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

2016-03-13陈亚红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农民人员

陈亚红

(宝丰县农业局,河南 宝丰 467400)

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

陈亚红

(宝丰县农业局,河南 宝丰 467400)

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向农业生产转化的基本途径。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人员情况、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发挥情况、农民农业服务技术的获取情况、农业服务技术的推广情况等方面总结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况,分析了阻碍农业技术推广的因素,即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不合理、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管理不规范、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与激励机制缺失和基层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视不够,并提出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建议,主要有改革政府农业服务机构体制,回归公益性服务职能;拓宽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筹集渠道,规范经费管理;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事制度,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各级地方政府的全面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服务机构;农业科技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的工作重点,自2004年至今,连续12 a“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于“三农”问题。加快现代化农业的稳固发展是我国目前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环境下的重要选择。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关键举措在于科技兴农,实现科技兴农的主要途径在于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是支撑农业发展的硬件,是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就在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技术推广对我国农民的增收、粮食的安全稳产起着重大的意义。随着新型职业农民的产生,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农业技术推广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的转化,实现了农业技术理论转化为农业生产实践,并对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进行指导,以实现农业的科学化与现代化。笔者基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实情况,探讨目前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实困境,并针对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化解路径,以期为政府提供可借鉴、有价值的建议,并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 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况

1.1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人员情况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为省、市、县、乡四级机构。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为县、乡两级,主要承担着农村农民的农业技术服务职能,为广大农村提供公共技术服务。随着近几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制度改革,各地区把原县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独立出来,成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原本承担农村公共技术服务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建为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1]。另有各大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大中专农业院校等自发组建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大力推进了农业技术的宣传、研发及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同时也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发展增添新的力量。

1.2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发挥情况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发挥的如何,关键在于服务对象的反馈意见。我国农民逐渐认识到农业科技的重要性,部分农民开始依靠农业技术来科学种田,但是大部分农民仍然没有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参加培训的意识。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进一步改革,从农业技术推广的改革与发展历程来看,政府将农业研发、农机培训、农技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各部门为“三农”工作的协作生产,各自分担农业资源的开发与承包、农业项目的宣传与推广、科技支农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等职责[2]。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科学化、规划化。

1.3 农民农业服务技术的获取情况

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历程来看,伴随着农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农业知识获取的渠道增多,为农民充分学习并运用农技知识提供了便利。各地区通过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平台,为农民提供切合其需要的农业新技术及农产品的供需信息,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平台,既可以开拓农民的知识和眼界,又可以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认识和运用。农民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农业服务技术的推广使农民更快地掌握农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了解到农业科技的教育、农业信贷、农产品的配送及市场销售等信息[3]。促使更多的农民主动去学习农业新技术,通过科技使农民获取更多的收益,激发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追求与热爱。

1.4 农业服务技术的推广情况

农业服务技术的推广大多是通过试验、示范方式进行,农业科学院、农业研究中心及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农业科研部门,通过大量的试验,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品种,并对土壤种植环境进行检测,找出适合新品种的种植和生产条件,通过多次检测试验后,选择一定区域对新品种进行试种,验证新的农作物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情况。经过试种,成功后树立样本,并加以宣传推广,积极引导农民学习新技术并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实践中,这种科技示范田和示范农户的推广方式,促使农民向成功样板学习,将新技术应用到自家农田,将农业新技术的知识形态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4]。农业技术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进而带动其工作的顺利开展。

2 阻碍农业技术推广的因素

2.1 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不合理

我国农业推广工作是在国家农业部统一管理下,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具体实施,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各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人、财、物等权力,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权力归乡、镇政府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农业推广部门去组织、协调,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并且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但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引进的决定权在乡镇政府,这就导致引进的人员不一定是农业技术人才、专业农业技术人才进不来的现象。随着农业结构的深化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的更新,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职责不再只是简单的上传下达,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要改变已老化的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伴随着农业服务需求的进一步制度化,必须及时改造落后的服务机制,甚至重构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5]。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以农民为中心,根据农场的现实需要进行推广,提高农民对新技术需求的积极性,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管理不规范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没有对资金投入做出明确的规定,没有具体规定国家财政、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的投资额度,并且受相关领导态度的影响较大,导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一是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到位慢,难以落实专款专用。国家财政下拨的专用经费是经省、市、县到乡镇级政府部门,再由乡、镇政府部门下拨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在此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专项经费被推迟或挪用,无法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专款专用[6]。二是农业技术推广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造成严重浪费。农业科研人员为了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申报项目时不是从农业生产实际出发,而是从专家的个人偏好或国家政策上入手,导致与农民的现实需求脱节,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低,造成经费浪费。三是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大多来自于政府部门,非政府来源的经费非常少,并且缺乏持续的资金筹措机制,资金来源缺乏保障,影响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与激励机制缺失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流失严重,首先表现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方面,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农业知识技能培训,尤其是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更少。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整体较低,推广人员年龄普遍较大、技术落后、知识陈旧,其对市场需求及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更多时候追求的是短期效益。同时,由于其知识陈旧、技术落后,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技术新知识不相符,无法满足农民的需要,有必要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农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7]。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基层缺乏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无法对推广人员培训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持;二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自身问题,即使安排了培训,许多乡、镇级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放弃培训机会,缺乏对知识更新的热情,导致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老化,知识储备不足。其次,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管理的方面,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造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不同,大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都选择工作环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而不愿意去工作条件差的偏远地区。另外,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干多干少都一样,导致部分工作人员混日子,缺乏危机感。

2.4 基层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视不够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大多是以公益性质的机构存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行政化现象,经常会出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编不在岗的现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经常会被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借调过去,从事其他非农工作,有些甚至被长期借调,一年中一大半时间都用于从事非农工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时间少之又少。另外,大部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发展工作中,既承担着农业技术推广,又经营着农资产品的销售,通过这种技物结合的经营服务方式实现本部门的创收,这种经营服务方式在特定时期非常有效,可以缓解农业业务经营短缺的难题,有效解决农业经营服务的空白问题。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能被重新定位,回归到原来的公益性机构,全心履行其公益性职能[8]。但地方政府缺乏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性质和意义的认识,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实施。

3 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建议

3.1 改革政府农业服务机构体制,回归公益性服务职能

对政府农业服务机构制度进行改革,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服务职能。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创新农业服务制度,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的提高,构建县、乡级农业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服务模式。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构建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服务职能机构,保证专项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并争取国家财政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推广的补助,确保重大公益型农业服务、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的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9]。创新农业技术服务机制,总结各地农业技术推广经验,重点推广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提高农业服务活力。通过改革和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服务机制,促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切实履行其公益性服务职能,从农民的现实需求出发,承担更多的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为农民做农业技术推广及指导服务,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3.2 拓宽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筹集渠道,规范经费管理

规范农业推广经费管理,加大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并做出合理的安排。一是将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并根据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额度,确保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基础设施设备、人员办公及培训相关经费的支出。同时要加强监督管理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不被挪用,确保专款专用。二是要拓宽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筹集渠道,广泛吸收各种社会筹资,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人为农业技术推广进行投资,进一步拓宽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筹集渠道。三是要规范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实现本地和外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平竞争,并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实行基金化管理,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水平,增加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3.3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事制度,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农业科研成果向现实农业生产的转化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一要对原来的用人制度进行改革,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完善人才招聘制度,通过相关农业技术知识考试,选拔优秀人才,并根据其特长安排岗位。同时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实行优胜劣汰。激发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努力进取,提高其工作效率;二是完善激励与奖惩制度,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制定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考核标准,并加强监督管理。以考核结果来制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标准,尤其在职称评定及领导职位的竞选上充分体现出来,进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制度,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职业使命感,使其做到主动用农民服务,切实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10],并通过业务知识培训,及时更新知识储备,调整知识结构,使其更好地为农民做好服务工作。

3.4 提高各级地方政府的全面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地方政府要调试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我党工作的重点。要加大农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力度,创新农业科技,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级政府要认识到加快建设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加强领导,追求实效。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兴办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切实履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按照我国农业法律法规的要求,确立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的法律地位,保证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长期稳定,并加大对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确保其能够正常发挥在农业科技服务上的职能作用。

[1] 朱广其. 农业技术创新、制度路径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4):22-26.

[2] 魏 锴,杨礼胜,张 昭,等. 对我国农业技术引进问题的政策思考——兼论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J]. 农业经济问题,2013,(4):35-41.

[3] 邵腾伟,吕秀梅. 基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路径选择[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4):942-948.

[4] 傅建祥,任文菡,罗 慧.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多元化发展路径的探讨——以青岛市为例[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4):21-25.

[5] 李学婷,张俊飚,徐 娟. 影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运行的主要因素及改善方向的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3,31(4):89-92.

[6] 苏小姗,祁春节,田建民. 水资源胁迫下基于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趋势及策略[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2):207-210.

[7] 孔祥智,楼 栋. 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比较、时态举证与中国对策[J]. 改革,2012,(1):12-23.

[8] 王建明,李光泗,张 蕾.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11,(3):4-14.

[9] 杜丽华.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176-180.

[10] 申红芳,王志刚,王 磊,等.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与其推广行为和推广绩效——基于全国14个省42个县的数据[J]. 中国农村观察,2012,(1):67-81.

(责任编辑:肖彦资)

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 of Agro-Tech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Path

CHEN Ya-hong
(Agriculture Bureau in Baofeng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Baofeng 467400, PRC)

The agro-technical popularizations the basic way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c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practical technology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ummarized the status of agro-technical from the agro-technical popularization department and situation of personnel, functions, agricultural service technology acquisition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service, analyzed factors hindering agro-technical popularization, such as unreasonable mechanism, funds management was not standardized, lack of training and excitation mechanism, and government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hen put forward the agro-technical popularization countermeasures, which included reform the government agricultural service organization system, return to public welfare service function;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agro-technical popularization funds,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funds; improve personnel system,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romotion personnel;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local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strengthen leadership.

agro-technical popularization; agricultural service organizatio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ok=108,ebook=116

F323

A

1006-060X(2016)12-0108-04

10.16498/j.cnki.hnnykx.2016.012.032

2016-08-03

作者介绍:陈亚红(1964-),女,河南宝丰县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农民人员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