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的思考

2016-03-18陈君桃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氯水品红性知识

陈君桃

一、陈述性知识的特点及其学习障碍

现代知识观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这种知识与人们日常使用的知识概念内涵较为一致,也称为狭义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陈述性知识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指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

化学学科中有大量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物质性质和实验等陈述性知识.在学生的眼中,陈述性知识学习拘泥于对文字、理论的记忆,不但枯燥乏味,而且对于他们以后从事的事业也没有多的帮助,这样就减慢了学生的学习速度,还使学生养成了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所以,学生对于陈述性知识表现出来更多的就是一种抵触的情绪,妨碍了他们从意义上去了解新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越来越难于流畅地提取曾经学过的信息.

二、促进化学陈述性知识落实的教学手段

1.激发兴趣,保持注意

注意是知识掌握的门户,注意与兴趣密切相关.注意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属于认知过程的一部分,是一种导致局部刺激的意识水平提高的知觉的选择性的集中.例如,侧耳倾听某人的说话,而忽略房间内其他人的交谈;在驾驶汽车时接听手机而导致车祸.注意是心理学中研究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在与人类意识有关的许多认知过程(决策、记忆、情绪等)中,注意被认为是最具体的,由于它与知觉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样,它是其他认知的入门.

研究表明,从教室教学的角度上来看,凡是变化的刺激,如教师讲课时语调的高低,教师的姿势,动作、手势等,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凡是能够引起人的情绪反应的刺激,如讲课的生动、形象,阅读材料中的生动比喻等,都能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情绪刺激的特征来提高和维持学生的注意.

例如,在学习“增大浓度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而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这个化学事实时,学生容易混淆.这时可以举一些具体的看得见的类比例子,把抽象的化学概念具体化,加速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比如,牧民有100头羊,其中40头是优质羊能卖好价钱,把100头羊从草原赶回羊圈,假设分布均匀,单位面积内优质羊的数目增多,但优质羊所占的比例仍然是40%.通过比喻,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2.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

新的陈述性知识是否能获得意义,有赖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否能为新知识的生成提供认知框架.因此,教师在新知识学习前必须帮助学生优化其认知结构,并指导学生理清知识的两种联系:一是新知识的内在联系,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具体地说,当学习者学习新材料时,如果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包容范围较广的上位观念,可通过设计引导性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同化新的下位观念提供一个认知框架.如果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观念,但他不能自发应用时,可通过设计类比性的学习材料,为其指出新学习的材料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之间的异同.

例如,在讲“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可以和氯水漂白性进行对比实验.将二氧化硫和氯气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均褪色,对褪色溶液加热,通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恢复红色,而通氯气的不恢复,从而对比两者不同的漂白原理.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和氯水褪色的不同原因,根据加热后颜色不恢复,可以判断二氧化硫和氯水发生的不是化合漂白,结合化学知识分析,此时是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无色物质.

3.促进认知结构的重建

知识的掌握不仅是保持知识,还要经过认知结构的重建,达到简约和减轻记忆负担的目的.为了防止知识的混淆和有用概念的遗忘,在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不断分化.在这方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并运用多种复习与记忆的方法,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改造,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重建.

总之,在化学的陈述性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方法,要注意劳逸结合,要结合学生的情绪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达到增加学生兴趣的目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要注意加强旧知识和新课程的联系,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

猜你喜欢

氯水品红性知识
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品红褪色与颜色复原机理*
复杂陈述性知识结构的程序化设计
中国本土性知识必须“再全球化”
“氯水性质的探究”课堂实录
多孔氧化铝的制备及其对酸性品红的吸附性能
原有陈述性知识和溯因推理对小学生科学假设形成的影响
酸性品红-B-R体系共振光散射法测定牛奶中的新霉素
氯水中的学问
氯水的组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