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影响及实践路程研究

2016-03-14张睿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哲学

张睿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影响及实践路程研究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整个中国社会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接受、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指导。在中国人民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自身也获得营养并得到丰富与发展,具有了中国特色。因此,中国人民接受、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 中国化 影响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也是由一定的世界观所决定的方法论。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每一次成功,都伴随着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理解、运用与发展;而遭遇的每一次挫折,究其原因,也都可以看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则的曲解与背离。

1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实践性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特点至关重要。马克思在自己的哲学思想形成之初就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性这一根本特点内在地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方向,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1.1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研究的重要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特点,使得马克思、恩格斯更多地关注哲学思想的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实际运用,而对这种哲学的系统表述关注不够。由于把改变世界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写了许多哲学著作,但他们从未以哲学家自称,甚至从未想到要做哲学家或者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1845年开始写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论战性著作,而且在他们生前始终未能出版。

被许多人称作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标志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只是用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和提出自己一些基本思想的1 1个要点。这些要点言简意赅,留下了巨大的解释空间,对其确切含义人们至今争论不休。在此之后,关于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我们只能在《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济学、历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或他的读书笔记中去寻找。

1.2实践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新社会建设的实践,所以对它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理论进展,也不是哲学家们的理论兴趣与学术研究,而是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需要。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后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它的发展进程都和各个具体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1.3革命领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列宁也说过:“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按他们的社会地位来说,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影响因素

如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实践性特点出发,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我们就会看到: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从自己的国情与实际需要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加以选择,并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使之具有中国特色。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这种理解,没有把它看做对既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单接受和运用,而是突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这一过程看做主体与文本的相互作用。

2.1文本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首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选择,作为选择对象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文本自然十分重要。此外,整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进行的,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也必然受到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

2.2内部客观因素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从自己的实践需要出发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选择、运用与发展,对它产生影响的,除外部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国内部的各种因素,首先是内部的客观因素。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要把这样一种理论运用于中国,使它中国化,必须实现其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中国的实际即中国的国情,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无法选择并必须面对的客观环境,它与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的那种环境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路程

在中国革命的每一个阶段,中国的国情以及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任务,都有很大的不同。与这些阶段相适应,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化”作了不同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3.1以实事求是为基本精神的毛泽东哲学思想

在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哲学著作开始以中文出版,苏联、El本等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版物被介绍到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与空想社会主义、实证主义等同样来自西方的思想展开激烈的思想斗争。

这一历史选择的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然而,这时的中国共产党还不懂得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理,在思想上、政治上缺少独立性,马克思主义还没有真正化作中国的理论。是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内的先进分子明白了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个道理。在此之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准备阶段。

3.2受唯意志论严重影响的毛泽东晚年哲学思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随着地位的变化,共产党人面临的任务也由夺取政权变为利用政权改造旧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手中有了政权,使理想变为现实的时候到了。党的领袖毛泽东出身农家,成长于旧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之中,既有农民的务实态度,也有农民缺少科学理性的局限。1958年,他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讲到中国的“一穷二白”时这样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把整个中国视为一张可以在上面任意书写或绘画的白纸,体现出无比的乐观与自信。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治生活中经历了正确路线与“左”倾路线的激烈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同样贯穿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较量。不论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还是文化领域,包括哲学领域,在这场斗争中日渐占据上风的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这一阶段的最后成果,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其主要体现是毛泽东晚年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脱离中国的实际,表现出严重的唯意志论倾向。它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曲折。

3.3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方向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化大革命”的彻底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人最终告别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和极“左”路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入第四个阶段。出于解放思想的需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被作为响亮的口号提了出来。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在呼唤一种高举人道主义旗帜、弘扬人的主体性的哲学,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为没有突出人的主体性而受到批评,被认为是属于尚未反映马克思所完成的哲学革命的旧唯物主义。

4结论

这时,人们惊喜地发现,马克思的早期著作是一座真正的哲学宝库。在这些著作中,马克思从人道主义出发,对资本主义的不人道现实发起猛烈批判。马克思的全部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的最大不同之处,不在于实现了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结合,而在于把实践作为人所面对的现实世界的基础,在于他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突出人的主体性,也是对人道主义的弘扬。出于这样的认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中文新译本于1979年发表之后,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前所未有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解释。到80年代中期,进而形成一场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热潮,虽几经曲折,至今依然不衰。

参考文献

[1] 陶德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理解[J].中国社会科学,2014(01).

[2] 张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全国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综述[J].江汉论坛,2015(12).

[3] 何萍.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性——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源流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06).

[4] 汪信砚.倡导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范式[J].河北学刊,2013(06).

[5] 姜长青.200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J].学习论坛,2015(02).

[6] 宋镜明.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7] 龚界文.党的十五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综述[J].探索,2014(03).

[8] 杨楹,王福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要“范式”之比较[J].教学与研究, 2014(02).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