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古代君子文化人文精神的思考

2016-03-15孙自胜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君子文化

孙自胜

(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淮南 232038)

对古代君子文化人文精神的思考

孙自胜

(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淮南 232038)

古代君子文化是面向人自身不断完善的文化样态。君子文化推崇人的价值实现,注重人的品格提升,追求人的精神自由,倡导人的发展,但在古代社会不可避免带上时代的烙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面向当代社会,要弘扬君子文化,需要立足人的个性发展,从内容和形式上实现向现代人文的转换,才能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古代君子文化;人文精神;转换

君子文化的源头是孔子建立的教育和道德体系,是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回应。孔子以“人”为中心,拆除“天道”与“人道”的藩篱,重建起人文精神。在国家治理中,孔子试图拉近帝王与平民的关系,建立一个万世太平的社会,打破帝王对“君子”垄断,认同人人都可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皆有无尽的尊严性、崇高性和广大性。诚如唐君毅所说:“依孔子之教,正是谓人人皆可体天地君亲师之德之心,而与之同其德同其心。”孔子以“性相近”和“有教无类”为立论基础,从立德和教化两方面来培养、塑造君子,其建立的道德体系和教育模式为后世君子“安身立命”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滋养。

在自由民主平等政治为核心的价值理念的现代,甚至在全球化、消费主义、权威的瓦解以及知识商品化的后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又不免物欲横流,趋利忘义、品德滑坡、诚信缺失、诈骗成风。当代人重推君子文化,呼唤有更多“新君子”出现,是一种常态的心理反应。作为不断完善、提升、改造和发展人自身为追求目标的古代君子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仍然不失其积极意义。

一、君子文化推崇人的价值

儒家传统文化注重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其特点是修己与治人。主张“小我”与“大我”的统一,家国与个人的统一,追求社会正义为重、个人生命为轻的超人生境界,提倡“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的价值理念。表现在君子文化上则尤为明显。在君子文化中,首推君子要得到社会不同阶层的认可并追随,需要从对上和对下两方面,来彰显君子的价值。

其一是对上辅佐君主,治理国家,安定太平天下。君子文化秉承积极“入世”的信念,推崇君子要有货卖帝王家的勇气和气度。君子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匡扶社会正义,拯救百姓,而且表现在“以天下为己任”,舍身小我,为民族、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君子和普通人不同,君子承载着重大的使命,而不是拘泥于细微的琐事。“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君子做大事,成就大业,要有超强的能力和责任心,而普通人只能做小的事情。孔子认为,君子应拥有有意义的人生,不能像鸟兽一样,而要尽到自己做人的社会责任。在社会阶层泾渭分明的封建时代,君子的责任就是巩固国家政权,安天下。这样,则君子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第二》),应该是多面手,具备多方面用途。君子掌握多于常人本领的途径是,通过学习来达到自己更高的目标,就不能拘泥于日常经验。子夏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子张第十九》)只有达到“道”的境界,才能成为君子。

君子要随世而变,因势利导,顺应时代潮流,“以天下为己任”。在重大的社会变革面前,“君子”的态度是积极响应,迅速适应,要按照最高统治者的意志和管理国家的需要,致力于对自身素质的改造和提升以顺应变革潮流,为变革的推行和发展冲锋陷阵,这种对国家和社会的呼应,即使背上骂名乃至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此所谓帝王“虎变”,则君子需要“豹变”。为了选拔贤能,君子不能心胸狭窄,要着眼于天下苍生,为国选材。在对待官员的选拔上,不能因为其说得好听就提拔重用他,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意见和自己不和就不信任他。这体现的是对社会的责任,对治理国家的责任。

君子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志士情怀。天下人为了获取财物而趋之若鹜,但君子不同,是在为仁义而献身。“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庄子·骈拇》)。孔子认为,天下人没有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但君子的价值就在于能牺牲性命来捍卫仁,成为“有杀身以成仁”的人。这种不怕牺牲,普度众生的精神被后世所效仿,被誉为“戊戌六君子”之首的谭嗣同高呼“因变法而流血,请自嗣同始”,慷慨赴义,以生命践行了君子之“仁”。

君子要恪守维护国家的价值立场。反对国家,离经叛道的人即使能力很强,声名很大,对社会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也不配称为君子。春秋时期的柳下跖,曾经带领起义军劫富济贫,遍及数地,威名远播,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发展,被《荀子》称为“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的人,理应划入君子之列,但由于其反对当时的统治者,被历代统治者以及文人政客作为反叛的典型,称为“盗跖”。

其二是对下自我修身,彰显道义担当,树立做人楷模。君子不仅要为统治者“守道”,更重要的是向下层百姓“布道”。面向天下苍生,君子要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综合起来,把家国天下一肩挑。君子要“纳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少说多做,为普通人树立榜样,以模范典型展示给世人,影响世人,感染世人。

君子的典范作用,在教化天下百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儒家认为,实现天下大治的基础是礼法道义。上至统治者的尊严,下到父子邻里之间的伦理,都要有一套统一的礼法道义规范。如果失范,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而君子是推行礼法道义的基础。君子的功能作用就在于推行和贯彻既定的社会礼法道义,积累礼法道义的知识,没有这种修养就不配称君子。“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谓至乱。”(《荀子·王制》)君子在社会治理中的典范作用必不可少。

君子要点化旁人,首先要修己,只有“推己”才能“及人”。君子的榜样作用不是某一方面,而是全方位的,要达到“絜矩之道”,修身和做事都要对百姓有示范作用。对君子要求这样严格,是有原因的。孔子认为:“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礼记·哀公问)就是说百姓信任君子,以君子为楷模,君子说错了话,老百姓就会当作标准;君子做错了事,则老百姓就会当作原则。辅佐帝王的君子要管理好国家,只有取得百姓的支持,失去民众就会失去整个国家。所以,君子必须是一个完备的人。

君子推行“道”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要真正成为百姓的典范,百姓真正敬仰君子,要从仁义、礼教、谦逊和诚信几个方面下功夫。“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卫灵公篇》)。君子要守仁义之道,但并不是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这样,树立榜样的根基就奠定了;用合乎规范的礼仪,就能推行下去,以谦逊的态度对待推行的对象,就容易接受,用诚信取得百姓的信任,就不会产生被强制的误会,规劝就容易成功,能实现目的。

君子文化对君子上下通达的价值预设,影响了历代读书人顶天立地,为民请命,担负起社会的责任而努力奋斗,促进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连绵发展。但在君主专制的时代,社会政治的黑暗,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光明而发达的社会。

二、君子文化注重人的品格

完美的道德品格是对君子的基本要求,也是儒家的终极理想。首先,君子自身要追求道德上的圆满。作为君子,不仅要为普通人树立一个道德楷模,而且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自省、时时刻刻要考虑自己的思想行为是不是溢出道德规范之外。“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第一章》)君子不仅在人前要遵守规则和品行,在个人独处时更要特别警惕,甚至在细微的事情上也不能找到毛病。

君子的修为遍及内外,达到内外兼修的境界。君子不是以势压人,也不是以强权来强制人,要以德服人。甚至内敛的仁义比外在的品德更加重要,内在的修为即时不外露,人们反而更加敬佩他。“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中庸·第三十三章》)君子不仅要有良好的内在品质,也要有飞扬的文采。“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第十二》)文采犹如品质,品质犹如文采,没毛的虎豹之皮犹如没毛的犬羊之皮。君子的品质如果不通过适当的文采展示出来,谁知道这到底是不是君子的品格呢。

其次,君子心胸豁达,讲究至善。与普通人不同,“君子坦荡荡”。为政、为人、处事做到无忧无惧,问心无愧。君子应该是一个心胸开阔、光明磊落的人,在行动上讲究至善。因为只有心胸开阔光明磊落,心中没有芥蒂,一旦遇到烦恼、恐惧的事情,才能泰然处之,问心无愧。孔子曰:“君子不忧不惧。”(《论语·颜渊第十二》)能做到心胸坦荡、不忧不惧的人就是君子。

第三,君子要洁身自好,保持独立的品行。君子重视操守,要师出有名,取之有道。孟子曰:“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孟子·公孙丑下》)君子要出于正道,不能没有理由地,毫无原则地接受别人的馈赠。君子良好品行的塑造,主要在于内心的习存。在与人交往中,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才能提高道德品质和仁义修养,诚如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孟子·离娄下》)

第四,君子待人要有原则。在对待父母方面,君子以孝树立根基。对父母讲究绝对的忠孝之德。有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第一》)君子“伤其亲,是伤其本”(《礼记·哀公问》),如果不尊敬父母,就丧失了根本。尽孝道怎么都不过分。孟子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能在父母身上省钱,除去平时要孝敬父母之外,即使父母在丧葬上,也应如此。与西方文化坚持对上帝的祈祷不同,君子文化重在对父母的尽孝道。这样在后世催生了人性善恶的两条道路:西方人祈祷上帝,携带一己之私是有求于上帝,而君子尽孝是无私,是推恩于他人。在交朋友上,要交诤友。君子用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以文会友”,而不是以财富利益来结交朋友。对待朋友要摊开心胸,不搞小动作。“君子之交淡若水”,交友不是想从朋友那里得到利益,而是“以友辅仁”,从朋友那里学习他的长处,培养自己的仁义道德。君子在交友过程中,要直言相待,不可隐晦其词,不舍弃原则。只有“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礼记·曲礼上》)才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在对待君主上,要尊卑有序,进退有度。君子应遵从君臣的礼仪。君子侍奉君主,不是要获得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而是要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和品德用于辅佐君主,“与积礼义之君子为之”(《荀子·王霸》)。同时,不能盲从于君主,要对君主施加影响。因为“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荀子·大略》)。这样,君子就能增加君主的荣誉而减少百姓的忧虑,才能称王于天下。

中国人的德性品质铸成了传统社会以德治国、以德立人的社会风尚,对孝道的虔诚近乎西方人对上帝的信仰,形成了中华民族以德报怨、和谐共存的立世之道。但对君子必然圆满的德义苛求,压制了人们的个性发展,甚至出现诸多的“伪君子”现象。君子文化对孝道的推行,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同,历代封建统治者大都以孝治理国家,为建立家国一体的大一统国家政体,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种绝对的孝道,则又加剧了君主独裁、父权专制,在实践中走向无原则的盲从。

三、君子文化追求人的精神

中国古代君子文化在伦理价值之外,兼顾崇尚精神之自由。尽管个人是社会集体中的一员,被社会的方方面面约束着,但其精神是可以自由驰骋的。“君子喻于义”,不必在物质利益上过度讲究和占有,要做到淡泊名利,惟道义不可或缺。精通了道义,精神上就是自由的。

首先,君子要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与追求。君子追求的境界从细微到宏大,细微之处从普通百姓都能达到的地方开始,宏大到连圣人也难以达到的地方。“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中庸·第十二章》)广博似海,到达天际。鉴于君子边界具有模糊性,能上达宇宙四方,下至琐碎之事,处处皆能体现君子的存在,这就为君子的精神追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次,在休无止境的境界中,君子需要把握一个预设的向度,即对于道的不可越距。而过犹不及都不是遵循真正的道,“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第二十七章》)。可见,尽管君子是精神自由的,但亦提倡容忍。这样反而束缚了自由的精神。在尊“道”的前提下,可以自由地挥洒,君子主张和谐、和平,不强调使用武力,但君子不战则已,一战必胜。君子也不担心被人误解,相信世人早晚会认识到君子的品格。

第三,君子的精神自由也是相对的。君子精神上的自由和快乐来自于自身的修养,为了反衬君子的自由和快乐,常常在与“小人”相比较而表现出来。孔子认为,君子的境界高远,在没有被提拔重用的时候,为自己有远大的志向而快乐,在得到提拔重用的时候,为自己取得的政绩而快乐,这样,君子就会终身快乐,没有一时的忧愁。而普通人则不一样,在没有得到提拔的时候,忧愁的是没有得到,在受到提拔之后,又忧愁失去职位,所以,普通人每天都没有快乐可言。

第四,君子对精神自由的追求理想化,甚至几近苛求。老庄常常主张君子用出世的途径寻求精神的自由。庄子一度认为人应如鲲鹏一样,越过高山大海,自由自在地飞翔。人不应该受到任何的束缚,能超越时空限制,脱离社会现实的束缚和影响,在主观幻想中实现自由自在地活动,以达到逍遥的人生。(《庄子·逍遥游》)但这种自由也不是没有条件的。从庄子看来,君子要保持自然的本性而不世俗化,就要保持朴素、正直、纯洁、无私,办事情顺其自然,合乎规律地去做,不去追求世俗的利益,则精神上就是自由的,天然的。君子能达到“大同而无己”(《庄子·在宥》),这样一种无我、无物、无内、无外的境界,在面对人生和处理现实问题的时候,就会有更大的勇气和更高的自由度。

君子文化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幻想个人可以通过自己人格上的努力改造,实现自己的理想,建立一个自由的社会。君子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通过学与教的方法和过程,把人从自然蒙昧状态下解放出来,以确立人之为人的地位,有其重大的积极意义。但从中国社会几千年的状况来看,君子文化中体现出的精神上的自由和世俗世界的阶级地位、门第观念的不自由状况形成了对立。人仅仅在德与能上获得了精神的自由,而在社会地位上不自由,则自由社会必然会陷入空想而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四、君子文化倡导人的发展

儒家文化认为,社会和人是需要发展的。蛮荒时代是美好的,但其野蛮落后也制约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标志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则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具体到君子身上,则倡导君子人格的全面发展,使君子不仅能具备至善的道德知识和超强的治理能力,而且能亲自躬行,且行之有效。

首先,君子要不断地完善自我,追求创新。君子无时无刻不在注重社会的革新和发展,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进取,弃旧图新,甚至要“无所不用其极”(《大学第二章》),达到至新的程度。在处理好普遍性的同时,也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君子讲究“和而不同”,君子首先要具备普通人的秉性,与普通人和谐交好,在归于普通人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特色。君子标新立异,应与普通人不可同日而语,要有创新,有创造,特立独行,在明辨是非中坚持自己的立场。

其次,君子在立志自强中获得新的发展。君子要像自然界的运动一样刚健有力,不断追求自我进步,刚毅坚卓,“自强不息”。君子不仅仅自己要修身图强,而且推己及人,弘扬仁道,安抚百姓,建立起理想中的“小康”,“大同”社会。

再次,君子要有达到预期目标的策略。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君子之行己,期于必达于已”(《孔子家语·屈节解》)。只要不违背道义,即便屈身低就也不为过,以等待时机获得发展,实现目标。但人的发展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无限制的发展。荀子认为,君子尽管具备贤能、智慧、善辩和明察,但也有其能力达不到的事情,譬如天意难违。所以,“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天论》)君子要获得发展进步,不必要去羡慕取决于上天才能达到的东西,在人事范围内就完美了。

注重人自身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君子文化倡导人的发展、创新,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具有积极的意义。但荀子认为,务农的、经商的、做工的普通人只着眼于具体的事物,只要做好具体的事情就行了,而只有精通于“道”的人,能帮助自己掌握天下万物,因为专心于道就能做到正确无误,从而成为万物的支配者。可见,儒家主要还是把人的发展局限与少数君子身上,并把君子把握世界万物的能力寄托在精通于精神性的“道”上,这与马克思主义认为的,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观点具有很大的差异。

五、结语

君子文化对中华民族人格的塑造,在几千年的阶级社会中产生的影响是深远而独特的。一个时代的文化是由一个时代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君子文化,能经历几千年的传承发展,经久不衰,长期占据中华民族主流地位,与其经济社会状况密切相关是显而易见的。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儒家文化显然再难以重返主流文化的地位。但一切历史都应当是当代史,习近平同志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君子文化围绕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是被优化的文化,其闪烁的人文关怀、人性光辉,理应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面向迥异于传统社会的现代社会,君子文化则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向现代转换,才能在新的历史时代,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其一,从传统话语向现代话语的转换。君子文化总体上属于农耕时代的思维,其传统话语形式,言语艰涩,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也仅一鳞片爪,且被近现代人肆意点缀而不断走样。理应与现代话语对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对接起来,君子文化才能持续弘扬。其二,从传统人伦观向现代人伦观的转化。在当今市场经济占主导、家庭微型化、信息传播迅捷的情况下,古代君子文化以君子孝为本,主导德义双修,仍有其存在的实际意义,但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应向平等孝道、德与法相结合的现代转化。其三,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延伸。在长期的臣民社会里,君子文化总体上局限于上流社会阶层,是对官僚士人阶层的人性改造,即使在当下,在学术殿堂之外,存在着不知何为君子的状况。随着我国进入公民社会,应实现全员育人、协调发展的大众化延伸。最后,从理想人格向现实人格的转换。传统君子文化侧重于人的精神世界的至善,宣扬德义圆满,陷入抽象人性化,终归难以落到实处。甚至孔子声言连自己在一些方面也难以做到。可见,要弘扬君子人格,需要立足社会现实,在社会实践基础上,面向现代人的个性化发展趋势,才能真正实现君子人格落地开花。

On humanistic implications in the ancient gentleman culture

SUN Zisheng

The ancient gentleman culture is a kind of culture which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people themselves.The gentleman culture advocates human value,pays attention to human moral character,pursues human spirit,and advocates human development.But in the ancient times,it was inevitable to bring the brand of the times,which had the limitation of history.For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it needs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personality if we promote the gentleman culture.It will regain its vitality when transformed to modern humanistic spirit in content and form.

gentleman culture;humanistic spirit;transformation

D64

A

1009-9530(2016)06-0009-05

2016-10-22

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中国古代君子文化的现代转换与发展研究”(SK2015A513)

孙自胜(1971-),男,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君子文化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effect of Liujunzi decoction (六君子汤) on advanced-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patients after first-line chemotherapy
君子之风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君子无所争
谁远谁近?
有君子之道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