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导向教学法下的生物教学实践

2016-03-14谭启德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行为导向生物教学新课程改革

谭启德

【摘 要】阐述从学生学习行为改变入手,从学生这个“主体”展开研究,开展行为导向生物教学实践。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行为导向 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115-02

在我国,行为导向教学应用于职业教育方面有不少研究与实践,但是,应用于基础教育如生物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目前鲜有报道。

新课标改革进行多年后的今天,在老师如何“教”得好的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在学生如何“学”得好方面却少有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老师怎么教,都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学生的素质、能力、成绩提高了,也才说明我们的教学有了效果。哲学理论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对于教学来说,老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内因。目前“传授型教学”形式仍然占领着新课改背景下的主战场,这种“传授型教学”内的教学改革只能说是小修小补,其效应已被限定。若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得从学生学习行为改变入手,从学生这个“主体”展开研究。“行为导向”教学法能较好地改变学生的学法,让学生发挥出学习的主体性。

我们知道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更多地研究学生如何学得更好。学生的学习是继承前人文化成果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做”主动去发现有价值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问题,然后通过认真听课,请教别人或查阅资料等有效方式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在一定的导向下开展学习活动,从而主动地获得知识。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学改革思想,其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体现这样的理念:(1)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出发,从原来的注重研究“教法”到注重研究学生的“学法”,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地自主学习。(2)更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引领学生发展。在这一点上,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且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3)在学习过程中,尽量让学生“看听说读写悟”多重并举,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4)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学习,懂得利用身边资源(老师、同学,参考书)和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并以此提高学习效率。(5)通过多渠道发展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通过让学生上台展示、演讲辩论来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把自己的知识内化为能力。

一、具体实施行为导向生物教学模式

笔者以高中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6章第2节中“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例,实践行为导向生物教学模式,现将具体的教学过程阐述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概述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并列举出相关内容。

(2)说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收集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2)关注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意义。

2. 教学难点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思路

从传统文化出发,以道家文化作为切入口,阐述我国几千年来一直都是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中国人把五谷杂粮为主的饮食习惯为例,说明以植物为食的食物链是最短的原因,它可以减少对生物资源的浪费,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以我国现有的相关政策为例,说明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以我们的科学家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为例,说明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二)认识基因的多样性

师:[过渡]可见,我国的生物种类是极其丰富的。这说明我国是非常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正是因为如此,“我国才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出示资料]例如,我国伟大的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展示图片][播放视频]

师:分析总结。

(三)认识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师:[过渡]同学们,每一种生物都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生物与无机环境所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什么?

生:生态系统。

师:让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我国有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播放视频][出示资料]例如:(1)广西松毛虫爆发成灾的案例。(2)广西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经济林,生物种类迅速减少。

师:分析总结。

师:[过渡]同学们,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此制定了有关保护动植物的政策。中共十八大提出,我们要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在刚结束不久的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笔者设计的《保护生物多样性》这节课有一定的高度、创意。

1.“有高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水平比较高。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恰当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我国道家文化导入新课:“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天人合一,并以此文化精髓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最终又以道家文化作为课的结束语,前后呼应,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是政治觉悟比较高。自然地结合中共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来进行讲解,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2.“有创意”主要表现在:以往其他老师在讲授本节课时,多强调我国“乱砍滥伐”以及带来的灾难。笔者不入俗套,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视频资料,互动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种类和基因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之一”的原因有四个:一是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饮食习惯可减少对生物资源的浪费;三是我国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四是我国科学家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重大贡献。笔者采取的都是正面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行为导向生物教学模式的成果

构建基础教育生物教学行为导向模式,让学生的眼、手、耳,脑等多种器官都全面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实现以能力发展为本位的学习目的。

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学媒体选用进行了重新组合。

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教学交往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在整个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位引领者,一位学习活动的主持人,学生实现了“我的学习我做主”的主动转变。使学生的潜能得充分挖掘。学生拓展了思维,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基础教育生物教学行为导向模式的建立,充分地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把解放学生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举措:解放头脑,使学生能想;解放双手,使学生能干;解放眼睛,使学生能看;解放嘴巴,使学生能说;解放空间,使学生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学习;解放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行为导向生物教学新课程改革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PLC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营养基础》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探讨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经济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