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语翻译模因语料库的构建与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

2016-03-16廖建霞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源语模因宿主

廖建霞

(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龙岩364012)

双语翻译模因语料库的构建与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

廖建霞

(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龙岩364012)

模因论的出现为文化进化规律提供了理论支持,模因是文化传播单位,语言是模因的载体。模因论为文化、语言学、语用学、语言教学(包括翻译)等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视角。翻译行为是跨文化、跨语际的模因传播,是源语文化向目的语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同时应遵循模因传播的规律。为了使模因传播的同化、记忆阶段顺利地向表达、传播阶段推进,即由语言输入转化为语言输出,在翻译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首先应强化语言输入,构建一个语言模因语料库。由于源语与目的语之间互译是双向的,构建的语料库也应是双语的,即双语翻译模因语料库。翻译模因的文化因素不可忽视,储存在语料库中的语言素材须具备条理性,构建过程应具备持续性,并通过背诵、应用等手段强化记忆,翻译时以备不时之需,从而有效提高翻译的效率。

模因论;翻译模因论;翻译模因;双语翻译模因语料库;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

一、模因论与翻译模因论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一词最早由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新达尔文主义的倡导者理查德·道金斯在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首次提出。模因(meme)是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单位,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单位的概念。[1]模因通过复制或模仿得以传播,是文化复制因子。模因论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强烈反响。国内最早将模因论应用到语言领域研究的是何自然教授,2003年其率先发表了题为《模因论与社会语用》的研究论文,介绍了模因论的由来及模因研究的不同观点,分析了语言中的模因现象。[2]2005年何自然发表的《语言中的模因》提出了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同时分析了模因论在语言领域中的应用,即语言模因对翻译研究、文化研究和语言教学的影响。[3]此后模因论在语言学、语用学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广告语、流行语、新闻标题、网络用语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语言教学中在模因论的视角下,听力、口语、写作、翻译教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但鲜见构建双语翻译模因语料库在翻译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最早把模因论引入翻译研究的是Chesterman和Hans J.Vermeer.Chesterman把有关翻译的理论概念、规范、策略和价值观念等统称为翻译模因,经过研究提出了翻译模因论。他把翻译研究看作是模因论的一个分支,试图用模因论来解释翻译提出的问题,认为翻译理论进化的本身就是翻译模因不断进化和传播的结果。他讨论了翻译模因库的五种超级模因:源语-目标语模因、对等模因、不可译模因、意译-直译模因、写作及翻译模因。[4]潘小波总结了国内对于翻译理论研究的主要情况,“学者们主要围绕模因的传播进行,认为翻译其实是模因的跨文化传播过程”,“翻译模因论的应用研究较多,内容涉及外来词、文化翻译、新闻翻译、口译、词语翻译等多个方面。”[5]

二、从语言模因机制看翻译行为

(一)模因的运行机制

模因靠复制而得到传播,是从一个宿主到另一个宿主的传输过程。Heylighen认为,模因的传播过程要经过四个周期即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阶段。(1)同化阶段:指呈现的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注意是指模因载体的显著程度足以引起宿主的关注;理解是指宿主能将该呈现的模因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接受指宿主愿意或认真对待呈现的模因。(2)记忆阶段:模因须在记忆中停留,否则不能称之为模因。模因停留的时间越长,通过感染其它宿主而得到传播的可能性越大。像同化一样,记忆也有很强的选择性。记忆时间的长短与模因的重要程度和重复的频率有关。(3)表达阶段:为了传播给他人,模因需要由记忆模式转化为能被其他宿主感知的有形体,最为明显的是话语,其他常见的表达方式包括篇章、图片和行为模式等。(4)传输阶段:模因的传递需要具有足够稳定的载体或媒介,以确保模因传输的准确性,比如,话语通过声音传播,篇章通过纸墨或电子脉冲经导线进行传播。模因载体包括书本、照片、人工制品、光碟等。[6]

在同化和记忆阶段中,宿主对所接受的模因进行内化,并停留在宿主的记忆中,此时的模因还是弱势模因。在表达和传播阶段,经宿主自身内化后并表达和传递给其他宿主的模因成为潜在强势模因。

(二)翻译行为与模因传播具有一致性

翻译的过程与模因的传播具有一致性。翻译是从源语向目的语的跨语际、跨文化的模因传播。从语言层面看,语言是模因的载体,同时语言也属于模因。翻译活动本身涉及语言的复制和传播,它也需要经过模因复制传播的四个周期,即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阶段。译者将所呈现的源语模因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经理解和接受后,停留在译者即宿主的记忆中,译者对源语模因进行语际解码,把它转化为目的语的语言文字形式,以口头或书面方式传递给新的宿主。整个翻译过程就是模因的一个生命周期,完成了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在Blackmore对模因传播途径研究的基础上,何自然把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分成两种类型,即“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基因型传播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模因表现型传播。经过翻译,原来的语言模因被转换成另一语言形式,可以看做是“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语言模因基因型传播。[3]从文化层面上看,章华民认为“翻译活动可以看做是源语文化模因向目的语文化传播的过程”。[7]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单位,模因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模因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之一。思想观点等通过源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译者作为模因的宿主,把它转变成另一种语言形式,向潜在的新宿主传递,从而完成了模因的跨语际和跨文化传播。在翻译过程中,不管译者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翻译策略,或是根据需要灵活地把归化和异化策略结合起来,都能实现两种文化的交流,使读者更好地接受和了解源语文化。

三、翻译模因语料库的构建为翻译输出提供语言储备

(一)翻译模因语料库的构建符合语言模因的发展规律

如前所述,翻译行为是模因传播的其中一种形式,是跨语际、跨文化的模因传播。翻译的整个过程也同模因传播过程一样符合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规律,经历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阶段。在各个阶段,尤其是同化和表达阶段,对译者的英语掌握程度和文化感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译者应具备良好的英文素养。显而易见,跨语际的翻译活动比仅以母语为载体的模因传播难度更大、对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保真度要求也更高。

(二)翻译模因语料库的构成要素

为了提高翻译的语言储备输入和翻译表达输出的效率和准确性,学习者应根据自身英语水平构建翻译模因语料库,同时语料库的构建是个动态的过程,即学习者可随时随地往语料库输入翻译模因。这些翻译模因其实就是各种词汇、表达等的中英文对照,包括单词、短语、句子、段落和篇章等。在此,可把翻译模因语料库分成有形和无形的语料库。有形语料库是指学习者通过计算机等有形载体构建的语料库中语言素材的储备;无形语料库是指学习者在有形语料库的基础上,通过对语料库中语言素材的背诵识记,把它们输入到学习者的大脑记忆库,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通过课内学习接触到的大量语言素材是进行语言模因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仅仅局限于课内还远远不够,还需把目光投向课外阅读、日常生活等方面。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积累许多有关人们政治生活用语的官方双语表达。比如,“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的译文是:“Nothing is more valuable than life,and ensuring public safety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Full coverage of access to broadband networks”;“重任千钧惟担当”“The most formidable tasks demand the greatest sense of mission.”再比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从中可发现很多涉及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的中英文术语,其中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humankind develops in harmony with nature”;“生态文化”“eco-culture”;“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green,circular,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从英文新闻中也可吸收大量翻译模因,如,“美国大选”“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问题疫苗”“problematic vaccine”;“2.5天休假”“2.5 days'leave”;“赏花游”“flower tour (trip)”。获取地道的翻译模因方式很多,阅读英文小说、收看英文电视剧或影片等都可接触到大量的规范表达。如,美国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一句“The one thing that doesn't abide by majority rule is a person's conscience.”“有一种东西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人的良心。”英文影片《蜘蛛侠2》中,“With great power,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通过多渠道积累的大量翻译模因,输入到语料库中,还要进行分类整理,可按政治、经济、生活、环境、学习等方面归类,以免杂乱无章,因此对翻译模因要进行分类对号入座输入,并通过强化记忆输入到大脑记忆库,以便翻译输出时能一目了然,快速提取使用。

四、传统的翻译能力培养现状

英文素养涵盖了听、说、读、写、译这五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翻译能力培养过程中,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课后练习为主,翻译教学往往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课文讲解和课后练习中,并不作为教学的重点。从翻译教学的形式上看,通常采取讲练的方式,即教师讲解翻译技巧与策略,学习者进行练习,再通过教师批改或讲评。传统的翻译能力培养的模式缺乏翻译理论的指导,以至于翻译效率不高,相当一部分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停滞不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语言表述方面,由于传统的翻译训练主要以讲练为主,忽略了语言素材的积累,学习者在翻译时,大脑记忆库缺乏储备,很难或无法提取恰当的语言模因来表达。在汉译英过程中较难找到地道的对应词,难以驾驭英语语言形式的表达,出现中文式英语,辞不达意等情况,使模因在传播过程中难以保持较高的保真度。同时语法的掌握情况也会影响译文的表述。在英译汉过程中,译者首先应该根据平时积累的语言模因,对此进行识别,经过译者的重新消化吸收再用母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传递给新宿主。面对英文句子或篇章,学习者的翻译水平还受英语阅读、听力等能力的制约。许多学习者由于积累的语言模因较贫乏,难以读懂或听懂,不能很好地理解源语所表达的信息,更谈不上准确地将其翻译成汉语了。

从文化角度看,翻译是跨文化的模因传播,学习者往往对目的语文化了解不够全面或深入,常常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理解偏差或理解错误,影响了源语文化在目的语中的传播。由于文化差异,有些词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词,学习者不知所措。

五、构建双语翻译模因语料库提高英语翻译能力

语言输出建立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之上,翻译行为是语言输出的形式之一,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过程与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过程是相吻合的,构建双语翻译模因语料库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在构建翻译模因语料库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翻译模因语料库应是双语的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对源语信息的理解,并对所接受信息进行解码、重新编码,用目的语的形式把源语所包含的内容表达出来,成为新的模因复合体。为了使目的语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应尽可能使新的模因复合体忠实地表达源语信息。翻译是双向的,英译汉或汉译英,所以源语与目的语也是相对而言的。为了提高翻译水平,学习者应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即构建翻译模因语料库,语料库中的语言模因应是双语的。在汉译英时,源语是母语,学习者对于汉语句子篇章的理解较得心应手,但要用目的语即英语表达出来,难度却更大。而在英译汉时,在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的基础上,要求能读懂、听懂用英语表达的信息,经过对所接受信息的同化、记忆,再用汉语表达出来。在这一环节中,由于受到英语水平或文化差异的限制,在某些情况下学习者要找到汉语对应词还有一定难度。比如,alumnus尤其是在美式英语中指男校友、男毕业生,但在中文表达习惯中校友是指某校毕业的学生,通常没有性别之分,所以在翻译时,应特别注意。对于一些著名的人名、地名、品牌名等的翻译也应储存在翻译模因语料库中,比如,Queen Elizabeth伊丽莎白女王;Obama奥巴马;Buckinghan Palace白金汉宫;Aegean Sea爱琴海;San Francisco旧金山;Silicon Valley硅谷;Nike耐克;Maybach迈巴赫等。许多公共场所的英文警示语的翻译也应在语料库中储备,如果按文字一一对应翻译就容易出现错误使人误解,比如,禁止打手机如果被译成No beat the cellular phone就错误了,应翻译成No Cell Phone;三站台应是Platform 3而不是Three Platforms;小心汤烫应是Hot Soup而不是Careful Soup。输入翻译模因语料库的语言模因要求数量上尽可能多,表达要力求地道、规范。词汇、地道表达、名人名言、习语、俗语、名段名篇、诗句等中英文对照版都可输入到语料库中,以便在翻译时随时提取使用。

(二)构建翻译模因语料库应注重文化因素

由于翻译行为是语言模因跨语际的传播方式,输入语料库的语言模因都应符合目的语相应的表达习惯和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不管采取异化还是归化策略,目的都是要使源语模因向目的语读者忠实有效地传播。涉及到文化因素的有待于输入语料库的语言模因应先被合理地处理,以异化或归化等方式,输入到语料库中,这样才能做好翻译的语言积累准备工作。比如,有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应采取异化的策略,以保留源语的民族文化、政治文化。就现阶段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而言,平时积累了中英文表达,翻译时就不必再花费时间临时思考用什么目的语词汇来表达,可大幅度提高翻译的效率与准确率。如“三严三实”译作“Three Stricts and Three honests”;“两岸关系”“cross-Strait relationship”;“一带一路”“one belt one road”或“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小康社会”“a moderately well-off society”;“房地产去库存”“real estate destocking”;“创新发展”“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此外,为了保留源语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特色,异化有利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比如,“纸老虎”“paper tiger”;“功夫”“kung fu”;“太极拳”“taichi”就是很好的范例。为了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源语信息,在构建语料库时,输入的语言模因也可根据需要采取归化处理后输入语料库,比如,“无风不起浪”“There's no smoke without fire”;“胆小如鼠”“as timid as rabbit”;“对牛弹琴”“cast pearls before a swine”;“爱屋及乌”“love me,love my dog”;“落汤鸡”“a drawn rat”;“拆东墙补西墙”“rob Peter to pay Paul。经过归化法的翻译,即在目的语读者熟悉的语言文化认知范围内用容易被潜在读者所接受的表达,有利于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

(三)储存在语料库中的语言素材须具备条理性,构建过程应具备持续性

为了使输入到翻译模因语料库的语言模因能被学习者快速有效地提取使用,语料库中的语言素材应具备较强的条理性。正如一个仓库,如果里面储存的东西杂乱无章,毫无条理,找东西时便会不知所措,大费周折。同样地,翻译模因语料库中语言素材的存储也应做到分门别类、井然有序,以便学习者提取使用时能信手拈来。所以在输入时应对语言素材进行归类,并定期整理。可按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专业术语、生活用语等方面进行分类储存在语料库中。以此同时,翻译模因语料库的构建是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为翻译模因面广量大,包罗万象,一朝一夕是无法完成的,学习者应提高翻译模因积累的敏感度,随时随地积累双语翻译模因。对于许多尚不确定如何翻译的中文或英文表达,可把它们记录下来,通过查阅字典、广泛涉猎书刊杂志、权威主流官方媒体等方式获得对应的已为大众接受的强势模因,完善语言模因的中英文对照,不断输入到语料库中。通过日积月累,双语翻译模因语料库的语言模因便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全面。

(四)通过背诵和应用等手段强化记忆语料库中的双语翻译模因

随着对英语的深入学习,学习者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双语表达,在不断积累和输入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对所积累双语翻译模因的记忆。至于如何加强记忆,方法是多样性的。其中背诵识记、学以致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背诵才能使大量的翻译模因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并通过反复使用加强记忆,为日后双向翻译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模因论和翻译模因论为学习者翻译能力的培养开辟了全新的视角。翻译行为与语言模因的运行机制具有一致性,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学习者应构建双语翻译模因语料库,同时确保输入语料库的翻译模因涵盖文化因素,分门别类地储存在语料库中,而且往语料库输入双语翻译模因的过程是持续性的,并通过背诵、应用等手段加以强化记忆,从而大幅度提升翻译能力,达到提高翻译效率的目的。

[1]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21-25.

[2]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201-209.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4]CHESTERMAN A.Memes of Translation: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1997:31-34.

[5]潘小波.翻译模因论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6):51-57.

[6]HEYLIGHEN 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J].Proceedings of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ics,1998 (15):418-423.

[7]章华民.基于模因论的翻译策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41-144.

(责任编辑:冯起国)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Translation Meme Corpus Building and Translation Competence Development

LIAO Jianxi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Longyan University,Longyan,Fujian 364012)

Memetics has provided theoretic support for the study of the laws of cultural evolution.A meme is a unit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and language is a carrier of memes.Memetics has started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cultural research,linguistics,pragmatics,language teaching,translation research etc.Translation action is a kind of cross-cultural and translingual transmission of memes.It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ransmission from source cultural to target cultural and should follow the laws of meme transmission.To make meme transmission move forward from assimilation and retention to ex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which also means from language input to language output,language input should be enhanced by building a language meme corpus for translation competence development.On account of bi-directional translation between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the language corpus built by learners should be bilingual. So it should be a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translation meme corpus.In the course of the corpus building,cultural elements should not be neglected.Language materials in the corpus should be put in good order and well classified.The corpus building is a continuous process.By means of reinforcing memo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memes,it is much more available for a translation task in case of need.Thus this method helps to increase efficiency of translation.

memetics;translation memetics;translation memes;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translation meme corpus;translation competence development

H059

A

1674-2109(2016)11-0032-05

2016-01-28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A类项目(JAS14288)。

廖建霞(1976-),女,汉族,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源语模因宿主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抓住自然宿主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