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宿舍安全防控中的应用

2016-03-15陈宏业邹凯予

河南教育·高教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生宿舍高校

陈宏业++邹凯予

摘要:近年,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宿舍管理力度逐渐不足,宿舍安全防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研究以郑州大学为例,依托学生宿舍自律委员会这支专业队伍,采用行为安全管理中“行为—诱因—干预—结果—反馈”的研究模式,设计安全检查表,探索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宿舍安全防控中的应用。

关键词:行为安全管理;学生宿舍;安全防控;高校:安全检查表

高校是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非常重要。宿舍作为在校大学生生活起居、学习交流的最重要、最频繁的场所,保证其安全就更为重要。然而,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电器设备的日趋多样化和使用的频繁化,安全隐患也日益增多。新形势下,如何找到有效的、便捷的、操作性强的管理体系,以维护高校学生宿舍安全防控工作尤为必要。

一、当下学生宿舍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隐患

(一)用电安全隐患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电子产品和通电设备被学生在宿舍中使用,其中不乏变压器、移动电源等新进电器,也存在热得快、吹风机、暖手宝、电饭锅、电熨斗等宿舍禁用的大功率电器设备,甚至还有伪劣电器。同时,这些电器设备的不恰当使用和不安全存放大大增加了发生用电事故的可能性。

(二)消防安全隐患

消防安全一直是室内空间安全关注的焦点。学生宿舍楼属于人员密集型场所,大学生又缺乏安全逃生的演练,一旦发生火灾,后果非常严重。然而,在这样的形势下,宿舍仍存在抽烟、点蚊香、用蜡烛等使用明火的行为。不安全地使用电器设备也容易引起火灾。

(三)财产安全隐患

当下学生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然而,无论是对于钱款,还是对于手机、电脑、相机等贵重物品的保管能力与保护意识都还是比较滞后的。例如:手机、电脑、相机等贵重物品常随意置于桌面或放在储物柜中,没有上锁以及随手关门的习惯都增加了失窃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行为安全管理模式探索

行为安全,简称BBS,主要是基于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促使人们形成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做出安全行为,即通过对学生在宿舍中的不安全行为的行为收集、诱因分析、实施干预和结果反馈,按照“行为一诱因一干预一结果—反馈”的模式,对学生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循环管理,促使良好安全氛围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宿舍的安全水平。

把抓安全的出发点和切入点都放在学生身上,即抓行为安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学生的安全,抓行为安全的基础是依靠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高校将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引入高校学生宿舍的安全防控中,通过观察不安全行为并收集相关数据,对个人行为过程进行干预,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然后再次进行过程干预和结果反馈,适时地调整管理模式,以形成良性循环。

三、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宿舍安全防控中的应用

基于以上理论,笔者建议以郑州大学成立的学生宿舍自律委员会为例,依靠安全工程学科知识体系,以安全检查表为载体,多部门协调管理,将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应用到高校学生宿舍的安全防控中去。

(一)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收集

高校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座谈、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行为收集,将大学生在宿舍生活学习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宿舍物品使用中存在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等详细如实地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高校要列出系统、完整的安全检查表,重点包括控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避免学生自律委员会在检查过程中的走过场和盲目性,从而提高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二)针对“不安全行为”的分析

基于大量的调查问卷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只有约60%的学生对宿舍安全有较高的关注度。而私拉电线、滥用变压器、抽烟、点蚊香等使用明火的行为在学生宿舍中仍屡见不鲜。高校可以通过对不安全行为人的严格管理,对他们加强安全教育、检查和督导,使其明确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安全性,以及可能引起的后果的严重程度,从根本上防微杜渐,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此外,学生宿舍的生活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相关需求也是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重要促因。针对此因,高校应当联系后勤保障部门,解决不合理的方面。

(三)事先传达安全行为的干预方法与要求

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应用事前预防的基本原理,通过事先传达安全行为的干预方法进行管理,这有利于形成安全行为先入为主的思想和环境。走近学生,深入接触,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是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的前提;开展日常教育,宣传安全相关知识与安全事故案例,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坚持安全的行为举止是基础;进行过程干预,改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是补充和保障。这三个关键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大量、细致的工作。

(四)形成良性循环的结果反馈

观察不安全行为并收集相关数据,进入一线场所了解一线资料,对正确的行为给予激励,对不安全的行为在出现时就进行纠正和指导,对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在后期解决,这对于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要进行理论分析,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规律,提出解决办法,并协调各部门进行过程干预。例如:结合学生自律委员会的检查情况、辅导员的走访情况与后勤的管理情况,综合结果反馈,适时调整管理模式,并对个人行为过程进行干预,阻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并反馈相关的结果。

四、结语

行为安全管理模式是一项有效的、实际操作性强的高校学生宿舍安全防范方法。其重点在于通过调研,制作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安全检查表,加强安全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同时,高校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宿舍安全知识宣传,协调多部门的管理,综合多次循环结果反馈,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期为学生提供整洁、舒适、安全的宿舍生活环境,保障学生的安全及日常生活的有序进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宿舍高校
莫里永学生宿舍
——贯穿建筑的连续上升走廊
吉田寮:亚洲最破的学生宿舍
学生宿舍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学生宿舍安防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