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

2016-03-15吴迪杨永利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

吴迪 杨永利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各社会形态下的发展

(一)奴隶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最早始于原始社会,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现则是在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在奴隶社会出现了阶级之分,即奴隶主和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掌握政权,控制教育,使教育为其利益服务,因此,才有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重在灌输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为巩固其统治而服务。

奴隶社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行政机构,皆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夏朝在君主之下设“四辅臣”,辅助掌管思想政治教育等政事。商朝设师、保,作为君主的教养之官,另有太师、少师、长老等肩负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管之责。到西周思想政治教育的行政机构已分为中央和地方,中央的教育行政机构由天官负责,司徒负责全国地方的教育行政机构,下设乡大夫、乡师、州长等行政官员,支持地方学校,西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地方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奴隶社会,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不容小觑。

(二)封建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封建社会,各个朝代都制定文教政策。先秦时期的法家——商鞅提出“壹教”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目的是通过统一文教实现统一视听。韩非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全国范围设吏师,以保证法治教育在全民范围得以实行。汉武帝时期的儒家,董仲舒从大一统的观点出发,提出了“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宋太宗赵光义主张利用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稳定封建秩序,提出“兴文教,抑武事”的政策。综合分析,各朝代的文教政策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功能,对当时各朝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性意义。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

资本主义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资产阶级学者认为任何社会统治者为了证券巩固,必须紧密围绕保持制度完整性,把思想观念成功灌输到公民脑海中,事实上,他们已经以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名义从事了大量的具有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资产本主义国家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制定了一定的方针政策。1945年,为号召全国教师向学生进行反共主义的教育,美国联邦教育局对此组织编写了一本书——《对美国民主的热忱》。另外资本主义国家重视教育立法,以立法的形式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内容。英国于 1944年制定的《白特勒法案》,明确规定学校必须进行宗教教育。法国于1968年制定的《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规定院校领导和大学校长的权力。日本 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都明确规定了教育目的。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

前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苏共中央和政府统一领导,实行集中管理。前苏联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工作还重视教育监督和咨询的作用。

中国在政治革命和经济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全党进行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①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由党和中央委员会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同完成对思想教育理论的修改和确定。此外,我国思想教育还注重法治方面的建设,大力进行法治思想教育,坚持依法治国理念,规范法治社会秩序。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新中国成立后,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党采取了很多措施,并且制定了许多制度。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比较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保障下,得以顺利进行。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思想政治教育

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让我国的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注意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开启了以后思想教育理论发展的先河。但是,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是片面、零星的,甚至有歪曲的一面,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于是中国的有识之士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并传播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率先从正面系统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为中国人开始正式的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开启了先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以及其与工农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民主革命时期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思想政治教育

这一时期的中国,面对着“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无数的英雄豪杰奋起反抗。孙中山同志在追求中国民族独立、富强的道路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习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思想并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为我国的思想教育理论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思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革命形式的发展,党内出现了“左”倾思想和右倾思想,这都严重阻碍着我国革命的进程。于是我党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和原则,积累了宝贵和丰富的经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指导。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②于是,丰富了思想教育理论的内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在此期间,中国革命还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根据革命形势发展阶段的不同和该阶段历史任务的不同,我党对思想教育也确定了不同的内容,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宣传我党的主张,指明革命的方向是实现共产主义,并通过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使人民群众了解国情。又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我党理论体系形成的开始阶段,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土地革命、军队建设等问题展开,使思想教育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利益。期间毛泽东同志也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思想教育是围绕着民族统一战线展开,解放战争时期则侧重于新中国建立等内容,期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思想教育理论随革命阶段而不断发展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完成这思想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三)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依据新的社会现实,思想教育理论也随之不断发展,分别体现在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政治教育等方面。在此期间,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理论,为思想教育理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如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思想教育理论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后,对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思想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国家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科学的回答了要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据此展开了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创新发展和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开始施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从而活跃了市场经济,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其次,生产力的发展首先要依靠科技。思想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我国理论内容又一发展与创新。再次,思想教育发展是社会稳定发展的保障。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两个凡是”等思想,文革时期有把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思想丢弃。针对这样的现象,邓小平提出要拨乱反正,培育“四有”新人等,他多次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要建立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

时代发展至今,客观现实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应有新的创新。新时期下,习近平同志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理论支持。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有力的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思想教育的入侵和负面影响,对防止西方资本的思想意识同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确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容后,国家又大力倡导对其内容的翻译工作,将我国的价值体系即代表无产阶级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意识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出去。从意识形态角度向全世界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和弘扬,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点和最新理论成果有着丰富的内涵,即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的意义要比解决问题的意义更为重大!那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思和提问就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家层面要理解和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又一次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对理论的反思与提问。当然,在对思想教育理论探索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联系“三反”,即“反西化、反分化、反和演”,与此同时要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理论发展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其理论发展的具体内涵不同,但是二者绝不是孤立的。

首先,他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就不存在有效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教育是以理论为支撑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实效性的发挥、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同样也离不开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又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起着领航,以及理论支持的作用。思想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思想理论、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对个体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从而使个人具有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规范其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教育实效性的发挥离不开理论的支持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发展的最普遍、最有效形式之一,也是发展理论,创新理论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次,思想教育与理论发展又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理论的发展需要在思想教育的形式下,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推进。而任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都不能够脱离理论的支持,任何不同社会形态和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依靠理论的发展,否则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空洞、形式化且无意义。反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再好,没有适合的理论内容,没有及时地进行理论发展创新,也同样会影响内容的宣扬。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是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服从于理论的发展,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依赖而存在的。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党取得革命胜利、维护胜利果实的重要保证。认真归纳和总结我党的思想教育理论,不断促进理论进步与发展不仅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加深对我国思想教育内容的认识,更有利于在新时期开展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深化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论的认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良好条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1999年9月29日.

②《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