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升级的困境与对策

2016-03-16高权德郑云英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高等职业教育困境

高权德,郑云英

(山西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升级的困境与对策

高权德,郑云英

(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服务的,承担着培育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在经费上加大投入力度,在发展规模上遵循政府统筹规划,在专业设置上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在层次结构上关注人才需求的逐步提升,与产业升级需求相契合,才能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升级;困境;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显著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发展的重点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从2014年起,国家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既强调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价值,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实施提供保障。同时,教育部采取多项措施,如“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职教活动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等,真正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落到实处。此外,《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工作也在加快推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步入发展新常态阶段,进入转方式、调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赋予高等职业教育新的使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赋予了高等职业教育新的要求,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赋予高等职业教育新的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必须明确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升级的重大意义,清醒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升级的困境所在,努力探寻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为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强大的动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升级的意义

(一)高等职业教育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是不同的,尤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对产业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技术教育,以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教学更关注学生技术技能的掌握,课程学习除了借助教材外,实践训练、企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中间层次,属于国家基础教育范畴,注重操作性和职业性,教学过程关注对学生操作和经验层面的技能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较高的层次,注重技术性和综合性。高等职业人才不仅要具备基本知识和素质,而且要重视技能、技术的培养以及迁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在生产实践中,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比只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干得快、干得好。

(二)高等职业教育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为产业升级提供人力保障

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与人力支撑,其关键是依靠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指出,高技能人才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责任,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技术型人才。

需要明确的是,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是技能型人才输出的主渠道,相比普通教育而言,技术技能型人才绝大多数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的。另一方面,产业的转型升级客观上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培养的新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规格以及结构都要随产业需求而调整,以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作用,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进而促进产业需求与技能型劳动力供给相协调。

(三)高等职业教育推进创新驱动,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创新的目的是驱动发展,而国家的繁荣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以劳动力或资源消耗为主的模式。当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然成为主旋律,传统产业改造更新,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步发展成为促进经济繁荣的主导产业,工业生产方式逐步从“制造”转向“智造”。产业升级的关键是技术的更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创新等都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能将潜在的、孤立存在的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让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真正发挥技术创新的最大效益,推动建立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低碳、节能环保的新型产业,改造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传统落后产业,让产业向着更有利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存在技能偏态性技术进步的情况,因此,参与生产的劳动者只有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教育程度才能更好地进行生产。[1]产业升级的深入推进会对技能型劳动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劳动者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增强对技术进步的适应性和科技创新的应用性。如果劳动者没有扎实的知识体系、灵活的迁移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就不能全面深入地掌握技术,也不能把握科技与生产发展的内在逻辑,更不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产业升级也只能成为空谈。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推动科技创新驱动,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三、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升级的困境

经过几十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取得显著成就,但是在经费投入、发展规模、专业设置、层次结构等方面还面临困境,仍有许多方面不能适应现代产业调整升级的新要求。

(一)经费投入不足

总体来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研究者普遍认为,普通高等教育的成本应低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本。然而,目前是普通本科教育的投入力度要大于高等职业教育。2013年,普通本科院校经费投入为6 523亿元,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21.48%,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为1 452亿元,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4.78%。[2]一般来说,高等职业教育生均教育成本应高于普通高等教育成本。然而事实上,多数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还没有达到与普通本科教育相同的水平。2013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分别为普通本科院校的0.7倍和0.61倍。

有研究指出,在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构成中,OECD国家有84%来自公共经费,欧盟主要国家占比约为89.6%,而同一时期,我国公共经费占比约为43.6%。[3]这表明在我国,学生承担的高等职业教育成本相对较多。2013年,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重为56.7%,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重为43.3%,其中学杂费占比达到32%。[4]不论从国际情况看,还是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来源构成看,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构成还不够合理,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投入明显不足,没有充分体现出教育的公益属性,个人和家庭负担较重。

此外,地区经费投入不均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又一困境。从我国各区域、各省市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来看,地区间差异仍然较大,中、西部和南部部分省份生均经费投入较少,尤其河南、江西等地投入比西部众多省份还要低。[5]若放任这种趋势继续扩大下去,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地区间学生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显然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发展规模增速较慢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可知,2010年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966.2万人,2014年在校生人数1 006.6万人,年均增加学生10.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03%,依此计算,2020年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约为1 111万人。而在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规划目标中,在校生数量应达到1 480万人,两者相比,显然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量实然与应然存在差距。若照此速度发展下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达不到国家要求。高等职业人才数量的不足与未来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扩大相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缺口,使得技术技能型劳动力的培养数量不能满足产业的要求,进而不利于产业的优化升级。

从人才供求情况来看,伴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入,许多产业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储备不足。相关研究指出,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需求约为11 577.3万人,短缺927.4万人。高技能人才需求为3 067.1 万人,短缺105.8万人。[6]通过对2011年-2013年技术人才供求情况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高级技工需求人数是求职人数的1倍,而技师和高级技师需求人数是求职人数的1.5倍,显然技术技能岗位仍然存在较大人才缺口,岗位人才供需并不协调。尽管普通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但是人才缺口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从整体来看,产业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数量并不协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还较为缓慢,不能满足政策的要求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

(三)专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求新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与之匹配,当前的高等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已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这主要表现为对市场、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变化和挑战反应不灵敏;对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的供求情况反应迟缓;对行业企业的技术技能要求重视程度不够;对地区的重点产业、学校的特色所在与品牌建设认识不足等方面。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构成比例应该与各行业产值比例接近,越接近表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越好。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可知,2011年-2014年,三大产业所属专业高职毕业生占比分配大致为1.8:30.2:68,三大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配大约为9.4:44.4:46.2。通过比较发现,各产业所属专业毕业生构成比例与各产业构成比例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别,两者的协调性不好,从产业需求导向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有待调整。

具体来看,一方面,第一、二产业产值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高职毕业生比例,这说明第一、二产业对应专业设置相对偏少,不利于相关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长此以往会造成人才的短缺,影响科技的创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以及制造业强国的建成。另一方面,第三产业产值所占份额略低于第三产业专业毕业生比重,这说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更多的是围绕第三产业。这样必然导致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富余,造成第三产业相应专业的人力资源浪费,供过于求。

(四)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有待提升

伴随着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从事生产的人员若只具备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只会操作旧的设施设备必然不能适应产业升级的新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果还保持原有的教学内容、培养标准,不更新提高,必然导致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逐渐脱节。同时,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加,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相对于普通本科毕业生,既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没有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就业难度较大,未来上升空间、发展前景也较窄。高等职业教育与人才需求的契合度不高,既不利于个人成长成才,也不利于人力资源体系的建设,更不利于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根据工业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结构特征表分析可知,我国现阶段人才培养应以实践型、技术型和职业型为主,层次结构以大专和本科为主。[7]然而事实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还是以专科为主,本科层次有所欠缺。尽管部分地方普通高校想转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但是转型目标、方向不明确,经费、师资、生源难以保障,加之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等诸多问题都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建设陷入困境。因此,从整体来看,高等职业教育与人才需求契合度有待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从而满足产业升级的要求。

四、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升级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力度

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扩大化、多渠道与均衡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第一,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为此,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势在必行,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努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达到国际水平,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第二,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经费投入渠道。一是要提高公共投入的比重。政府应大力给予经济支持,加强其主体作用,减轻学生和家庭的教育成本,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公益属性。如果政府财政性经费供给不足,那么高等职业院校设备简陋、实训基地条件差等基础建设问题就不能很快解决,这必然会阻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形成,使得教育质量下降,导致毕业生得不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进而影响学校甚至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要综合利用政府转移支付、企业行业及其它社会资金投入,着力拓宽教育经费来源的渠道,实现合作投资,共同营造互惠互利的新格局。

第三,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地区职业教育差距。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区域的投入比重,设立专项投入资金,发达地区也应积极参与到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中。唯有公平的高等职业教育才能让每个学生不脱离社会的主流,才能促进职业教育公平的实现,推动社会的公平发展。

(二) 扩大培养规模

产业升级的推动使得高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高等职业教育应顺应趋势,主动满足产业发展要求,扩大招生数量,大力培养支撑产业升级、中国智造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才能与产业升级需求相契合,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战略性调整的新要求。规模的调整是自上而下的,既需要政府统筹规划,也需要高职院校因地制宜、适度调整。

政府在统筹规划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调配必须立足实际,纵观全局,明晰各产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尽可能对现代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类型、数量及规格进行预测,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合理规划。二是适当控制人才过剩产业相应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逐渐扩大人才短缺产业相应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培育大规模新兴产业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为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此外,高等职业院校在设置规模时,既要依据国家政策文件指导要求以及自身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实施方案,也要考虑区域人口规模特征、人口结构特征,尽可能与地方经济和区域产业状况相契合。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培育人才,以动态和发展的观点分析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和劳动力市场的走向,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形成布局合理的发展规模,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专业是连接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枢纽,合理调整专业结构是高等职业教育灵活、积极地适应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在设置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科技发展、经济状况的变化趋势,参考劳动力市场人才的供求情况,重视行业企业的技术技能所需,以需求为导向,适时合理地进行调整。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满足产业升级对人才类型提出的要求,努力改造传统老化专业,注重开发高新专业,慎重发展第三产业中通用而专业技能要求不高的专业,加强对专业设置少、技术含量高且市场急需专业的建设。比如,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期,急需农业高级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应尽快适应农业变革的要求,扩大并改进新型农林牧渔专业,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支持。

同时,高等职业院校要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结合地方行业要求、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具体情况来设立专业,努力做到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需求相匹配,发展特色专业,调整过时专业、冷门专业、传统专业、重复专业和饱和专业,使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学用一致,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此外,要增设一些新兴专业、紧缺专业和高技术专业等,考虑到专业设置的前瞻性,以确保高等职业人才培育与产业升级的契合。

(四) 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层次

适应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不仅要扩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而且要注重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提升,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打开升学通道。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提升,首先要提高质量,打牢基础。引导一批地方普通院校转向应用型院校,推进部分普通高校转型,增加本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发挥其桥梁作用,衔接好专科与研究生层次教育,这既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之路,也是产业升级对于人才储备的必然要求。

其次,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效仿普通教育,创设各层次纵向连贯的平台,健全各层次纵向沟通的机制,拓展高等职业教育各层次衔接的路径。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人才培养沟通衔接的体制机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意愿。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通用型知识的掌握,也要重视迁移能力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较快地适应不同的人才培养系统,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深化高技能型人才培育模式,拓宽专科层次学生继续学习通道。只有这样,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培育出技能技术较高和适应能力较强的人才,进而使得高等职业学校真正成为服务于产业升级的高技能技术人才储备库。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类型之一,它是以技术需求为导向的教育,也是以产业升级为驱动的教育。唯有不断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加大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扩大发展规模,调整专业设置以及层次结构,才能真正形成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协调互动发展的局面,才能为经济繁荣、国家富强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才能促进工业文明和产业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传播,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颜敏,王维国.中国技能偏态性技术变迁的实证检验:兼论大学教育溢价[J].统计研究,2014(10):55-61.

[2][4]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4[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11,18.

[3]韩永强.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其国际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14(28):48-53.

[5]郭艳梅,李中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教育学术月刊,2014(11):49-53.

[6]刘军等.2010-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预测[J].中国劳动,2011(12): 11-14.

[7]金利娟,刘星期,曹丹丹.教育浪费与高等教育改革实证研究[J].统计教育,2006(1):13-17.

[8]袁兆亿.产业变迁与人才资源发展的演进架构及机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45.

(责任编辑:王释云)

On th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Adapting the Industrial Upgrade

Gao Quan-de, Zheng Yun-ying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needed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upgrade, which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In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refor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follow the government’s overall plans on the development scale, adjust reasonably professional structure in its specialties, and improve attention gradually according to talents demands in the hierarchy. Only in this way, can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be in steps with industrial upgrade and develop with health and order.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ial upgrade; difficultie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71 (2016) 02-0088-05

doi:10.13983/j.cnki.jaechu.2016.02.018

收稿日期:2016-03-13

作者简介:高权德(1960-),男,山西介休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高等职业教育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