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探析

2016-03-14朱钰

考试周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发展建议现状

朱钰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注重组织形式多元、加强社会协同、多渠道筹措经费、实现项目化管理、呼吁立法执法保障、完善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促进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建议,对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 现状 发展建议

“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出于自愿,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财富等贡献社会,不以获得物质报酬为目的,而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和提高公共事务效能为己任所从事的各项活动”[1]。自1993年12月共青团中央推出“青年志愿者”活动以来,大学生作为青年主体活跃在多条服务战线上。当下,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志愿服务队伍的主要力量,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

一、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现状

近些年来,通过政府、高校、社会、新媒体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等品牌活动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面广,获得了广泛认可。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受到了全面、专业的系统培训,充分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传递友爱、服务他人、回馈社会,在国内外获得热烈反响。如何将这些成功的案例推广到更多的基层志愿服务,切实强化基层志愿服务效果,首先需要分析基层志愿服务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由高校共青团动员组织,学生以社团等团队形式参与服务活动,由社会机构发动的志愿服务参与量还较少,由下而上的自发活动更少。

从服务领域上看,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广泛覆盖了支教帮扶、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弱势群体服务等多领域,但是大部分服务活动并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优势,志愿者只是简单地了解而非系统培训后即投入服务活动。

从参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节假日、纪念日开展。参与志愿服务多为低年级学生,随着时间推移,原本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积极性越来越低,参与量越来越少,同一项志愿服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换新的志愿者。

二、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问题

1.服务形式单一,专业性不够,持续性不强。

目前,高校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主要集中在社区清洁、城市交通疏导、孤儿院养老院慰问等方面,不论专业背景和个人兴趣如何,被招募后集中参与单一的服务活动。一、二年级的大学生课程安排较为宽松,服务热情较高,因此参与群体较大,但是单一的服务形式加上与专业背景完全脱离的服务内容,让他们无法找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探索热情和专业技能获得认可的满足感,因此不会在同一项志愿服务上坚持参与,以致经验无法累积,志愿服务项目很难维持长久,更难做精做专。

2.志愿者管理培训比较薄弱。

大学生志愿者无论是参与团组织还是社会机构发起的服务活动,只是接受简单的培训,培训内容仅仅是在志愿服务理念、人际交往、活动流程和要求等方面,缺乏系统、专业和针对性的培训,甚至临时被招募后,只能在参与过程中自行熟悉和探索。虽然大学生被认为是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但是并没有接触社会和实践操作的经验,盲目投入服务活动的结果并不能让服务对象满意,只能被安排干一些单一的体力活,专业优势得不到发挥,以致一些大学生一开始满腔热情地投入却渐渐地失去主动性,在被动参与中很难学到实质性的知识和技能。

(二)经费保障问题

1.经费来源单一,支出不够。

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依靠劳动自给自足,本身生活开销仍需依靠家庭,不具备自我筹集经费开展活动的能力,稳定持续的经费来源是开展基层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由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有部分经费保障,其他自发参与的活动需自行解决交通费、伙食费、通讯费等。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有限的经费限制下,往往会选择一些活动形式简单而又在较短时间内凸显成效的服务项目,这类项目在特定时间内取得效果后往往不会持续投入,久而久之开始流于形式,不利于志愿服务项目的常态化与品牌化。

2.经费使用和管理不科学。

高校共青团发起的志愿服务活动给予部分经费支持,有限的经费多用于解决志愿者交通、餐饮等费用,较少用于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开发志愿服务项目。一些与社会机构合作的服务项目会有更多的经费支持,但是由于没有完善的经费管理办法,经费使用没有合理规划,以至于服务活动往往虎头蛇尾。

(三)志愿者权益保障问题

1.缺少针对性的法律支持。

尽管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布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对注册志愿者的权利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有关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的立法依然有很多空白。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纠纷、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突发事件没有明确的法律处理依据,大学生在服务期间创造的社会价值及社会对志愿服务项目的捐助没有法律保障,立法执法问题急需解决。

2.评价激励措施不完善。

大学生志愿者牺牲课余时间为社会提供无偿劳动,这本身就是一项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活动,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代表了积极的价值取向,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鼓励。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没有系统认定,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激励措施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发展建议

在分析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注重组织形式多元,加强社会协同。

高校共青团作为基层志愿服务的重要组织单位,要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搭建供求平台,争取资金支持,开发服务项目,打造特色服务基地,为基层志愿服务多元化发展打好基础。

一是发挥团组织优势,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积极宣传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的教育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在“志愿服务西部”等精品项目中积极做好人才输送,培养优秀的团干部,带动志愿者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密切与社会相关组织的联系,挖掘社会需求信息,加强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实现与社会组织的资源共享。引导大学生走进社区、街道,参与形式多样的民间志愿服务;加强与爱心传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的合作,借鉴运作模式,创新服务形式,打造精品项目。三是重视发挥志愿者组织的主体作用,扶持服务型学生社团发展。结合不同专业背景,成立各具特色的服务型社团,如依靠理学院学生成立课外辅导类社团,环境院学生成立环境保护类社团,等等。

志愿者组织作为开展基层志愿服务的主体,首先,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工作开展、宣传总结等工作流程,建立注册志愿者数据库,将志愿者专业背景、时间安排、个人服务兴趣、服务记录等详细录入数据库,并实时更新,以便根据志愿者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安排服务内容,强化服务效果。其次,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内容等信息,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及时接受服务对象的反馈,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服务,以此达到志愿者组织、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信息共享。再次,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出发,探索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志愿服务模式,发挥志愿服务的最大效能。

(二)多渠道筹措经费,实现项目化管理。

大学生志愿者无论是在参与热情还是服务能力方面都有很强的优势,应给予充分的资金保障支持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活动。针对资金的来源,高校应多渠道筹措,如通过政府财政拨款、基金会资助、企业赞助、社会募集等方式。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可以尝试网络募捐、微拍等新型方式筹集经费。

在经费使用方面,应严格实行项目化管理。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办法,鼓励学生根据专业特色自主开发志愿服务项目,以项目答辩的方式争取前期筹备资金支持。志愿组织将所获资金进行项目化管理,做好经费预算、过程控制、公开监督、经费结算等,经费合理使用于志愿者招募、培训、活动组织、建立基地等。鼓励志愿者组织打造精品化服务项目,在各类公益比赛中获得奖励经费支持。高校定期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评估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追加经费支持。让志愿组织自主规划和使用志愿服务经费,不仅能促进志愿组织提高自我造血能力,而且能使参与其中的志愿者提高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

(三)呼吁立法执法保障,完善激励措施。

针对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缺少针对性法律支持的问题,呼吁政府制定保障和规范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明确志愿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纠纷、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社会对志愿服务项目的捐助政策,等等,保障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

依托评价激励措施,为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完善评价激励机制,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办法。评价主体方面,广泛吸引社会相关组织、志愿者组织、志愿者自身、服务对象参与到评价中,全面征集意见,综合把握服务情况。对服务效果的评价要遵循客观原则,既要衡量志愿服务的整体效果,又要注重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能力的体现和作用的发挥,实行各阶段跟踪评价。评价办法要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以制度的方式确定。其次,要建立专业评价队伍具体落实评价工作。评价过程要公开公正,接受监督。再者,要点面结合表彰激励。根据评价结果,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表现良好的志愿者给予学分认定、评优评奖优先考虑等激励措施。在面上激励的基础上,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项目进行专项表彰,并将优秀项目和个人事迹广泛宣传,树立典型传播正能量,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

参考文献:

[1]年胡凯,杨欣.论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2010,(2):28-30.

[2]王泓,邓清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状况与长效机制的构建—基于全国性大型问卷调查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12,(8):46-50.

[3]黄艳.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4,(2):93-97.

[4]王宏,李晓军.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176-177.

[5]刘素婷,王宏.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26):183-184.

[6]胡燕青.集体行动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保障机制探究[J].学术论坛,2014,(11):164-168.

[7]张红霞,张耀灿.文化多样化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影响及对策[J].社会科学家,2014,(6):10-14.

猜你喜欢

发展建议现状
民办高校秘书工作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