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6-03-17王景敏

港口经济 2016年8期
关键词:渔港海洋渔业北部湾

王景敏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王景敏

(钦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部湾现代港口物流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钦州535011)

本文对广西沿海港口地市海洋渔业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从局部地区的研究视角,一定程度地反映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西南沿海地区海洋渔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路径选择和决策参考。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现实考察;路径选择

近年来,随着广西沿海港口地市(主要包括钦州、北海、防城港等沿海三市)渔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海洋渔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广西沿海港口地市海洋渔业产值稳中有升,年均增幅15%以上,但海洋渔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性、结构性、效益性等矛盾日益凸显,制约了广西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西南沿海地区海洋渔业应积极将“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等战略相融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广西沿海港口地市海洋渔业实地考察与问题分析

1.海洋渔业资源:地理优越,种类丰富

广西北部湾海域面积达12.93万平方公里,北部湾渔场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也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广袤的海域为水产资源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广西大陆海岸线长1595公里,占全国的8.9%;岛屿海岸线长531.2公里,占全国的3.95%。沿海滩涂面积约150万亩,20米水深以浅海域约800万亩,沿海滩涂生长着面积占全国40%的红树林,总面积达5600余平方公里。这些浅海、滩涂饵料生物丰富,初级生产力高,适合于多种经济鱼、虾、贝、藻类等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息。目前广西近海渔港26个,码头泊位近300个,海上货运量逐年大幅度递增;广西拥有500平方米以上海岛651个,是全国12个沿海省(区)中海岛较多的省份之一。为数众多的海岛、渔港为海洋渔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运输、保鲜、加工等条件。据调查,北部湾有鱼类500多种、虾类200多种、头足类近50种、蟹类190多种、浮游植物近140种、浮游动物130种,包括儒艮、中国鲎、文昌鱼、海马、海蛇、牡蛎、青蟹等知名品种,举世闻名的合浦珍珠也产于这一带海域[1]。北部湾近海海域有海洋生物900多种,其中100多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海洋渔业经济:态势良好,问题凸显

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广西海洋渔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20.9%,呈现良好递增态势。与此同时,一些突出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广西沿海港口地市海洋渔业发展的瓶颈。

(1)资金投入不足,管理运行复杂。海洋渔业以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小,投入不足,尤其是中长期投入不足使广西海洋渔业扩大再生产遭到很大制约。以海洋渔业基础设施为例,渔港建设所需资金投入巨大,仅依靠国家投资难以支撑,加上广西属于沿海经济欠发达省份,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在国家对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后,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跟上,造成当地以渔港为核心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不仅如此,渔港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三权”不明导致建管脱节,直接影响到渔港综合管理。在广西沿海,港口性质交叉,出现多头管理现象。如北海内港,是渔、军、商共用的综合性港口,港内船厂、码头众多,加上周边商铺、工厂林立和倚港堤而建的民宅,使得港口的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错综复杂。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渔港建设及投资渠道多元化,也造成渔港所有权界定不清。如北海电建渔港,曾先后被边贸部门、海运部门挤占。渔港“三权”问题的复杂性,给广西沿海渔港的建设、维修、改造、监督和管理造成了诸多不便。

(2)经济总量偏低、产业结构单一。近年来广西海洋渔业产值稳居沿海港口地市生产总值的20%左右。比照全国海洋渔业的发展,广西拥有全国8.9%的海岸线,但海洋渔业经济仅占全国渔业经济总值的1.6%,这与广西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地位极不相称。事实上,广西海洋渔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广西海洋渔业经济总值中三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0%、20%、30%,渔业经济大部分产值由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第一产业创造,而海水产品加工率尚未达到20%。历史表明,依靠开发初级资源的固有模式,不利于提高海洋渔业企业经营利润和附加值,而且很难维持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广西拥有1595公里大陆海岸线,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的鱼贝类资源形成了广西海洋渔业发展的突出优势。因此,提高广西海洋渔业经济产值及其在全国海洋渔业经济中的比重,优化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是广西海洋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

(3)生态退化严重、资源保障失范。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广西北部湾海域出现了海洋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迹象。一方面,随着广西沿海开发进程加快,来自沿海港口地市的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在广西北部湾海域汇聚,使海洋污染加剧;持续增加的海洋捕捞产能,导致渔获物小型化、低值化趋势明显,北部湾渔场承载着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浅海和海岛资源的开发利用,盲目围海造田、填海造陆,使红树林和自然滩涂湿地大面积减少,许多经济鱼、虾、蟹、贝类等生物失去栖息场所和繁殖地,海湾、滩涂生态环境加速退化,使海岸带失去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近年来,海水产养殖业也不断爆发大规模病害,例如,海水养殖石斑鱼类几乎全部投喂野杂鱼,产生大量残饵沉积在表层底质,使周围水体中的硫化物、氨氮、有机质和营养盐的含量及浓度超标,水体下层缺氧,逐渐降低鱼体抵抗能力,以致病害发生[3]。海洋生态的退化和生物资源的缩减成为广西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阻碍现代海洋渔业体系的形成。

(4)科技力量薄弱、海洋(渔业)教育滞后。当前,广西在海洋渔业科研机构数量、科研从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等方面,与广东省相比差距较大,主要存在海洋渔业科研机构平均规模小、力量分散,渔业科技推广机制尚未形成,对海洋捕捞、海水养殖与近海运输等新型专业渔民的培养(培训)滞后等问题。据调查,2015年广西北部湾地区渔业劳动力年龄段基本上处在中老年(40~60周岁)时期,而文化程度一般是高中及以下(其中小学以下占到1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渔民屈指可数;多数渔民的文化程度较低,从而影响到一些先进的捕捞、养殖技术以及导航、助渔设备的推广与应用。同时,以捕捞为主的沿海传统产业优势已受到严峻挑战,各种潜在矛盾日益突出。高等院校、港务局等设置的科研机构没有形成互相协调的格局,海洋技术市场没有形成,缺乏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机制,造成科技网络不健全、技术推广困难、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

二、广西沿海港口地市海洋渔业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1.加大资金投放,理顺管理体制。目前广西渔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与建立现代化海洋渔业市场的要求有很大差距,要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要依靠渔民个人和渔业村社,积极投资或民办公助,对于大项目要积极开展横向联合共建或引进外资建设;另一方面,争取国家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投资,积极扶持地方海洋渔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或给予地方优惠政策,鼓励其发展海洋渔业市场[4]。同时,要理顺广西的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加强海洋渔业行政管理和服务机构建设,明确其工作职责,建立适合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行政协调机制,维护海洋渔业市场秩序,改革和完善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完善包括海域权属管理制度、海域有偿使用制度以及海洋(渔业)经济统计制度在内的涉海法规体系建设,为中国—东盟企业投资创业打造良好投融资环境。

2.发展精深加工,调整产业结构。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生产工艺、先进的养殖技术改造传统的养殖业,实现养殖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的驱动下,广西应借鉴沿海发达国家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打造一批集生产、加工、运销、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海水产龙头企业,大幅提升海水产加工能力,增强海洋渔业经济效益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大宗鱼、虾、贝类产品和低值海水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采用先进加工保鲜技术和加工方式,开发各类海水食品及高附加值产品,提高海水产品加工质量和产品附加值[5]。积极发展休闲垂钓、观光旅游、观赏渔业等多种形式的休闲渔业,为广西渔业和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3.强化渔业准入,保护海洋生态。以《渔业法》(2004)、《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13)等法律法规要求,做好海域使用管理和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北部湾海域的有序、有度、有偿开发。建立海洋渔业准入制度、互联互通机制和安全救助体系,划定临时性或永久性的禁渔区与禁渔期;禁止使用电捕鱼工具以及其他禁用渔具开展炸鱼、毒鱼、电鱼等作业方法;整治乱填海、乱造地、乱围垦、乱占乱用的短期行为;严格监测、治理北部湾海域污染,做好各类污染的监控和治理工作,做好濒危海洋生物的保护工作和人工放流增殖、栽培等。完善伏季休渔制度,避免过度捕捞渔业资源、遏制海洋生态恶化、增加海洋生物种群数量。

4.依靠科教兴渔,完善人才培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人才、技术为依托的产学研创新研究体系,推动跨区域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实行渔、科、教协同发展;加强优质新品种选育、动物营养与饲料支撑、疫病综合控制、清洁健康养殖、畜禽海水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加强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专技人才,提高劳动者从业素质和生产能力。建立专业型服务平台,加强海洋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海水养殖病害防治体系、苗种工程建设和玻璃钢远洋渔船的推广普及[6],实现公司与海水产养殖户、销售商的对接,提高应对各种市场风险的能力。

[1]杨廼裕.广西北部湾海洋资源利用现状与开发策略研究[J].学术论坛,2011(5).

[2]赵领娣,张万鑫.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与就业战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11).

[3]麦日利,童玉和,陈积明.南海诸岛海域渔业捕捞现状及发展建议[J].福建水产,2013(8).

[4]陈国良.我国海洋渔业船多港小,基础设施建设期待推进[EB/OL].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1-01/29/ content_21975638.htm.

[5]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广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2011-09-23.

[6]梁雨祥.广西打造千亿元海洋渔业,向海洋要资源要产业财富[N].广西日报,2011-11-07.

责任编辑:张明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协同发展研究”(15CGL005)。

猜你喜欢

渔港海洋渔业北部湾
渔港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演变与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内容价值的海洋渔业生产管理视频数据压缩方法
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开渔后的博贺渔港总是忙碌而又充满生机
浅谈浅议如何提升海洋渔业档案管理水平
相聚在王浩儿渔港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