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

2016-03-15徐向阳陈云玲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视域德育工作德育

徐向阳,陈云玲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宿州 234101)



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

徐向阳,陈云玲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宿州234101)

摘要:新媒体已成为“90后”大学生必不可缺的交际工具。通过分析其思想特征以及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90后”;大学生;德育工作;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逐步成为现代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的一项工具。由于新媒体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及社会渗透力,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法治观念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必须探索出一套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德育工作方式,最大化阻止其消极因素的传播,从而将新媒体网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做出贡献。

一、“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

通常情况下对一群体进行德育教育,首先对其各种行为习惯表现进行充分了解,在全面掌握所有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工作计划,对“90后”大学生德育工作也不例外。首先应该透过当下时代背景观察大学生的特质,并结合媒体挖掘有效信息。

第一,“90后”大学生相比于“70后”“80后”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更高。随着信息时代发展,高科技信息产物不断涌现,大大拓展了“90后”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够了解的空间更加宽广、丰富、多彩,从而培养了“90后”大学生喜好新鲜刺激事物的心理及容易叛逆的行为习惯。由于多种媒体形式的涌现大大丰富了“90后”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再加上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渴望展现自己独特的特点,摆脱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追求时尚新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性格成长。

第二,家庭环境因素促进了“90后”大学生更加独立自主的个性。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备受父母宠爱。因此导致了以自我为中心,行为表现无拘束,个性张扬,给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带来了一定影响。

第三,言行上仍有可塑性。“90后”大学生刚刚步入成年,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处于尚在形成过程中,需要正确引导,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

二、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机遇

(一)新媒体有效地拓展了大学生德育工作渠道

新媒体具有技术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及覆盖率高等优势特征,基本上可以取代传统媒介。由于新媒体技术本身具有独特功能,在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了有效的教育途径。大力提倡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学生德育工作中,证实了多媒体的特殊作用。

(二)新媒体极大提升了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效率

在传统的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其教育模式大部分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口头或纸质信息传递,这种逐层传递方法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发生或深或浅程度变异。有关数据表明,高校教师利用传统书信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79.36%的学生未得到受益,原因在于其内容在流动过程中效能大大缩减。随着科技信息社会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了平常人的娱乐交际工具。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生都在利用其玩游戏、QQ、微信、微博。据有关资料显示,高校德育工作者采用多种类型的通信工具发布各类校内外信息,利用一些积极向上的文章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斗志,疏导学生心理,收到原始信息的学生达到86.7%以上,可见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广度。另一方面,加深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平等、直接、方便、快捷和高效。

(三)新媒体强化了大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媒体的出现提升了“90后”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形势的关注度,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较高的社会责任意识。教师通过朋友圈、人人网新鲜事、空间说说等微平台与学生交流,更多的学生希望在这些平台中了解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和热点事件。他们认为新媒体传播快、范围广、方便快捷,更好地满足了他们的诉求。

三、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引领带来新难度

随着各方面信息资源的介入,受教者往往先于授教者对其的接收。虽然大学生大都步入成人期,但心理仍未发育完全,在面对一些诱惑时,往往感到茫然,不能抵制,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存在一定缺陷。如网络中出现的非主流和不健康的非法信息以及未经筛选的海量信息浏览,极易可能对他们的思想造成不良影响。部分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的世界,导致他们不思进取、好吃懒做的行为习惯,社会责任意识差,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往往选择逃避。

(二)新媒体对德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下,“90后”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及交流方式都出现了较大的转变,这就意味着高校德育工作者需要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特点以及新时代特征进行德育工作,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思维特征吻合,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地进行学习,与时俱进,提升自身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立于新媒体制高点,将德育工作者的主导权充分体现于新媒体时代,使正能量的传递布满整个媒体网络,以强化教育实效。

三、大学生德育工作应对措施

(一)转变德育工作者思想观念

对于新媒体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端正教育理念,将传统的教育方式及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创新思想,将大学生德育工作充分落实。要秉持积极的工作态度,以较高的工作责任心热情主动学习和研究新媒体的变化,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

(二)建设高素质德育工作队伍

高校应根据新媒体时代的要求进行改革,不断对德育工作队伍进行完善化建设,从而提升德育师资力量,形成一支强大的高素质德育工作队伍。

(三)完善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

高校德育工作工作者应全方位搜索教育资源,建立教育平台网站,如学校教育、社会监督、家庭疏导、自我提高等媒体网站。利用多种方式构建立体教育网络,使其不但向完善化、规范化方向迈进。面对新世纪新形势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应与信息行业形成友好链接方式,双向融合形成统一战线,促进信息行业与思想教育工作双赢的高效联动效应。

参考文献:

[1]林婧烨,焦信敏.“微时代”下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2):68-72.

[2]刘毓.手机媒体视域下移动教育管理探析: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12(11):50-53.

[3]高紫薇.借助新媒体提升“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5):42-44.

[4]岳鑫.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胡樱.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6]王梓君.新媒体环境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6):81-83.

[7]丁惠娜.积极心理学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5.

[8]郑晓玲.有针对求多样寻平等讲原则:谈多方位进行“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外企业家,2011(22):247-248.

[9]胡德平.“80后”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探索:基于对“90后”大学生思想发展需求的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7):79-84.

[10]孙云霄,李瑞军.论新媒体时代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164-165.

责任编辑:仲耀黎

收稿日期:2016-03-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宿州高校为例”(编号:sk2016A1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向阳(1976-),男,安徽宿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陈云玲(1970-),女,安徽砀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6)04-0040-02

猜你喜欢

视域德育工作德育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