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2016-03-17安徽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6年4期
关键词:选择题全球化材料

安徽 钱 华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安徽 钱 华

【考点建构】

【疑难突破】

1.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的区别与联系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区别含义资本的触角伸向全球,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角度 生产领域 交换领域 投资领域表现 许多商品的生产是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流通领域中国际交换的范围、规模、程度得到增强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从一般商品到各类服务都纳入了国际贸易范围大量资金可以在短时间内从全球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联系①三者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②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生产全球化是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的基础;另一方面,贸易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全球化程度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1)积极作用。①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以及国际贸易发展。②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作用。①经济全球化由发达国家主导,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3.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我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1)影响。①积极影响。促进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避免过度依赖外需;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②消极影响。可能会导致我国外贸出口量下降,出口企业利润下滑,甚至使一些企业破产倒闭,进而对我国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措施。①企业要主动适应国际惯例,敢于和坚决应诉,利用国际贸易中的有关法律法规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②企业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贸易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实施正确的价格定位,坚持以质取胜,制止低价竞销,以维护良好的经营环境。③企业应树立整体意识,依靠国内行业协会的协调和管理,齐心协力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④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⑤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在财税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与相关国家进行交涉。⑥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如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国内市场。

4.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②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③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5.走出几个认识误区

误区1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因经济全球化面临更大的挑战。

误区2“走出去”就是“引进来”,“引进来”就是“走出去”

走出去含义 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及先进管理经验,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引进来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标志词 吸引外资(引进投资、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进口设备等 对外投资、海外并购、承揽海外工程等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原因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弥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资金的不足、技术的相对落后,等等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要求 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此观点混淆了“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概念,两者的区别见下表:

误区3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走出去”作为发展的根本基点

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增长的根本基点,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主要依靠本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来发展自己。

【备考通鉴】

考情回顾

近三年考查本专题知识,2015年天津卷、江苏卷各有1道选择题,海南单科政治卷有2道选择题;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有1道选择题,江苏单科政治卷既有1道选择题,也有1道主观题,广东卷有1道主观题;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广东卷、天津卷、海南卷各有1道选择题,江苏单科政治卷有2道选择题。选择题题量和分值都多于主观题。试题主要以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热点材料为背景,主要涉及的热点问题有“与中国有关的贸易摩擦”“海外并购”“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等等。

命题预测

2017年高考可能以国际经济安全等热点为背景材料,考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贸易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真题借鉴

[高考真题](2015·四川文综政治·13)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四川作为内陆省份,处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拥有通往欧洲的快铁大通道,国际航线数量居中国西部第一。四川电力设备、电子信息、服装纺织、农机农资、能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基础较好、具有特色,但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存在富余产能。借“一带一路”建设之势,四川力争3年内对沿线国家的贸易从200亿美元扩至300亿美元,集中突破20个对外投资项目;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领域打造一批新的千亿产业集群,着力培育信息服务、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贸易。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机遇。(10分)

答案: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以下机遇:①发挥区位优势,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2分)②扩大对外贸易,转移富余产能。(2分)③扩大对外投资,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3分)④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3分)

思路分析:第一步:审设问,弄清解题的材料范围(材料二)、角度(经济生活)和问题方向(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机遇)。第二步,读材料,根据设问条件从中全面提取有效信息。总览材料二,可以把它分为四层,一句设为一层,接着从每层中提取一些关键信息(关键词),第一层有“交汇点”“重要交通走廊”,第二层有“产业基础较好、具有特色”“富余产能”,第三层有“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对外投资项目”,第四层有“千亿产业集群”“新型服务贸易”。第三步,把提取的这些关键词转化为学科术语。第一层关键词可以转化为“区位优势”等,第二层关键词可以转化为“特色优势产业”,“富余产能”可以直接用,第三层关键词可以转化为“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等,第四层关键词可以转化为“提质增效”“优化结构”等。最后一步,按照一定的逻辑和层次,将这些术语编写成句成段。

思维阻点:不能全面提取信息,或有层次的遗漏,或有关键词的遗漏;不能把材料语言转化为学科术语,解题停留在从材料到材料,从现象到现象阶段,不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规律方法:引进语文学科的“标点符号分析法”和“缩句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从文字材料中全面有效地提取信息的能力。例如,本题材料二有3个句号和1个分号,据此我们可以将材料分为4层,这样我们就避免了信息的遗漏,实现信息的全面提取。又如,材料二第一层的句子比较长,考生很难把握其主旨,这时我们不妨采用“缩句法”,即保留原句的主谓宾,去除定状补,即成“四川处于交汇点,是重要交通走廊”,这样我们就能够容易地提取到有效信息。

(作者单位: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

猜你喜欢

选择题全球化材料
单项选择题狂练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全球化陷阱
最美材料人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