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形势、国际关系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2016-03-17重庆李胜三四川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6年4期
关键词:主权人权和平

重庆 李胜三 四川 魏 云

国际形势、国际关系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重庆 李胜三 四川 魏 云

【知识建构】

【疑难突破】

1.主权国家

独立权——内政外交不受外国干涉;平等权——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自卫权——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管辖权——管辖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义 务 不侵犯他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地 位 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基本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最重要要素,属于国家的灵魂,居于首要地位)主权特征 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基本权利(国家利益的一部分)

辨析举例:①独立权:如美国年度人权国别报告指责中国,美国干涉台湾问题等都属于侵犯中国的独立权。②自卫权:中国政府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这是中国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措施。

2.批判“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

认为“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是错误的。人权泛指人按其本质应该平等享有的权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国家主权是该国人民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国家的主权也就没有人权。“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违背了联合国的基本准则,其实质是一种强权政治的表现。

3.国际关系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1)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竞争与冲突不能等同)。

(2)国际关系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归根到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②国家性质。不同性质国家利益追求不同、执行政策不同,也影响国际关系(但不决定国际关系)。③国家力量又称国家势力、综合国力。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3)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正当性、正义性;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基本依据。②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③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4.当今时代主题及其实现途径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重要基础。

(2)当前形势: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战后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但世界和平是主流;战后经济发展是主线,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这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5.当前国际形势的两个突出特点及其比较

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区别①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②从经济角度反映当今世界相互依赖加强的趋势①相对于两极格局和单极世界而言,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各种力量相互制衡的趋势日益明显。②从政治角度反映当今世界相互依赖加强的趋势联系①两者存在紧密联系。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给世界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又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严峻挑战,而这些矛盾只能在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国际新秩序来解决。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促使不同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加强合作,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两者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两个突出特点

6.我国的外交政策

决定因素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基本内容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宗 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备考通鉴】

□考情回顾

高考考查重点有: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联合国、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时代的主题、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从考查的形式看,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均有出现,但以客观性试题为主。2015年高考,安徽卷、江苏卷、广东卷、全国卷Ⅰ、海南卷、天津卷、山东卷,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主权国际、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命题预测

本专题尽管在高考中所占分数比例不大,但每年都有涉及,不排除以主观题形式考查。试题选取的背景材料大多是我国参与的外交活动,如我国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以及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典型观点和事例等。2017年尤其要注意我国南海问题的主张和外交活动、中国与美国的关系等。

□真题借鉴

[高考真题](2015·全国卷Ⅰ·19)我国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截至2014年底,我国同67个国家、5个地区或地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伙伴关系,基本覆盖了世界上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结伴但不结盟”的外交实践表明我国( )

①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与价值观念 ②通过伙伴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第三方威胁 ③处理国际问题时主要根据伙伴国的利益制定政策 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思路分析]本题题眼是“结伴但不结盟”,意味着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独立自主,和平相处,不与他国结成经济、军事上的同盟互助。不结盟政策是我国一个基本的外交政策,它产生于冷战时期,是中国作为一个实力弱小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冷战的国际形势下进行大国博弈的手段,不结盟可以免受他国控制,也体现出我国对其他国家发展道路与价值观念的尊重。因此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属于同盟性质。③说法也是错误的,处理国际问题时主要根据本国的国家利益制定政策。

[思维阻点]一是将伙伴关系等同于同盟关系;二是对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的知识的把握不到位。

[规律方法]正确解答选择题,首先,要把握题眼的规定性。如上题中的“‘结伴但不结盟’的外交实践表明我国”就是题眼,题眼规定了选择的方向、范围、角度、层次等;其次,要将题干主旨(或题眼)信息与题肢的内涵与外延对应分析。一般说来,题肢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或规定性的入选。

(作者单位:重庆清华中学四川大竹中学)

猜你喜欢

主权人权和平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论社会组织的人权价值
论人权的三个化身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钓鱼岛主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