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教师园本教研的问题与举措

2016-03-16李雪艳刘铁夫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园本教研举措困境

李雪艳,刘铁夫

(吉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附属幼儿园,吉林 四平 136000)



农村幼儿教师园本教研的问题与举措

李雪艳,刘铁夫

(吉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附属幼儿园,吉林 四平136000)

摘要:园本教研是“在本园中,基于本园,为了本园”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园本教研成为幼儿教师成长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但是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开展还存在相当多的障碍,缺少政策的扶植,缺少专业素养、缺少专家的引领等等,这些因素成为限制农村幼儿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要想进一步改善农村幼儿教育,应从宏观政策倾斜、园长领导力发挥、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等各方面着手,提高教师园本教研能力。

关键词:园本教研; 困境; 举措

一、园本教研的内涵及特征

“园本教研”从“校本教研”引申而来,它以幼儿园自己的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幼儿园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幼儿园的发展为目的。这种以幼儿园为本体的研究性活动有研究、学习、进修的特征,是幼儿教师团队发展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园本教研扎根于幼儿园,通过幼儿园,为了幼儿园,和传统教研活动相比较,园本教研有其鲜明的特点:

(一)特殊性。“教学小现象”与“现实真问题”是园本教研的主要研究对象。“教学小现象”是幼儿园中常存在的不以为怪的现象,这些“小”现象看起来小,却存在于幼儿园现实中,也时刻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产生影响,因而它值得研究;这些“小”问题就出现在教师身边,被教师直接感受,因而它是教师研究的对象。研究“现实真问题”才能使园本教研做得踏实,才能让幼儿受益,使教师真正成长,使幼儿园真正发展。正因为这样,园本教研的经验,只适用于该幼儿园,而不适合简单地推广,它的价值更多地体现为借鉴和启发,而不是直接模仿。

(二)主动性。园本教研是幼儿园自己组织的“草根式”教研,它更适合于解决幼儿园日常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因而也更有利于教师主动参与。园本教研不是上级下达给幼儿园的“任务”、“命令”,它是自下而上的主动研究活动,它需要幼儿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基础上,分析本园开展园本教研的优势、基础、特色,可利用的资源与条件,弱势之处等等。园本教研是为了解决教师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没有强制性,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实践性。园本教研经常以行动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在行动过程中进行方案的设计,更关注教育活动开展的实际需求。研究的过程是边行动边研究的,边研究边调整,调整后再行动。以行动为导向的研究决定了园本教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性是园本教研的基本的价值取向,它立足幼儿园实际,针对幼儿园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整个研究过程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二、农村幼儿教师园本教研的问题

(一)缺乏研究的素养,找不到研究问题。研究素养是园本教研质量提升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1]对于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师而言,研究到底是不是幸福的,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专业素养缺失是阻碍园本教研发展的主要内在因素。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起步晚,发展滞后,资金不足,政策不完善,在岗教师很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很多教师“无学历”、“无经验”、“无专业”,可能来自各行各业,专业素养低,学习动力不足,教研积极性差。同时教师缺少反思的能力,反思就像一面镜子,它能将问题现象出来,让人知道从哪着手改正,因而,园本教研需要反思。但在农村幼儿教师中相对缺乏这种反思的专业能力,也因此成为他们开展园本教研的羁绊。

(二)缺少实际行动,装饰性教研。行动是园本教研的关键。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研活动一定要付诸行动,没有行动的教研只是空谈。园本教研将幼儿教育放在具体的教育背景中考察,以教育实际为出发点,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幼儿园提供了园本教研成长的基础,反过来园本教研也推动幼儿园发展,这一切都需要将教研付诸于行动,园本教研的成果要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教研的根本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行动才能让研究得到不断的修正、完善,也只有行动才能让教研活起来,让教研走出教研室,让教研和日常的教育生活密切联系,在实践中促进发展。教研的行动还包括教师的行为改进,知行一致才能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而当前一些农村幼儿教师的教研仅仅停留在做表面文章,并未成为改善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实际行动。

(三)缺少环境氛围,难以形成影响力。环境是影响园本教研质量的重要潜在因素。“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好的环境会对人产生好的影响。一个园长重视教研,教师乐于教研的环境自然能够带动整体的积极向上研究风气。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乔伊斯与许瓦斯通过等组实验发现,教师在课程培训的同时,如果参与校内同事间的互助指导,有75%的人能在课堂上有效应用所学内容,否则只有15%能有同样的表现[3]。由此看出,同伴互助对于教师素质提升有重要作用,园本教研不能离开同伴互助,闭门造车则难有收获。集体智慧的融合有助于开阔思维,活跃灵感,共同的探讨可以让教师看清自己的盲点,可能受到别人点悟而豁然开朗,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只有形成共事、交流、切磋、请教的园本教研共同体,才能避免专业个人主义。

(四)缺乏专业引领,无法尽快提升。专业引领是园本教研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有力跳板。专业引领缺乏是园本教研发展的瓶颈。很多幼儿园缺少教研员,或者教研员未从事过幼儿教育,指导不专业不到位,或者请高校教师承担教研员一职,缺少实践经验,教研脱离实际。缺乏专业引领,让园本教研举步维艰。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4]。园本教研要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幼儿发展,需要专业人员为教研开拓视野,填充内涵。因此,建立有效的教研专业引领机制,建立教研员准入制度,让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人员起到带领作用,让每个教师致力于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质,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园本教研的专业化水平。但是在面对专家、学者时,教师要避免走向一条无条件服从的道路,避免盲从专家权威。

三、农村幼儿教师园本教研能力提升举措

园本教研既是幼儿园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幼儿的健康成长,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日益受到重视。农村幼儿园教育要想有真正的发展,也需要注重教师园本教研能力的提高。

(一)行政支持,制度保障

1.制定政策法规推动园本教研。园本教研不是幼儿园内部的事情,同时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园本教研内部是按照自下而上的机制运行的,但置于教育领域内则是由政策法规等指挥着方向,因此园本教研需要政策层面的支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各地政府,教育局制定政策,倡导园本教研,规范园本教研,为开展园本教研提供有利条件,尤其是资金上补助,让教研不至于因为缺乏经费而停滞不前。

2.提高教师待遇保障园本教研。由于幼儿教师职业特殊,工作量大,事故率高,幼儿教师队伍专业人员少,流动性大,更主要的原因是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职业幸福感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愿进幼儿园,更不愿意进农村的幼儿园。当前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让我们看到了曙光,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会有所保障,素质会有所提升,相信教研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3.为农村学前教育输送“接地气”的专家。专家的特点是有深厚的理论根基,擅长做逻辑、哲学上的思维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权威,不可亵渎。教师通常有一种顺从心理,也有的对专家培训的反映是听不懂,工作中用不上。实践是千变万化的,理论在实践中可能超前可能滞后,需要磨合,而很多专家潜心钻研理论,长时间脱离实践,以至于曲高和寡。农村幼儿园在专家的遴选上要有所侧重,要选择那些了解农村教育状况,能卸下光环,以平和的心态走入基层,多与一线教师联系,了解他们的实际工作,了解他们最迫切的需要的专家,让理论讲解更有生气,更容易让教师理解。可以利用网络,建立交流的平台,也可以引入现代有效的慕课资源。专家切实走进幼儿教师的生活,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知识,经验的共享,打造联合教研的同盟。

4.建立教研员准入机制。目前在我国教研员没有正式的准入机制,导致这一职位处于颇为尴尬的境地,或者由管理人员兼职,或者由不是很了解学前教育的人员充任。教研员在园本教研中起着专业引领的作用,现实中很多教研员的水平还不及普通教师,由此产生了很多教师与教研员之间的冲突,建立教研员准入机制十分必要。应该对教研员的资格有所规定,是否专业出身,是否有一线经验,是否具有科研能力,以及其他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二)园所重视,积极推动

1.明确园本教研的价值取向。园本教研的价值取向应该更倾向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决定着园本教研发展的方向和持久力。传统的园本教研工具性色彩更浓,并且至今仍占据一定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园本教研有效性的提高。“园本”,即基于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为了幼儿园,真正的园本教研应该抛开外在名利因素,教研是为了教师,为了幼儿,是学前教育软实力的象征。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5]。要改变传统园本教研的价值取向,就应该更多地关注教师、幼儿的需求,让幼儿的发展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2.建立园本教研的管理机制。园本教研是自下而上运行的研究形式,但其本身也需要自上而下的管理,促进其合理、健康发展。可以通过实行教研积分制、年级组长负责制、教师分层培养制等完善教研管理制度,为教师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开展以案例分析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改变传统观摩课的基本范式,建构多层面、多形式的立体交叉型教研模式,转变教师的教研管理和执行观念,提升教师的教研理念与教研能力[6]。园本教研还需要激励和评价机制,制定奖励措施,参与教研取得成果与评奖评优挂钩,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使园本教研有序发展。

3.提供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农村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性低,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很多教师入职前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不了解幼儿特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尚且困难,何谈研。农村学前教育人才输入困难的现象受多方面社会因素影响,很难在短期内得到缓解,因此需要通过职业培训尽量提高在岗教师的专业水平。对于在职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教师轮流参加,尽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培训。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请专家讲授还可以请业内优秀人士传授经验,除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正式培训,还可以进行比较宽松的日常培训,园内新教师向老教师取经,骨干教师带动普通教师。

(三)教师自塑,不断提升

1.增强问题意识。问题是园本教研的开端,能否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园本教研质量的先决条件。教师是园本教研的主要开展者,应该由教师去发现问题,因此培养教师自身的问题意识很重要。问题意识是一种自觉主动的思维能力,即使面对的是普通的日常工作也能够认真地投入思考,偶然的,被动的,“为了提问而提问”不是真正的问题意识。教师如何在日复一日的保教工作中发现问题,需要教师具有职业敏感性,细致的观察力,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注意到幼儿的成长变化,捕捉每日常规的细节,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做工作上的有心人。作为幼儿教师,观察幼儿是工作的重点,更重要的是放低姿态,从幼儿的视角看问题,真正关心幼儿,读懂幼儿,才能在看似平常的事情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2.学会实践反思。实践反思指在实践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思考,也就是说教师要在自己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决策及其产生的结果,这种反思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材料,如教案设计、教学视频、文字记录、教育日志等进行。特别强调,实践反思不是简单的回顾,更强调反省、斟酌、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实践反思是园本教研的实践根基。经常的实践反思,让教师学会了自觉、独立的思考,学会了如何去观察孩子,如何去捕捉孩子的活动兴趣、困难与问题,如何评价教育活动预设目标与孩子发展水平之间是否吻合,并学会正确分析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找出症结,从而为下次活动开展提出更好的策略。

3.掌握科学方法。园本教研虽然扎根于一线工作,但也是科研的一种,教师有必要掌握一些教育科研方法,懂得如何收集、筛选资料,梳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教师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成果展示方式,教研成果不是简单的记录,可以有很多形式,如学术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教育随笔等,教师要根据所从事的研究工作需要灵活选择。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94.

[2]朱家雄.幼儿园园本教研再议[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6):4-6.

[3]何放.示范性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有效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4]刘占兰,廖贻.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理论与实践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0-32.

[5]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研究,2004(4):33-37.

[6]石艳,潘虹岚,于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园本教研管理[J].学前教育研究,2010(4):63-66.

Problems and Measures about Kindergarten-based Research of Rural Preschool Teachers

LI Xue-yan,LIU Tie-fu

(1.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 Jilin 136000,China; 2.Affiliated Kindergarten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 Jilin 136000,China)

Abstract:Kindergarten-based research is a teaching research activity "in the kindergarten,based on the kindergarten and servicing kindergarten.Because of this,kindergarten-based research becomes an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way to kindergarten teachers' growth.But there are a lot of obstacles on rural kindergarten research,such as lacking of policy support,professionalism and the expert's lead,etc.These factors limite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To further improve the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the macro policy support,promoting capacity of the kindergarten director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should be given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the teachers.

Key words:kindergarten-based research;trouble;countermeasures

收稿日期:2015-10-15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140号])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雪艳(1975—),女,内蒙古赤峰人,讲师,从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学前教师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13(2016)02-0135-04

猜你喜欢

园本教研举措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园本教研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