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研究

2016-03-16成亚玲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专业

成亚玲,李 强,彭 伟,李 怡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湖南 长沙410208)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研究

成亚玲,李强,彭伟,李怡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湖南 长沙410208)

创新创业教育正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焦点问题之一,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为此我们认为应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立创新创业支持体系等方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工程。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颁布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席卷各行各业。职业教育为社会的转型发展、经济提质升级增效、促进大众创新创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至今,全国高职院校开设了近千个专业,共培养了五千余万名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各类培训达到2亿人次/年,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物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对各行业的渗透、交互与介入,给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带来的巨大挑战,也对创新创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主力军和生力军的角色,如何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改革实施,满足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已成为高职院校目前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研究主题。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自教育部实施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体现出的教育理念滞后、课程体系不健全、专业渗透性不深、教学质量不高、指导帮扶不够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1],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待更新

目前高职院校偏重于学生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忽视了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领导管理层面推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但教师、学生积极性不高,加上缺乏对每个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指导,出现鼓励学生去创业却忽视了创新,不能激发学生进取、创新能力,导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业实践以及项目创业计划方案等方面零散,不成体系。如,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完整,未构建适合不同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层次化的课程体系;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与实践条件;课程开设先后顺序缺乏创业规律和认知规律;创新创业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联性有待于进一步理清,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未形成有机衔接与渗透。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薄弱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主要有校内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一方面,教师团队成员少有创业经历或创业实践,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经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没有定期加强对创新创业师资的培训,不能使教师团队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前沿知识服务于创新创业实践。

(四)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有待优化

虽然国家今年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但地方政府出台针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文件比较少,地方政府设立专项创业基金也比较少;在创新创业项目产业化低的背景,企业对险投基金方面也比较谨慎;创业“孵化”支持条件更是苛刻,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把握的原则

在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建立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立与创新创业相和谐的师资团队,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从而达到学生通用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能力、情商修炼、责任意识、学习能力、时间管理、性格探索)、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创业环境探索、创业能力培养、创业资源整合、模拟创业实践、企业管理强化、创业融资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把握的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结合专业(群)特色与优势分类施教;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二)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

开设创新创业竞赛、跨专业综合实训、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创设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并将创业教育学分纳入学分管理。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内容、优化师资,将教学、科研、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鼓励教师带动学生创新创业,加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

(三)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

统一领导、多部门协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管理机制,形成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生态环境。首先,高职院校要切实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各部门明确分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管理机制,整合校内校外多方资源,保证学校多部门协同工作。由教务处牵头,各院校、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协同,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协调委员会,进行总体筹划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规划设计。其次,成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委员会对创业教育工作提供智囊咨询、评议。最后,设立创新创业顾问委员会,长期聘用与动态聘用相结合的方式聘请企业创业家、投资家为创新创业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指导。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高职学生创业能力与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出其人才培养方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很大不足,需要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高职院校要根据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和创业就业导向需求,及时修订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积极营造氛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术研究,探索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反馈机制,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同时,应加强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制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探索建立以需求导向的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2]。

(二)构建与专业核心课程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与核心,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3]。首先,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并结合专业特色,开设创新创业通识化课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在专业平台基础上将基于岗位创业知识、岗位创业意识与岗位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创业教育课程[3]。教学内容上将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等知识模块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中,在创业教学中,把创业实务知识、创业精神等模块知识与专业教学相融合[4]。其次,在课程设计与开发时,增加创新教育类课程开发(如,通识创新类必修课程、专业创新类选修课程),同时还要增加专业类创业课程开发(如,通识创业类必修课程、专业创业类选修课程)。其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并纳入学分管理;根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建设依能力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同时,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MOOC、SPOC、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在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方面,运用“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采取分层次分阶段实施教学,实施全程全息、多元评价、自主评价、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考核方式。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立学分互认与转化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三)建立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高校学生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创业基地(创业产业孵化园)、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5]。基于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创业环境探索、创业能力培养、创业资源整合、模拟创业实践、企业管理强化、创业融资能力等)的培养,将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应以实际职业活动或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通识课程为基础构建虚拟企业认知、专项技能提升、综合技能提升、跨专业综合实训等模块的能力递进的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训环境方面应整合政、行、企、校、研等各方资源,建立创业试验区、创业研讨区、创业项目平谷区、创业孵化区、创业指导区、创业展示区等校内外实践基地[6]。

(四)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创业经验较丰富、教学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是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要素之一。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普遍薄弱的现状,高职院校要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将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纳入绩效考核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当中;高职院校要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定期加强对创新创业师资的培训,使其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前沿知识,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高职院校要打破用人门槛,积极拓宽创业教育师资的选拔渠道,吸纳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高职院校要教师到企业行业挂职锻炼制度,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专业教师国际国内顶级创客企业参与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来提升实践能力、创业意识、积累创业经验,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五)建立政行企校研协同培育机制,形成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依托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建立配套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通过政府、行业、部门协调,安排资金,开展创新创业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高职院校要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奖学金、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真正做到为学生提供“教育培训、项目推荐、融资服务、孵化扶持、开业指导、跟踪评估、经营诊断、咨询辅导”等服务[7-8],构建投入有保障、支持体系优良的服务环境。

[1]李海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建议[J].科技通报,2014(5):226-229.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DB/OL].[2015-05-13].http://www.gov.cn/xinwen/2015-05/13/ content_2861327.htm.

[3]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

[4]张瑶祥,蒋丽君.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1(20):46—47.[5]曾雅丽.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4):61—63.

[6]熊花.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的困境与出路[J].职教论坛,2014(2):52-54.

[7]朱爱胜,许敏,俞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策略研究[J].江苏高教,2014(6):120-121.

[8]霍正刚.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2(10):147-148.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trateg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G Ya-ling,LI Qiang,PENG Wei,LI Yi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Changsha410208,Hun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becoming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such a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dea lags,imperfect curriculum system,weak teaching staff,etc.So we think we should carry out the system engineer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fields:modifying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innovating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perfec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ising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strengthen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improving teacher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eaching ability,the establish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upport system.

vocational colleges;innovation and enterprising education;strategy

G717.38

A

1671-5004(2016)03-0089-03

2016-8-30

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规划课题“校企合作视野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HB2015057);湖南省教学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JK011BZJ029);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双创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C0530);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大众企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湖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6C0531)。

成亚玲(1981-),女,上海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李强(1975-),男,湖南宁乡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职业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