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成效。

(三)教育者本身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这就决定着教育者在实现中国梦中的双重身份,既是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传播者,本身也是筑梦人和追梦者。尤其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大,而这其中尤以青年教师增幅较大。这部分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敏锐,站在科技和理论的前沿,他们将不仅成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而且也必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加之他们和大学生的年龄接近,在接受新信息的时候容易同频共振,所以他们对中国梦的信心如何、决心多大,密切关系到中国梦宣传教育效果。有鉴于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高校教育者的先行教育,使教育者尤其是广大青年教育工作者,怀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用自己的筑梦理想、追梦行动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和学生一起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洪流。

三、新媒体宣传模式: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新型阵地

阵地建设是宣传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如前所述,课堂教学作为高校最基本的教育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那么与此相应,课堂也自然成为高校育人的基本阵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阵地。所以,高校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要加强课堂这一基本阵地建设自不待言;但是,时处信息化时代,更要重视加强网络这个新型阵地的建设。新时代条件下,网络已经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密不可分。调查显示,83.5%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超过2小时,94.0%的大学生使用微博或微信,96.0%的大学生通过上网来“娱乐消遣”、“获取新闻信息”、“学习”或“交流沟通”等。[2]这一状况表明,加强新型媒体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深入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建设并维护好校级中国梦宣传教育网络平台

首先,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并加强组织中国梦宣传教育网络平台建设。要明确中国梦宣传教育网站建设责任部门、保障经费投入,建立健全中国梦宣传教育网站建设长效机制。其次,要组建一支专兼职人员、软硬件技术支持的人才队伍。队伍中不仅要有学工系统、宣传部门人员,更要吸收对中国梦理论研究有专长的学者、专家参与;不仅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硬件人才,还要有懂得网络宣传方式和艺术的专门人员。最后,要加强对校级中国梦宣传教育网络平台的开发和维护。中国梦宣传教育网站不能满足于只是发布文件通知、上传学习资料、报道消息动态等;要结合宣传教育对象的特点,开发其喜闻乐见、界面友好、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把单一的理论阐释转换成图文并茂、言简意赅、交互性强的宣传学习方式,增强网络平台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提高中国梦宣传教育效果。要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专题网络平台的监管和维护,保证这一平台的纯净和长效运转。

(二)引导并管理好大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自媒体使用

在新的条件下,如何引导好大学生自媒体的使用,使其服务于中国梦宣传教育也许是更大的挑战。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年龄、教育背景、群体环境等特点决定了他们是自媒体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受众群体和“数字化生存”体验者。其中,尤其要抓好以下几个途径来深化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其一,用好微博这一信息传播、获取、分享平台,顺应微博这一自媒体平等性、亲和性要求和特点,力争话语主体地位,关注、转发、收藏、评论中国梦相关理论,顺势倡导、引导中国梦宣传教育。其二,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共享中国梦教育资源。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移动浏览器的更加人性化,使得大学生无缝连接互联网,随时、随地查询、学习中国梦教育资源变得更加可能而又便捷。[4]其三,培育意见领袖,适时引导中国梦宣传教育。发挥年轻的理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特长和学生骨干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通过社交网站、讨论组网络平台等,就中国梦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交流讨论,调动同学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诚挚表达自己的筑梦信念、追梦决心和圆梦信心,最终达到唤起和凝聚中华民族共同理想——中国梦的目的。

(三)发挥并协调好中国梦宣传教育传统和新型媒体的作用

人们在强调发挥新型媒体、阵地的作用,不仅不是忽视或削弱传统媒体、阵地的作用;相反,是对传统媒体、阵地的作用发挥提出了新的乃至革命性的要求。课堂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阵地,其教育的计划性、系统性、目的性、组织性等特点,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搭建了基本的框架,成为网络等新型阵地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基本保障和前提。党团课、报告会、专题辅导会、校园文化活动、广播、板报等传统宣传教育阵地和媒体,对于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动员、氛围营造、方向把握等也有新型阵地和媒体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特点。所以,需要做的是如何充分发挥并协调好传统和新型阵地、媒体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最大化地为中国梦宣传教育发挥作用。

四、相融共进模式:依托多种理论促进中国梦宣传教育

(一)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当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之本和信心之源。2015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如一面鲜艳的旗帜,高高飘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为实现中国梦指明前进方向,以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以强大的中国精神激扬中国力量,号召中华儿女同心同德、不懈奋斗,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华章。

(二)中国梦宣传教育与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梦根植中国传统文化沃土,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而又常青的光荣和梦想,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升华和当代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5]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为走中国道路提供智力支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决定其发展道路的选择和特色。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世界观、“民惟邦本”的执政理念、“推己及人”的交往理念等,为走中国道路夯实了文化之基、提供了思想之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为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不竭动力。勤劳质朴的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也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历久弥新,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动力。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为凝聚中国力量提供有力支撑。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孕育形成了讲究仁爱、重视民本、坚守诚信、崇尚和合等思想理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和精髓,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

(四)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所有理论和实践,都紧紧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崇高奋斗目标精进展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五、结束语

以上四种模式只是就目前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现状、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而提出的。在高校中国梦实际宣传教育中或许还有不少好的经验做法没有纳入其中,或许是以上两种或以上模式的综合运用,我们更相信,随着实现中国梦实践的深入,还会出现好多更新更适合的模式。

[1]刘冠军.“中国梦”:内涵厘定与科学定义——中国梦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前提[J].北京教育,2013(9):10-13.

[2]沈壮海,王迎迎.2015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及其教育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6(8):5-12.

[3]徐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梦”教育教学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4):139-142.

[4]王辉,张建欣.新媒体时代中国梦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路径探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0-105.

[5]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光明日报,2014-03-28(2).

The 95th annivers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key period to achieve the first"Centenary Aim"of Chinese Dream.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work for Chinese Dream in colleges should be suitable with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in new times and carried out by new education models to promote propaganda and improve its efficiency.This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the following four education models:the class-based model,the model in which educators are firstly educated,the new media propaganda model,and the combined model of various theories.

Chinese Dream;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work;models

G641

A

2096-000X(2016)20-0005-03

本文为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编号:2014SJB689)的阶段性成果,2015年淮阴工学院党建研究课题“‘中国梦’与高校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赵曙光(1967-),男,江苏沭阳人,淮阴工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教育者思想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