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美术教育中引导性教学模式研究

2016-03-15郝非非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引导性美术理念

郝非非

(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 内蒙古集宁012000)



高等美术教育中引导性教学模式研究

郝非非

(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 内蒙古集宁012000)

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文化的不断提升,人文精神追求不断进步,对于美来说,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理念,从远古时期的刻画技术开始,人们就开始使用美术,并有效地进行美学的传播,在文化不断的更新中,针对美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研究问题,美术不光可以展现人们日常的生活状态,还可以进行人与人之间情感传播。在现代开放的文明社会中,体现美术行为具有了同科学行为、哲学行为平等的身份地位,并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得到了传承;以高等美术教育中“引导性”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高等美术教育; 引导性; 教学模式

在当前的社会文化渲染下,全世界的文化思想和相关的艺术面貌都发生了极大地变化,知识型的经济理念已经逐渐被创新型的经济理念所替代,艺术氛围也因为这种创新得以扩散,这些繁多的社会因素,都提升着美术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挑战难度。在今后,美术的学习者也会有更多美术项目的选择,但选择之下,也承载许多的压力。针对当前高校的美术教育来说,想要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既发挥出美术本质的重要性,又可以在课程中能合适地保留出美术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教育,这两种观念的结合就是改善之前美术学习状况的重要标准。在美术教学中,应该以引导性的教学理念为主线,进行美术相关知识的引导与教材有机的融合,体现因材施教的方针。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体现美术教学人性化,结合相关学生的性格特点,充分地利用每一位学生自身的审美感知能力。在这样的教育前提之下,才能既兼顾到学生的文化背景水平的学习,还能完善相关美术专业课知识的获取,发挥引导性教学的客观效果。

一、当前的高等美术教育现状

由于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相关美术教育的刺激下,高校中美术教育将要迎来新的发展格局。当前美术教育还是处在需要完善的发展阶段,美术教育的作用在高等教育的体系中是无法取代的,在高等美术教育地过程中,应该全面地考虑学生在高等学校教育中所需状况,并持有一个严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该科目的进行。在高等学校众多学科中进行美术教育的教学,还要同时满足提升理论知识,完善多学科的学习目标,正确塑造学生价值观、美学观等众多问题,针对高等美学的教育来说,无疑就是比较重大的问题。在现有的艺术类大学的美术教育中,针对美术教育的观念多数是停留在培养学生的观察造型能力,了解美术学科的发展历史,

各个绘画流派及其相关的代表人物作品。在这样的美术教育观念之下,学生们对美术方面的学习就会转变为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的学习氛围,十分不利于学生学习美术感知性的培养。在国内各大美术院校中,据不完全统计,美术学科的设置一般都是一年级艺术理论,二年级艺术理论与教育理论,三年级实践学科,四年级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从教学的科目中看,美术相关院校确实对美术知识的传播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但是,在基础课堂上,针对美术教育的原始目标问题却未得到完善。其实,在美术院校中,学生们在大三年级的实践课程中,并未对美术的实践性有全面的重视,这样状况的产生,导致学生在大四毕业的时候才真正认识到松懈的学习状态使最后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难以完成。针对这种问题的改善,应该在学生大学的阶段进行一次学习状态的正确审视和回顾,方便于学生自身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应当掌握的知识结构的差距,这样的总结,不仅对每个学校的美术构建系统有较大的提升,对学生的艺术规划,职业规划也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

二、高等美术教育中“引导性”教学必要性

在当代美术教育的运行模式中,美术的理念变革和现实的社会状况是息息相关的,这两种相互交融,导致现实的经济体系也从知识型的经济体系向技术型的经济体系进行完整的转换,这种交织的结果就会给不同阶层的人进行更深层次概念的传播。针对高等美术教学而言,美术教师在学院给学生授课时,主要就是以讲解为主。在今后高等美术教学发展过程中,应该完善学生自我认知美术学科的过程性引导,并有效地构建学生自身的艺术性语言。这样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使学生获得艺术的创造能力,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被动性转变为积极主动性。

美术教学自身就带有解放性的思维理念,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突破之前的教育观念,在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中,进行双重的转换,学习本就是一件相互沟通的过程,只有学生和教师都变成高等美术教学课堂上的参与者,这样才能将美术的精髓融合到课堂的内容之中。在现在的高等美术教学发展趋势下,学习美术的学生与之前相比,提升了自身的获取能力,规范了相关的美术知识理论结构,现在学院的教师也从之前的教授者渐渐地向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换,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到相较于比较平衡的课程指导关系。

在现在高等美术的教授过程中,由于受教的学生都处在人生观、价值观未完善的时期,相关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不仅仅注重学生的技能知识和专业能力,还应该重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因材施教的方针理念。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教学,使学生在课程教学的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发展潜能,提升美术学科的专业知识储备。

三、高等美术教育中“引导性”教学模式分析

随着现在美术教学的范畴在不断的扩充,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使得美术教学在教学模式中,不得不寻找到灵活而又严谨的教学方式。这种培养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改善自身学习美术的方法,也可以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寻找到比较合适的平衡教学实践理论,更好地展现美术的技能显现以及相关的美术理论主张关系。作为一名高等美术的教学工作者,在美术教育中,应该使用综合的课程理论体系进行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行为展现。将美学的宗旨在课程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将课程的单项“教”转变为多项的“引导”。

在现有的高校状况下,高校的美术教育主要关注的就是学生的创作技术的精神,但是,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忽略的就是学生自身分析美术的能力。其实,在分析美术、讨论美术中,这样的过程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对艺术的理解。学生应该在学习美术的相关文化中,挖掘出当时的文化背景,并有效地进行技能的拓展学习。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正确解读美术自身的内涵,并同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及时地纠正学生中对该作品的认识不足的地方。通过这种引导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的在课程中展现美术学习的互动性和灵活性。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艺术氛围的构建。

在这样一种以引导性为思想主线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这种教学氛围的培养可以有效地鼓励学生寻找自身的独特角度,以自身特有的眼光去发现美术技术中的问题,提升学生不断地通过实现自我想法的习惯去验证问题的答案,不害怕在学习中提出的错误观点而受到的指责。作为高等美术教学传播者,应该积极地将学生们引导到实践的过程中去,建立学生们学习的实践意识。这种教育环境的培养,赋予学生们在美术观点上自由的表达习惯,更加深了学生对美术自我意识的建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完全的信任,使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挖掘美术学科的精髓。高等美术教学的引导性教学模式给予了在教学活动中所有参加者的开放的沟通空间,这样的沟通模式才真正提升了高等美术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沟通模式的建立也可以有效地促进美术学习的相互交流与沟通的状态,使学生们在当代的美术教学中得到自身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更符合现在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相关的教学理念的体现。

四、结语

高等美术教学的引导性教学模式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也需要相关的教育部门进行广泛的推广。教师的身份转换,可以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美术教学知识吸收中,也可以更方便学生们进行专业知识的理解,引导性的教学理念将教师与学生划归到同等的位置中。在这样的美术教学的体制下,站在美术教学的一线位置的教师应该考虑到怎样将美术教育的资源与现在的实际社会状况相关联,以此达到美术教学的目标。

[1] 姚玳玫.中、美高等美术教育的比较及思考——“对话:中美视觉艺术高等教育比较”研讨会纪要[J].美术观察,2014(1):147-148.

[2] 秦嗣英.黑龙江高等美术教育的整合与发展——俄罗斯高等美术教育的吸收与借鉴[J].学理论,2013(14):395-396.

[3] 冯民生.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文化自觉[J].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12(3):5-7.

[4] 袁敏,韩芳.试论高等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商,2013(11):292.

[5] 罗晓飞.羌族民间美术资源融入高等美术教育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2(5):92-94.

[6] 张自然.高等美术教育中国美术史课教学浅谈[J].华章,2011(30):210-211.

2016-07-04

郝非非 (1972-),女,内蒙古集宁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学,电话:13947431860。

G652

A

1671-4733(2016)05-0065-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6.05.018

猜你喜欢

引导性美术理念
引导性反馈在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评价研究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引导性反馈在护理模拟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护理教育中引导性反馈方法的研究进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基于消费心理浅析产品对用户引导性的实现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