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调查与思考
——以合肥市文博苑社区为例

2016-03-16方静怡肖金玉王其府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合肥居民社区

王 倩,方静怡,肖金玉,王其府

(1.合肥学院 管理系,合肥 230601;2.合肥文博苑社区, 合肥 230022)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调查与思考
——以合肥市文博苑社区为例

王 倩1,方静怡2,肖金玉2,王其府2

(1.合肥学院 管理系,合肥 230601;2.合肥文博苑社区, 合肥 230022)

随着和谐社会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居民对其所在城市的意识开始凸显,城镇也渐渐注重社区居民的生活设施和社区文化的建设。以合肥文博苑社区为调查对象,以公共关系学为理论依据,分析公共文化建设的依托及制约因素,并据此提出有关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及集体文娱活动的针对性建议。

社区文化;公共关系;文化建设

健康的社区文化发挥着引领社会风尚、团结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功能,因此作为基层政府的街道需要认真对待,加强引导、规范管理,力争将所辖社区文化打造成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

1 调查与研究背景

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发展社区文化,可以强化社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倡导特有的健康民风民俗,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我们以这一社会热点为主题,调查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社区的文化活动开设情况,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水平等一系列与社区文化相关的话题。调查的地点选定在安徽省合肥市政务区笔架山文博苑社区,此项工作得到社区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以文献查阅法和实地调研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的社区文化建设方法及发展现状进行考察,以文博苑的现状为分析点,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在了解文博苑社区管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现今中国在社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为依据,提出解决方案。

2 文博苑社区的文化建设状况分析

文博苑社区属新生代社区,建立时间较短,其现有的文化建设是根据居民人口的构成结构展开的,这一点在众多社区建设中当属典范。

2.1 社区基本情况 蜀山区笔架山街道文博苑社区于2014年5月8日正式挂牌,面积约1.2平方公里。现有7个新建小区,总人口约2.1万人,常住人口1.75万人。中煤矿建、省博物院、省出版集团、省广电中心、合肥市五十中新区等一批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单位依次坐落,辖区居住、文化、休闲等配套设施完善,人文氛围日益浓厚。社区老年人比例较高,多数为农村的老人进城帮助儿女带孙辈,中青年等受教育程度较高且已经适应城市生活的居民在社区停留时间较短,但也在内居住。社区按照“两委两站”配置,工作人员11人,下设7个党支部(含3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共有党员312名。挂牌以来,以“书香文博苑”工程为基础,创新推进“全自助服务,开放式管理”服务模式,多措并举,建设精品服务型党组织,不断赢得党员、居民和辖区单位的认同。在服务开展前后,居民们从最开始的不配合到后面的自发参与、自觉自律,这种巨大的转变无疑是“以文化人”的最好诠释。

2.2 社区人口结构 通过调查发现,文博苑作为一个回迁的小区,其主体入驻人群共有以下几类:首先,最大的居住主体是被拆迁户,这些家庭大多数成年人口均长期在外打工,而留下来居住的多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在我国,年龄在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从既有岗位上退了下来,也就有了充足的闲暇时间,因此,很多老年人就希望通过一些方式来充实自己的剩余时间[2]。其次,文博苑社区地处蜀山区笔架山街道,远离喧闹的都市中心,生活环境安逸,很多家庭为尽孝道将老人安置于此安度晚年。第三,小区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工薪族,人口比例不高,多数早出晚归。第四,小区附近有安徽省博物馆,文化气息浓郁,还有部分家庭将此处选择为孩子的学区房,方便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总体来说,文博苑的居住群体以老弱妇孺为主。

2.3 社区文化建设状况 社区管理中心在对居民人口构成层次分析后,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妇女之家”和“四点半学校”,两个项目一起开设,其中,“妇女之家”主要职责是维护妇女权益,定期举办技术类活动,包括刺绣、手工艺品制作、食物交流等,以期提高居民自身的能力;“四点半学校”则是针对孩子的,由社区选派专业人员从四点半开始传播给孩子一些基础知识,由于参加四点半学校学习的孩子年龄偏小,大多是学龄前儿童,所以,教导孩子们的教师和看护人员除专业人员外,各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也可以担当,同时开展趣味性游戏,适当给予孩子糖果之类的奖励,极大的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四点半学校”既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学前教育,又解决了父母因工作原因无法看顾小孩而时时担忧的问题。社区的居住群体决定这个社区的社区文化重点,文博苑社区以老幼两个年龄层居多,故专门开辟场地,为居民提供方便。在众多的文化活动中,广场舞就是一大亮点,它是中老年人交流的媒介,能给舞者带来快乐和健康,也能为观众提供欢乐,很多居民晚饭后就会在广场舞处聚集,兴致突发还会随着音乐高歌一曲,也会有小朋友在人群中穿行,间或模仿着大人的动作。目前,文博苑社区的社区文化已初具模型,制度较为完善,人员安排合理。

3 文博苑社区文化建设启示

文博苑社区的社区文化建设是趋于成熟的,有关群众活动都是经社区居委会和居民服务中心统一安排,落实在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文博苑的社区文化开展有以下经验和启示。

3.1 建设具有中国风格的健康文化 对外开放需要加强内部与外部的双向沟通,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了解世界,另一方面要向世界传播自己。以广场舞为例,作为一种文化样态与生活方式,中国大妈们将广场舞跳到了纽约时代广场,将中国的娱乐文化传向世界,让世界认识到中国这个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国家仍然活力四射,既是时代精神的集中展现,也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张扬[4]。所以,在社区中让大家学习广场舞不仅娱乐了自己,还可以通过舞蹈与外国友人交流;而对外开放使形象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形象主要体现在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上,需要树立公关意识和加强公关管理。在我们去社区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居民们的穿着都很得体,偏潮流化,社区人员都能紧跟时代步伐,居民们的言语也很礼貌,基本不会出现吵吵嚷嚷的现象,体现了新世纪新常态下的中国居民素质。

3.2 建立散发正能量的传播模式 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综合性的传播行为,它基本上属于组织传播层次,但又具备各种传播类型的特点。它分为个体传播(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四种类型。首先,在个体传播方面,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多以后,在聊天时就不可避免地会进行各种信息的传播。文博苑社区开展了大量的活动,让各种跨年龄的人口之间进行各种交流,在这种交流中,众人会不自觉地寻找最优秀的进行比较,就会促使自己下意识地改变,改掉自己的不足,让自己越来越好,长此以往,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其次,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机构同组织机构之间、同公众之间、同社会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这种传播的主体是社会组织。所以,社区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可以让外界对社区更多地了解,同时也是居民和物业之间沟通的桥梁。社区通过服务中心开展各种活动,包括各类教育、知识培训等活动,在活动开展期间,社区服务中心就相当于传播各种有益文化。

3.3 拓展让别人代言的渠道 在危机公关中有一条原理是让别人为自己说话,在这一点上,文博苑社区与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大学生们提供实践基地,这可以让别人为自己说话。当接触社区的人越来越多,而每一个人都受到很好的礼遇,其口碑就自然好起来了。在调查过程中,为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基本都是临时起意去的,但仍受到了热情接待,得到妥善安排,可以说,文博苑社区的反应机制总体较为敏捷,迅速。

4 对合肥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是合肥的标签,创新首先体现在理念、制度、技术、管理方法及渠道上,对于文化的建设,不能忽略社区文化这一基石。

4.1 培训功能化,提高文化建设在社区中的地位 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来增加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亲和力,有利相互了解与沟通,从而增加社区的凝聚力。每逢节假日开设免费补习班,类似于书法、绘画、服装秀等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临时性班级,可以从外部聘请老师也可以从社区内部竞选,义务培训。利用资源共享这一优势,通过文化活动,促进社区经济建设,树立自身的文化品牌。

4.2 资源整合,支持一些团体适当参与比赛 将居民群众自发建立的组织与社区的组织结合在一起,定期开展文娱活动,鼓励自行组队,这样能更好、更快地使“官方组织”和“民间组织”融合在一起。同时,当大型表演或参加比赛时,允许原组织原班人马参与,因为配合度更高,默契度更好的组合取得的成绩也会更好,这对社区而言是一种正向鼓励。参加比赛一是为社区打响名望,让更多的人关注社区,在以后进行经费筹措的时候难度会相对小一点;二是让社区大多数人参与一些大型赛事,可以有利于居民性格的养成,带动社区整体文化形成。

4.3 设计属于社区的活动 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想要让社区更好的发展,使居民更有凝聚力,仅仅依靠管理人员的能力很难达到,领导者应该广开言路,察纳雅言,大家共同建造和谐的家园,对此,社区可在小区入口、车库、公园等人口流动密集处建造居民意见投稿箱,在意见箱旁放置纸和笔,让大家可以随时随地记下自己灵光一现的奇思妙想,由社区委员会收集意见并加以分类、归整、存档,对好的建议可以在社区的公告栏进行公示,让大家提建议进行补充。

4.4 建立特有的公众平台 建立微信、微博公众号,可以申请实名认证,让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定期上传一些社区的活动照片和影像等;开通公众号问答服务,使不在这个社区的人看到活动后,帮助有疑问又不方便到社区咨询的人可以在这里发私信解除自己的困惑。

[1] 崔运武.现代公用事业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4:27.

[2] 肖永,彭杰.浅谈发展我国老年人体育的社会价值[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8):104-106.

[3] 张怀宇.公共关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4.

[4] 王永明.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休闲文化生活研究[J].长白学刊,2015(1):130-135.

[责任编辑:李德才]

A Case Study of the Grass-roots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During Urbanization.

WANG Qian1, FANG Jing-yi2, XIAO Jin-yu2, WANG Qi-fu2

(1.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Hefe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2. Hefei Wenboyuan Community, Hefei 230022, China)

As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society has gained more and more popularity in modern life, citizens, have played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art in the circle they belong to. At the same time, towns have gradually put more empha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sidential living standard and public culture. With Hefei Wenboyuan Community as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on the basis of public relations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both supportive and restraining factors for public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gives specific suggestions concerning public culture constructionand community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community culture; public rela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2016-06-10

2016-11-21

王 倩(1963—),女,山东聊城人,合肥学院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公共事务管理。

G127

A

2096-2371(2016)06-0096-03

猜你喜欢

合肥居民社区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生态合肥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