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生性

2016-03-16龚柏松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国家利益内生性

龚柏松, 周 勇

﹙广东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东莞523808﹚



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生性

龚柏松, 周勇

﹙广东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东莞523808﹚

摘要: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基于国家民族利益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本文以中国外交实践为主线从中国的历史传统、现实国家利益诉求、和平基因文化传承、政策宣示阐述中国走向和平发展道路具有强烈内生性特征。最后在认识中国和平道路内在必然性的基础上,认识“中国威胁论”的本质,从而理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世界意义。

关键词:和平发展; 国家利益; 内生性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及含义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指中国政府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时代主题之下,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 用和平的方式或途径, 促进本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 从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2003 年 11 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作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主题演讲, 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1]这一战略性命题。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重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向全世界人民昭示了中国政府与人民坚定选择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与意志。它是中国政府与人民总结自身发展与世界其它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中国国情所提出新的社会发展道路, 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在新的历史阶段治国理政新的国际战略思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由中国国家利益的基本诉求决定的,也是中华传统和平文化的历史基因内定,同时也是从历史上的大国崛起之路中得到启示和成功的借鉴。中国政府与人民和平发展的思想不仅体现在现实的中国国际战略中,而且在外交实践上深深地打上坚实的烙印。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生性

1.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与人民对中国自身的历史的反思与其它国家历史自觉的借鉴。从自身历史上看。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遭受列强长期的欺辱。中国人民最基本的生命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消除战争,盼望和平,渴望安定,追求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把中国近代以来百年发展的历史与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今天贯通起来,历史的车轮是绝对不会倒转,对具有浓厚历史情结的中国人民也不会再让这段铭心刻骨痛苦的历史在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身上重现,所以中国的崛起一定是和平的,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愿望比任何一个民族更加强烈。纵向透视,历史上西方大国通过非和平方式实现崛起的历史教训给了中国人民很多的警醒,历史反复证明,暴力崛起的路径是行不通。从15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主要大国,都是通过海外殖民、对外掠夺乃至发动侵略战争的等非和平道路来实现。其结果暴力而达到崛起的国家,必然反要遭受其暴力带来的残酷后果。德国和日本暴力崛起过程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历史如同一面镜子,通过对世界上通过掠夺和武力崛起的一些大国进行研究,无数的实践证明暴力崛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行不通的,更何况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今天,这些为中国根据本身的特点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一个历史借鉴。

2.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主要由中国现实国家利益的诉求决定的。制定国际战略的根本依据是国家利益,而国家利益的判定又是根据对国家综合实力的科学评价和对当时国际战略环境的理性判断而得出的。首先,中国人口众多,这就注定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更加艰巨,但由于这种丰富的人力资源,也为我国长远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人口众多形成的巨大国内市场也为我国和平发展提供现实的消费动力,无需因为资源的制约而像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一样去掠夺世界资源,向外扩张来扩大市场。第二,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随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突出表现在发展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正因为如此,我们提出科学发展的崭新理念就是为了解决我们发展与环境,发展与资源,发展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历史的实践反复告诉我们,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的基本立足点是自己,这是保证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所必须遵循一条重要原则。“己所不欲,不施于人”。中国绝对不会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其它国家,更不会通过非和平方式掠夺别国来发展自己。而且中国的发展有自身独到的优势和条件: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广阔的市场和较充足的国民储蓄,丰富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资源,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这一切的要素为中国的长久和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所以中国的崛起不会对世界造成威胁。中国现在与将来远不会称霸。此外,今天的中国发展虽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决定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也是中国的国家利益实质所在。

3.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与人民对中华传统和平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创新。马克思说:“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传统文化即是我们行动之前首先碰到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基础条件。一方面,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具有强烈的继承性、遗传性 ;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显著的现实性、变异性,作为一种隐性因素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影响着当下的中国人,指导着他们的思维与行动。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独到文化特性决定了中国发展的进程是一种和平式的发展道路。“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理念,是中国儒、道、释相融合的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它以和谐精神凝聚家庭、善待他人。培育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在处理对外关系方面,主张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发达的文明方式来感化对方,不主张以武力方式来征服对方。如孔子所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3]即把自己的民族建设文明了,其他国家自然会来。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长达29年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带去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工艺,送去的是和平与文明,促进了所到之国和地区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这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和人民加强交流的诚意。可见中华文化本质是一种向往和平的文化。反对暴力、渴望和平、追求安定,向来是中国人民以一贯的精神特征。正如钱穆所说:“中国人常把民族观念消融在人类观念里,也常把国家观念消融在天下或世界的观念里。”[4]中国古代文化理念中,模糊了本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界限的相对性,强调本国与其他国家的相融性,反映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就是强调本国利益与别国利益相通性,极力主张“仁政“思想, 强调以道德力量为基础的“王道”思想,反对武力征服强权主义的霸道行为,提倡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中国人民具有强烈的天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不同文化、观念,同时注重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这些为解决国家间矛盾和冲突提供了文明的思维方式,有利于维护正常国际政治新秩序与国际经济新秩序,同时也深深影响了当代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成为当下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与基本准则。当今从5000多年文明史中走来的中国人民不仅继承了中华和平发展文化的优秀传统,而且正通过坚持和平发展战略赋予这一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也将为世界和平时代的来临产生着巨大的引领作用。哲学大师罗素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5]

4.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已经深深打上实践的烙印。2005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清晰地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含义及意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不仅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更多的落实在中国外交实践中。事实胜于雄辩。外国舆论公正地指出:“事实是,中国历史上曾饱受外来列强的野蛮侵略,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从来没有侵略过其他国家。”[6]改革开放以来,无数事实证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成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和巨大引擎。当前中国为了促进周边国家的和平与发展,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主动投入巨大精力加强与周边国家开展互联互通建设,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等重大合作倡议。面对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在领土和海洋权益问题上的挑衅,中国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主张通过与当事国对话谈判等和平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寻求妥善解决的办法。更重要的是中国不愿看到历史上大国相互冲突对抗的悲剧再度上演,积极提倡与美国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向世界传递了和平信号。此外中国根据自身国力的发展尽其所能正在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不论是叙利亚问题,还是伊朗核问题、朝核问题,乃至巴以和谈、南北苏丹问题等地区性的热点地区都活跃着中国劝和促谈、消弭战端的忙碌身影,展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追求世界稳定的种种努力。

三、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启示

1.我们必须认识中国和平发展理论与西方世界传统霸权周期性理论的本质区别,正确认清“中国威胁论”的实质。西方国际政治界传统现实主义者认为:由于整个世界处于无政府主义的状态,维持生存成为国家行为体首要任务与基本原则,而且每一个国家行为体之间敌意十足,都把彼此作为潜在的对手视之为自己的威胁。竞争乃至战争,强权政治成为国际社会的常态。因此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必须通过军事武力等手段获得较大的权力,从而达到统治世界的境界,更好地维持自己的生存。因此他们想当然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理论只是自欺欺人一家之言。其实他们背离了一个基本的历史常识,中国的和平发展理论是基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前提下,中国政府与人民根据自身国家利益的需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鲜明的内生性。而西方世界传统霸权周期性理论是基于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特征前提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称霸世界、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而提出的一种自以为是的理论。这种理论暴露了他们对外扩张的本性,也显示了他们对自身既得利益在未来世界发展前途的担忧。13亿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这决不是权宜之计,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也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然而时至今日,西方世界仍然没有超脱“冷战思维”的束缚,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视中国为世界和平之威胁。其实质是把自己打扮成世界“民主斗土”的样式,为了自己国家的一已之利,其主要特征:保持传统的冷战思维,在强调国家间价值观的对立的基础上,突出大国间战略利益上的对抗性,特别热衷于在全球推进西方资本主义式的民主。美国外交官沃伦·克里斯托弗(Warren Christopher, 1925-2011)指出:“只要中国保持现有的政治体制,它就将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提出挑战,那么中国将永远都是美国的攻击对象。”[7]所以“中国威胁论”其实是西方维护他们国家利益一已之利的遮羞布。

2.用全球化的文化载体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与和平文化,加强中国和平理论与和平文化的国际传播。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理论传播的成功经验,创新中国和平发展理论和文化的传播机制,注重采用双向互动的宣传理论方式,运用现代化的大众传播载体构建起中国和平发展理论的宣传平台。古今中外,画像、雕像、塑像等历来都是各种思想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有效载体。我国当前的理论传播工作只是更多地进行抽象的文字理论宣传,缺少历史感、现实感,实效性不足。当前我们必须加强中国和平发展理论与文化研究及宣传队伍建设,让更多国家的人民清晰地了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想法,让中国追求和平的信念走进他们的心里,减少与他们之间的隔阂,从而促进他们理解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意志,增强中国和平发展理论与和平文化在世界人民心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不为周围的噪音所左右。当今世界,“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各种噪音不断,其实质就是想打乱中国前进的节奏。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中心,把发展作为首要目标,这也是中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在争取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的同时,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长期坚持不变的基本国策。这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顺应了世界人民发展的客观要求。

由此看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历史性,而且具有强烈的内在性与时代性。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了一种不争的客观现实,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支极其重要的推动力量。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中国会越来越在世界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正是中国崛起最重要的国际政治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郑必坚.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与亚洲的未来[N].学习时报,2003 年 11 月 24 日。

[2][德]《马克思 .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A]. 中央编译局 .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C].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109页。

[3]《论语 ·季氏》

[4]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3页。

[5][英]罗素著,秦悦译.中国问题[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05页。

[6]拉斐尔·波奇.“中国威胁”的历史[N].西班牙:先锋报,2006年2月14日。转引自《参考消息》,2006年2月16日,第16版。

[7]﹝美国﹞沃伦.克里斯托弗.美国新外交:经济、防务、民主[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418页。

责任编辑:郑诗锋

Discussion on the Endogenousness of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Road

GONG Bai-song , ZHOU Yong

(School of Marxism,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China)

Abstract:China’s road of peaceful devlelopment is a big strategic choic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de based on the national interests. With China’s diplomatic practice as the main line, 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path has strong endogenous characteristics from China’s historical tradition, demands of the realistical national interests, genetic heritage of peace culture and policy statement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ner necessity of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we can see through the nature of “China’s threat theory” and understand the global significance of China’s development path.

Key words:peaceful development; national interest; endogenousnes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6)01-0040-04

作者简介:龚柏松(1966-),男,湖北浠水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GD15XMK12); 2015年广东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5GDYSZ09)

收稿日期:2015-12-13

周勇(1980-),男,湖北随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国家利益内生性
比较优势内生结构变动与政策干预
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大股东掏空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高管与职工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高管与职工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慈善捐赠、企业绩效与合理区间把控——基于内生性视角的经验分析
FDI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内生性研究
社会网络内生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