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形势、国际关系与我国的外交政策”专题过关验收卷

2016-03-17重庆李胜三四川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6年4期
关键词:外交政策中非联合国

重庆 李胜三 四川 魏 云

“国际形势、国际关系与我国的外交政策”专题过关验收卷

重庆 李胜三 四川 魏 云

1.我国划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涵盖了钓鱼岛区域等中国东海空域,规定进入该识别区飞行的外国航空器必须向中国通报,凡是不遵照中国指示飞行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将采取防御性处置措施;当天中国空军进行了首次空中巡逻。我国政府的这一做法 ( )

A. 坚定地行使平等权、管辖权以维护主权统一

B. 坚定地行使独立权、自卫权以维护国家利益

C. 果断反击美日侵略行径以维护国家政治利益

D.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 2015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倡议举办公开辩论会,将辩论会的主题定位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史为鉴,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引起会员国的共鸣。中方确定这一主题是基于( )

A.《联合国宪章》在当代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力量

C.促进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D.中国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3. 2015年12月4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在南非召开。习近平主席在论坛上宣布,未来几年同非方重点实施第三方“十大合作计划”,给予非洲600亿美元融资支持。在习近平提议下,中非一致同意将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非全面战略合作 ( )

①表明开放合作应成为各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②反映了中国在中非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③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中非人民的共同愿望 ④表明中国奉行对外开放战略,积极拓展中非共同利益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4.由我国倡导成立的亚投行于2016年1月16日正式运营。作为最大股东国,我国完全有资格获得亚投行贷款项目支持。然而我国却作出决定,在亚投行成立初期暂不考虑申请资金支持,并向即将设立的项目准备特别基金出资5 000万美元,以支持欠发达成员国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准备。中国的行为表明 ( )

①帮助欠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发展是中国应有的国际担当和义务 ②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是国际发展体系的建设性贡献者 ③打造“命运共同体”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当今时代主题 ④中国主导的国际经济治理新体系已经建立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5.高三学生小海对我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颇感兴趣,搜集了一些资料:一是中阿之间共建“一带一路”,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二是中国支持中东和平进程,力促中东地区持久稳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他撰写了一篇时事评论,该评论的依据可能是 ( )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②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世界的突出特点 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各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杭州举行。杭州峰会将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努力实现预期目标。中方期待同各方一道,共同推动杭州峰会取得“惠全球、利长远”的积极成果。峰会能够实现“惠全球、利长远”的依据是 ( )

①国家利益是各成员国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前提 ②经济全球化使各成员国具有了共同利益,达到了空前团结 ③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二十国集团承担了发展世界和平、建立世界新秩序的重任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将设立为期10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支持联合国工作,将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并建设8 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这表明 ( )

①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 ②中国将在联合国领导下建设维和待命部队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④中国将致力于主导联合国的国际维和任务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8. 2015年6月,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该文件提出,到2030年中国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等。这说明( )

①中国对自身发展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 ②联合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处于领导地位 ③中国主动承担了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主体责任 ④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9. 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合作新时代。全球所有国家为了共同的目标采取共同应对措施,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曾经无法想象,现在势不可挡。”《巴黎协定》的达成 ( )

①凸显了应对全球挑战之时坚持多边主义的重要价值 ②表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是国家之间合作的重要基础 ③说明只有摒弃“零和博弈”思维,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④说明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之间必有一战,这一逻辑称为“修昔底德陷阱”。针对一些人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主席指出,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这是因为 ( )

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中国既维护国家利益,又维护其他国家的利益 ③中国与美国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1.请从下表中选择一个最为恰当的选项,从国际关系决定性因素的角度,说明我国在这一外交实践中是如何践行“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原则的 ( )

A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的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个成员,人民币将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B 2015年12月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围绕“中非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一主题,宣布未来一段时期中非合作的重要举措,着力支持非洲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C 在“猎狐2015”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积极拓展国际执法合作渠道,向境外派出50多个工作组,从66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抓获各类外逃人员857名

12.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相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补,积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符合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布局,无疑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大智慧。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体现了怎样的政治智慧。

参考答案:

1.B 我国政府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并进行空中巡逻,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这是我国有效行使独立权、自卫权(防御权)的具体表现,故B入选。

2.A 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表明《联合国宪章》的生命力,A符合题意,B,C说法错误,只能说是建设性力量,独立自主是基本立场。D与题意无关。

3.B ①错误,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中国不是国际事务的主导者,故②不选;中非全面战略合作符合中非双方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中非人民的共同愿望,故B项当选。

4.B 帮助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体现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国际担当,但这不是我国的国际义务,故①不正确。我国的举措是着眼于打造“命运共同体”,构建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发展体系,这一政策选择既符合当今时代主题,又能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符合我国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②③符合题意。我国不能主导,也不表明国际经济治理新体系的建立,④表述错误。

5.B 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多极化问题,②与题意不符合;④说法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与各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6.B 能够实现,在于有共同的国家利益,也在于主办国中国的努力与外交政策的宗旨有关,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表述不正确,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世界各国都承担重任。

7.B ②④表述错误,维和待命部队的建设是中国的事情,中国也不主导国际维和任务。中国提供基金及维和部队,属于参与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也表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坚定力量。

8.A 中国提交的文件,表明中国注重气候变化治理,发挥积极作用,①④符合题意。联合国是国际组织,只能起协调作用,领导地位表述不当。但中国尊重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全球体制。中国只能承担与自身发展相称的气候变化治理的国际义务。

9.A ②④表述错误,国家利益并非一致,只能说有共同利益,气候问题上的交锋并非战争冲突。

10.A ②④说法错误,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不能说维护其他国家利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非成为国际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只能说是中国处理与他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11.B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国致力于发展提升中非关系,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我国与非洲国家携手并进,合作共赢。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中国积极践行“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原则,着力支持非洲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12.①“一带一路”构想以发展为目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②“一带一路”构想弘扬新丝路精神,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准则。③“一带一路”构想强调共商、共建、共享,体现了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④“一带一路”构想积极打造利益、命运共同体,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同时尊重周边国家的合理关切,巩固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关系,符合沿途国家及地区的共同利益。

(作者单位:重庆清华中学四川大竹中学)

猜你喜欢

外交政策中非联合国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英国“脱欧”后的外交政策:失去欧盟后的英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吗?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往研究
浅论美国外交政策中孤立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永续性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联合国提议2015年召开第五届世界妇女大会等5则
践行新保守主义的美国新智库:外交政策创议
涉台外交政策演变过程及其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1949—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