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产品碳足迹量化与标注体系的特征分析*

2016-03-15赵立华

关键词:足迹标签规则

赵立华

(湖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日本产品碳足迹量化与标注体系的特征分析*

赵立华

(湖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全球气候变暖是环境问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问题。日本作为全球气候变暖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其中卓有成效的措施就是不断完善产品碳足迹的量化与标注体系。文章介绍了日本产品碳足迹量化与标注体系的建立背景及其内容,分析了其体系特征。我国作为碳排放的最大发展中国家,目前尚处于产品碳足迹量化与标注的研究准备阶段,日本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产品碳足迹;碳标签;日本;量化;低碳经济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源于1996年Wackernagel发表的“Our Ecological Footprint”,是指某种活动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的CO2排放量。[1]碳足迹可分为国家、企业、产品和个人四个层面,其中产品碳足迹(Product Carbon Footprint,PCF)应用最广。PCF量化是指用一定的核算标准计算产品各生命周期的CO2排放量。[2]PCF标注就是碳标签(Carbon Label),即显示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CO2排放总和的标签。[3]碳标签标注的指数越大,意味CO2排放量越多;碳标签标注的指数越小,意味CO2排放量越少。

PCF量化与标注最早出现于英国,随后美国、德国、瑞典、日本等国也陆续开展相关行动。我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一旦全球开始普及产品碳足迹量化与标注,我国出口产品很容易遭遇此类贸易壁垒。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才起步,开展相关实践工作的企业也很少。日本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PCF量化与标注体系,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模式。

一 日本产品碳足迹量化与标注体系的建立

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潜在威胁正引起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切。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153个国家于1992年6月签署《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约》要求:在2000年发达国家应把CO2排放量降回到1990年水平,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CO2的排放量。东亚东部海洋上的群岛国家日本,其观测点的长期观测结果表明,最近100年来日本非城市地区的温度已经上升1 ℃,城市温度已经上升2 ℃以上,“热岛”效应明显。“热岛”效应直接导致海平面的上升,也将导致日本约2/3的陆地面积被海水吞噬或淹没,日本的农、渔、林业发展和国民的生存环境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4]因此日本积极参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努力推动《京都议定书》的制定和生效,同时在国内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减少碳排放。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发表题为“低碳社会与日本努力”的讲话,宣布日本2050年碳排放量将在2008年基础上减少60%-80%。随后发布并实施“实现低碳社会行动计划”,其内容之一就是量化产品碳排放,并在产品上加贴碳标签,通过“可视化”方式向消费者明示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以此限制碳排放。2008年4月日本经济产业省(简称“经产省”)设立“碳足迹制度实用化、普及化推动研究会”,并召开“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显示与评价规则研讨会”,成立“碳足迹制度国际标准化对策委员会”,10月“经产省”发布自愿性碳标签试行建议,12月中旬确定碳排放的量化方法和统一的碳标签图样。2009年4月日本颁布《PCR 规划草案注册及PCR 认证规则》和《TS Q 0010-2009日本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南》,为产品碳足迹的量化与标注规定了一般原则。[5]同年8月实施《日本碳足迹标识制度》,对TSQ 0010 中关于碳标签的详细信息作进一步补充。

总而言之,日本PCF足迹量化与标注体系的建立,是客观因素与主观条件双重约束下的必然选择。

二 日本产品碳足迹量化与标注体系的内容

(一)确定产品碳足迹量化的对象

TS Q 0010规定需要纳入PCF量化的对象包括《京都议定书》要求减排的六类温室气体:CO2、CH4、N2O、HFCs、PFCs以及SF6,其中量化的主要对象是CO2,因为碳排放首先是排放CO2,因此本文将温室气体排放简称为碳排放。

(二)采用生命周期评估法核算产品碳足迹

生命周期评估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主张从产品的采购、运输、加工、销售和善后等各个阶段,计算并评估该产品的碳排放。[6]LCA法有自下而上(Bottom-up Based)过程分析法和自上而下(Top-down Based)的投入产出分析法。[7]日本主要采用LCA法来核实产品从摇篮到坟墓全过程的碳足迹。

(三)确定碳足迹的产品种类规则

不同种类产品的生命周期及环境影响各不相同,同一类别的产品需要制定相应的产品种类规则(Product Category Rules,PCR)。PCR是指在一个已定的方法论内,对某一产品或产品类别的碳足迹计算规定特殊的规则和假定。日本采用循序渐进方式,先后制定了73类产品的种类规则,绝大多数为农产品、电器类产品。PCR不仅可以保证数据和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而且保证了同一种种类产品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具有可比性。PCR成为日本建立碳足迹体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四)制定产品碳标签的三原则

TS Q 0010制定了产品碳标签三原则:第一,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必须明确标示出来,便于企业和消费者了解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交通运输、使用到回收过程的碳排放。第二,标示产品碳足迹的企业应主动从各个环节把控碳排放量,但不强制规定其减排的具体数字目标;第三,制定统一的碳标签图样。

(五)选择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作为产品碳标签的审定机构

PCF的审定是指对产品生命周期水平上的测度,属于自下而上的碳核算体系,是由独立的认证机构对产品碳排放量进行证明,是否符合相关低碳评价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要求的一项评定活动。第三方认证机构独立于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可靠的执行认证制度的必要能力,能够客观公正地从事检测盘查、核实数据来源和计算过程,确保信息的有效可信。

三 日本产品碳足迹量化与标注体系的特征分析

(一)制定明确的实施目标

2004年日本在“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中,明确制定了2050年实现低碳社会的目标。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以政府名义提出著名的“福田蓝图”,再次提出“低碳社会是日本发展的目标”。日本产品碳足迹量化与标注体系的建立主要围绕这一明确目标进行:第一,督促企业积极行动起来,促进企业碳排放的透明度和可信性,鼓励企业将碳减排纳入企业的考核目标,鼓励其承担减排的社会责任。第二,让消费者清楚无误的获取产品碳排放的信息,引导消费者从日常消费细节做起,选购低碳产品,促进消费者低碳消费方式的形成。

(二)加强政府引导

日本在PCF量化与标注方面实现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穿针引线”,政府引导渗透到各个方面,从企业到家庭,从家庭到个人,从生产到流通,从流通到消费,从行动目标到法规,从法规到政策,都发挥着政府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为促进产品碳足迹的落实,2008年7月日本内阁出台《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其主要内容就是在202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捕捉及封存技术(CCS)的应用,制定指导标准,从2009年开始试行商品从制造到使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标注,为实现“低碳社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9年4月日本政府公布《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强化低碳经济的发展。2010年7月“经产省”根据试点计划的民众意见反馈进行修改,规定了碳标签的评估规范和标识方法。日本政府逐步出台政策和法规,引导和鼓励企业广泛采用各种先进节能减排技术与新能源技术,实现低碳生产。比方制订奖励措施,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财政补贴等措施,对开发低碳产品、综合利用自然能源、投资低碳生产流程的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日本政府同时辅以宣传教育,引导人们自觉参与低碳消费方式。

(三)制定完善的产品碳足迹评估规则和标准

2008年日本颁布了建立产品碳足迹体系的两个指导性文件:一是《产品碳足迹基础方针》,确立关于温室气体计算和沟通方法以及产品碳足迹其他计划的基本框架,强调了产品类别规则(PCR)的重要性。二是《产品类别规则制定指南》,提出产品类别规则的原则、标准和程序。2009年4月“经产省”公布TS Q 0010标准,作为产品碳足迹评估和标示的通用原则。随后几年陆续出台一系列细则,如《PCR 草案注册及PCR审核准则》、《产品碳足迹计算和查证的沟通准则》和《碳足迹标识准则》、《PCR 草案注册和PCR 审批规则》、《关于碳足迹计算结果核查和表示方法的规则》和《碳足迹标签办法》等细则,规定PCR注册和审批的程序以及碳足迹结果核查和表示方法,统一碳标签的式样、颜色、尺寸、标注信息等要求,全方位系统配合 TS Q 0010 通则标准的实施。

(四)采取试点方式逐步推进

日本从2008年着手产品碳足迹试点项目,并将其作为一项国家项目进行推进。2008年日本30家企业参与了由日本政府经济贸易、工业部门一起组织的示范试点项目,这30家企业在2008年12月的生态产品展销会上展示了其碳足迹标识产品。2010年“经产省”根据实情完善修订基本规则,建立有关试点项目的委员会。2011年日本全面总结并公布正式的碳足迹标签制度。2012年3月试点项目顺利结束,项目执行期间,共通过了73项产品类别规则,有495项产品(约100家企业)通过了产品碳足迹评估,其中食品和必需品占较大比重。示范试点项目的启动,不仅积累了关于碳足迹产品类别规则查证和产品碳足迹核查的专门知识,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8]而且快速提升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碳排放信息的双向交流频度,战略意义重大。

四 研究结论与建议

我国正处于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来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能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已明显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如何建立经济、清洁、高效和可持续的能源保障供应体系,如何推行产品碳足迹评价和碳标签认证工作,已迫在眉睫。与日本相比,PCF的量化与标注工作在我国无论是在政策还是立法层面都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虽然日本的这些做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发展现状,但仍然可以借鉴其经验,结合国情积极开展我国相关方面的研发和实践工作。

(一)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要尽快制定国家发展产品碳足迹量化与标注的战略规划,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产品碳足迹量化的目标、统计和考核指标、以及保障措施等。政府应根据发展形势,拟定相对和绝对的碳排放总量限制指标,创立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量化指标以及相应的政策。同时加大政府科研经费投入,全力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优惠信贷、生态补偿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引导重要资源向减排产业、低能耗企业集中,为推进我国PCF量化与标注体系的建立善保驾护航。

(二)强化市场对企业的推进作用

PCF量化与标注体系的建立,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企业是市场主体,是生产者,也是能源的消耗者,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又排放各种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各国都在实施“低碳发展模式”的转型,推行相关的低碳相技术标准、碳标签和绿色认证等,尤其是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影响,发达国家的很多消费者对环境的态度很积极,绿色意识已经深深扎根,会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绿色消费,对标注碳标签的低碳产品的溢价接受程度大于15%,因此,开发低碳经济已被视为人类社会的第五次工业革命浪潮,并将极大的改变世界贸易的格局。所以从长远生存和发展角度,我国企业必须顺应绿色潮流,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绿色生产,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

(三)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在数据的收集、积累和分类上比较齐整和准确,比较了解国内和国际的发展动态,政府要充分调动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和积极性,分配和制定各行业的量化节能和节能减排目标。各个行业管理部门和协会组织有了硬性的量化指标,就可以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来想方设法推出本行业的具体的节能目标、措施和落实办法。

(四)采取渐进方式启动部分产品的碳足迹评价和碳标签认证工作

所有产品在原料、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置过程中都会产生碳足迹,理论上说所有产品都可以纳入碳标识范围。但是受制于我国技术能力、管理水平、行业自律、市场成熟度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等分布不均衡的现实条件,可以创造性的采取渐进方式,选择典型地区、典型城市和重点产品进行PCF量化与标注试点,确保低碳产品认证制度的可操作性。比方广东是乳制品的消费大省,也是生产大省,可以专门针对巴氏杀菌乳研发乳制品的种类规则,逐步启动巴氏杀菌乳产品碳足迹评价和碳标签认证工作。

[1]Wiedmann T,Minx J.A definition of carbon footprint[J].ISA Research Report,2007(1):1-7.

[2]Hertwich E,Peters G.Carbon footprint of nations:a global,trade-linked analysis [J].Environmental Scienceand Technology,2009,43(16):6414-6420.

[3]陈洁民.碳标签:木材工业国际贸易中的新热点[J].对外经贸实务,2012(2):93-95.

[4]国立环境研究所.温室化的新证据和可预料的严重影响[M].日本环境省印发,2001:10.

[5]Japanes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TS Q 0010. General Principles for the Assessment and Labeling of 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S].

[6]马岩,刘尊文,曹磊,等.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与完善我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1):67-69.

[7]Wiedmann,T and Minx,J.A Definition of“Carbon Footprint”.ISAUK Research & Consulting[R].Research Report 2007.

[8]Japanese CFP Pilot Project CFP Verification Scheme Committee.Report on the CFP Verification Scheme Committee summary of Three-year Discussion[R].Tokyo:VSC,2012.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uantization and Labeling System of Carbon Footprint of Japanese Products

ZHAO Lihua

(School of Business,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411201,China)

Global warming is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problem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s a country with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warming,Japan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methods to develop low-carbon economy to cut emissions.The most effective one is to improve the carbon footprint quantization and labeling system.This paper has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and content of Japan’s carbon footprint quantization and labeling system,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s quantization and labeling system.As the largest greenhouse gas-emitting nation,China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preparation for carbon footprint quantization and labeling system.Japan’s successful experience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peeding up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carbon footprint quantization and labeling system.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carbon label;Japan;quantization;low-carbon economy

2016-01-12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1YJAZH124)。

赵立华(1970-),女,湖南双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贸易与环境问题。

F202

A

1671-1181(2016)03-0020-04

猜你喜欢

足迹标签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成长足迹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足迹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标签化伤害了谁
科学家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