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工科专业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6-03-18郝晓亮方志刚

高教学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训练项目创业项目工科

郝晓亮 高 云 方志刚*

(辽宁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工科专业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郝晓亮 高 云 方志刚*

(辽宁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工科专业是实践性工程学科,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的工程类人才,强调的是通过创新实践培养模式,培育理论与实践兼具,特别是在工程技术等领域均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者结合本校工科专业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情况,通过调研工科类不同专业学生、指导学生参与项目及评价学生参加项目而取得的成绩和效果,来比较分析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于工科专业大学生能力的塑造,针对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提出了一些建议。

创新;创业;工科;能力

创新创业是新世纪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对于实现科技兴国、民族复兴具有深远意义。工科专业是实践性工程学科,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的工程类人才,强调的是通过创新实践培养模式,培育理论与实践兼具,特别是在工程技术等领域均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1]。从国家的层面看,创新创业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再提高,必将大大推动生产力的再进步,创业本身也是就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不但提高了就业质量,也缓解了单纯依靠就业来解决剩余的劳动力。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就业竞争力的形成,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一、工科类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意义

(一)创新是国家前进的基本动力,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途径

创新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息息相关,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利于大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参与训练项目,结合自己的想法,融合技术创新,能够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同时通过技术改良和原始创新,能够将知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某一个方面的某一点推动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高校的一大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水平的高低,因此目前的高校都非常重视教学水平的提高。创新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通过互相交流、分析、比较,使教师自身可以查找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对于教学中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可以在教师同行间进行推广。创业教育可以让教师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可以针对生产实际,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点,将来对学生教学时,可以更有针对性,而且所传授的知识使学生今后从事工作后,能学有所用[2]。

(三)创新创业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是大学生第一次自己真实地参与项目的设计、组织和实施。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参与,干劲十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从项目的设计、修改、讨论、实施等多方面都得到锻炼。学生所接触到的实践锻炼不同于社会实践,也不同于专业实验,学生所从事的是根据一定的课题,来从事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案设计和实践研究,因此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解决就业压力,实现创业梦想

近几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成为了社会的一大难题。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用人单位更愿意招录的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同时又兼具实践经验的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另一方面讲,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另一个就业的舞台,通过学生自主或者合作创业,首先解决了自身就业的问题,同时通过创办企业,招录员工,又带动了他人的就业,从很大程度上分流了由于学生单纯就业而带来的压力。学生也可以先就业,再创业。由于在校期间学习了创业知识,积累了创业能力,待将来机会成熟时,自主或者合作创业实现就业层次的提升。

二、工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

(一)学生不够重视,或者茫然,不知该如何参与

目前许多学校的学生片面认为,只要把书本知识学好,少学点实践知识无关紧要,有的学生为了争取奖学金,而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于理论课的学习中,针对创新创业训练等项目,学生往往认为相对不重要,既浪费精力又缺乏实际意义而轻视。此外由于宣传不够,一部分同学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较为陌生,不知道该如何申报,也不懂得向周边的老师和同学询问,于是这部分同学虽有积极性,但总是与训练项目擦肩而过,等到高年级的时候,即使想参与,却由于学业压力、考研、就业等压力而放弃参与训练项目的打算。

(二)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的层次不高

目前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集中在大一、大二年级,高年级的同学由于学业压力较重,或者受考研、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走入校门,他们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也缺乏参与训练计划的经验,加上一些指导教师平时较为忙碌,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因此参与训练计划的很多学生往往是通过实践慢慢摸索,使得项目进度较慢,同时由于缺乏高水平的指导,最终得到的成果也较为单薄,或者水平较低,与实际应用还有较大的差距,甚至有的学生走了很多的弯路,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参与指导的部分教师实践知识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水平的提高,很多青年教师没有在企业工作过,本身也没有接受过创新创业训练教育,因此在指导学生从事训练计划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三)创新创业项目发展不平衡,重创新而轻创业

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创业实践项目相对最难,其次是创业训练项目,因此参加的同学较少,申报的项目也相对不多。目前大多数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课题都是创新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和创新训练项目两者有着不多的发展目标。创新项目强调的是对方法、技术、能力等的改变,强调的是通过项目训练,能够对现有的研究提出新的观点或对现有的技术能进行局部创新。创业项目强调的是通过创业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或者通过真实的模拟或者真实创业,来实现利润盈利。

三、对工科类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一些建议

(一)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改革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和内容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工具等五个方面:创业能力包括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3]。系统地接受过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更能容易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取得成功。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知识的教育,针对新的形势要求,可以适当地调整培养计划,适当地增加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时,也应当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不断提升自身创新创业知识的储备。

(二)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自由申报,同时提供平台支持

目前在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时,学生往往结合自身专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项目申报。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可以结合专业知识,更容易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把握。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能够自由组合,实现自由申报,对于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可以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工科类的学生往往工科专业背景扎实,文科类学生往往思维敏锐,两者的结合更容易获得创新创业的成功。目前一些实验室都是隶属于不同的专业,对于想从事非本专业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而言,往往缺乏相应的实验室及场地,因此建议高校能为想申报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开放的实验室,便于其项目的申报及开展。

(三)加强对创新创业项目的长久扶持、科学监督和有效管理

目前高校对于创新创业项目都在不断地加强扶持,但有的缺乏长期扶持、监督和管理。学生申报成功创新创业项目后,有的项目由于预算增加,不能获得后续经费支持,而只能取得有限效果;有的项目申报成功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也没有监督,只有在项目结题时,为了结题而拼凑材料;有的项目申报成功后,取得成果较少,学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使学生失去后续参与的积极性。

(四)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强调团队意识

目前许多创新创业项目具有规模小、形式散、信息不通畅等特点,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整合资源、通畅信息、提升项目层次,可以根据申报的创新创业项目,通过突出大项目重要性的同时,对于中小规模的创新创业项目加强扶持力度,对于相似题目的创新创业项目,可以积极沟通协调,使各团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对团队进行整合。此外对于小规模的创新创业项目要加强培育,一个好的创意、一个好的创新,很多都是一点一滴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对于一些规模小,但是设计新颖的创新创业项目要加强培育,对于发展前景确实不好的项目,也要及时给与解释、说明,使申报团队能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有利于将来的再申报。

(五)加强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成果宣传、沟通和转化

目前许多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均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果。这些成果有一些是让参与的学生得到了锻炼,形成了一些调研方法和管理经验等;有一些是对方法和技术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创新,发表了一些科研论文或者科学发明;有一些是创业成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许多创新创业项目的成果由于没有得到后续的支持,没有将成果予以转化,而相对地降低了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为此,我们可以建立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库,加强对各个项目组成员之间的联络和沟通。作为管理部门而言,应作为项目组与成果利用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真正使成果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四、结束语

创新和创业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大学生是建设国家、实现民族发展的主力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更好地推进就业都是一件好事。应在坚持推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同时,要把这一项利于国家、利于学生的好项目真正落实好、落实到实处,因此如何更好、更高效地推动这一项目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希望学生能通过参与这一项目来锻炼自身能力,无论是创新训练、就业训练乃至最终的创业实践,都能取得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岗位中站得直、立得稳,而大学教育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素质教育。

[1]李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经贸类大学生能力培养研究[J].价值工程,2015(23):242-245.

[2]王丽娟,高志宏.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2012(5):237-240.

[3]王永杰,陈光,阎开印,等.通过创新创业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7-29.

Engineering majors are pract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s,whose training goals are applied engineering talents.It emphasizes on training compound talents with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ability,especially with manipulative ability in engineering technology,through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training modes.Combined with the participation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s of students majored in engineering,this paper mak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shaping of students'ability of these programs through their achievements in these programs.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weak links in these programs.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engineering;capacity

G647

A

2096-000X(2016)20-0003-03

辽宁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编号:UPRP20140453)、2016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16-ZX-114)、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高教研究课题、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第一届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立项课题(编号:PJHYYB15082)、辽宁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编号:2015YJSCX04)、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创新创业教学改革项目(编号:CXCY-2015-02)的研究成果。

郝晓亮(1980-),男,汉族,讲师,博士,辽宁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系教师,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通讯作者:方志刚(1964-),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副院长,研究方向:基础化学。

猜你喜欢

训练项目创业项目工科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更 正1
更 正2
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