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衡阳市稻田生态种养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6-03-13尹小玉梁玉刚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衡阳市种养稻田

尹小玉,梁玉刚

(1.常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南 常宁 421500;2.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衡阳市稻田生态种养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尹小玉1,梁玉刚2

(1.常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南 常宁 421500;2.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稻田生态种养作为一项种植与养殖有机结合的生态技术,具有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环保、回报率高等特点,符合农业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介绍了衡阳市水稻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稻田生态种养发展的背景及潜力、稻田生态种养的优势与劣势,并通过实际调研和文献查阅,对稻田生态种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水稻;生态种养;优势与劣势;对策与措施

近几十年,中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均取得重大突破,为粮食安全与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作物产量增加的同时,化肥和农药投入量也随之增加,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化肥和农药的第一大消费国。但由于化肥利用率低,以及农药残留量大[1],中国也成为世界上化肥和农药第一污染大国[2]。加上中国稻田生产面临种植模式单一、多熟种植强度大、劳动力短缺、经济效益回报率低、可用耕地锐减、季节性和连续性干旱可能性增大等问题,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对中国粮食安全战略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必须整合单一的优势生产技术,充分融合多项优势生产技术,才能破解稻田生产中的诸多问题。

当前,中国农业正在从种植模式单一、效益低、化肥农药高投入和片面追求高产的生产模式向“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等多目标生产方式转变。其中,稻田生态种养技术在理论研究层面和技术推广示范层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作为一项生态种养技术得到政府的充分认可与大力扶持。稻田生态种养是将水稻种植与动物养殖有机结合,利用饲养动物自身活动(如觅食、嬉戏、践踏等)和新陈代谢(如排泄物、唾液等),扰动稻田生态系统,使稻田处于“动态”模式,丰富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同时稳定稻田生物多样性,形成水稻与饲养动物互利互生的良好局面。笔者以衡阳市为例,对该市的水稻生产现状以及稻田生态种养的背景、潜力、优劣进行分析,进而为该市稻田生态种养的发展提供参考。

1 衡阳市区域概况和水稻生产现状

1.1 衡阳市区域概况

衡阳市地处湖南省中南部,下辖南岳、珠晖、雁峰、石鼓、蒸湘5区,常宁、耒阳2市,衡南、衡阳、衡山、衡东、祁东5县;东邻株洲市,西接邵阳市、永州市,南抵郴州市,北靠湘潭市、娄底市。全市总面积为15 310 km2,位居全省第7位;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48.50%,平原约占21.00%,水域约占4.00%,其他用地约占30.46%。衡阳市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温度约为18℃,光热资源丰富,雨水充沛,但全年不同季节的降水和气温变化较大,频繁发生旱涝灾害。境内物质资源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和“渔米之乡”[3]。

1.2 衡阳市水稻发展现状与趋势

水稻是衡阳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衡阳市政府始终把发展双季稻作为推动粮食规模化生产和农业现代化生产的重要举措,采取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土地流转政策,积极推进农艺与农机的最大融合,实行“科学进村,专家进户”,以及加强与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了水稻种植为主,其他作物为辅的生产模式,保障了水稻种植面积和稻谷总产量位居全省前列。

据统计,2015年衡阳市双季稻种植面积约为341.09 khm2,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0.26%,其中早稻种植面积211.09 khm2,晚稻种植面积223.61 khm2[4]。自全市实行土地流转政策以来,耕地流转面积163.38 khm2,占总面积的52.80%;种粮大户逐年增加,其中种植面积达到2 hm2的种粮大户有21 815户,比上年增加18.05%;家庭农场达1 979家,比上年增加38.59%;粮食专业合作社510个,比上年增加28.14%。全市集中育秧可插大田108 khm2,建设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示范区20个,建设整乡水稻高产示范区3个,加大建设双季稻全程机械化增产增效模式试点县1个。全面落实水稻增产增效3项关键技术在衡阳市的推广,以提高早稻和晚稻的栽插密度,实现了晚稻的 100%正常灌浆。极力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最大耦合,从而使水稻机耕率、机插率和机收率等面积均稳步提升。

1.3 衡阳市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

衡阳市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211 hm2,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0.326 km2);人口密度约为459人/km2,是湖南省人口密度的1.5倍;衡阳市土地利用率约为89.80%,低于湖南省的平均水平(91.60%)[5]。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刚性发展,耕地面积减少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水稻种植模式单一,过分依赖化肥和农药的投入,致使稻田生态系统脆弱,生物灾害频发,耕地污染较为严重;部分农户片面追求高产,存在“只用地,不养地”的思想弊端,致使耕地质量不断下降,耕地退化日益严重;大部分农田基础设施维护不当、年久失修、设备老化或破损严重,使得农田自身的拒旱防洪等能力低下;土地流转政策宣传不到位和部分农户的抵触情绪,致使部分耕地出现抛荒的现象;以山岗丘为主的地形降低了农机的使用率,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水平,进而加重了水稻生产的劳动强度。多重因素的相互交织影响,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水稻生产,加剧了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不稳定性。

2 衡阳市稻田生态种养的背景与潜力

2.1 衡阳市稻田生态种养的背景

水稻是湖南省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区域广泛,对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湖南省政府重视水稻栽培管理、新品种培育、节水节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指导与推广。近年来,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作为一项“增效、增收、减排”的生态无公害技术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提出因地制宜地推广稻鱼、稻虾、稻鸭、稻蛙、稻蟹等生态种养模式,按照“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思路,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水平,打造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品牌响、效益好的稻田生态种养大县,形成稻田生态种养新产业。

在此背景下,衡阳市着力打造多个“三高”(高标准、高产量、高效益)稻田种养大乡(镇),创建了2个以上稻田生态种养绿色稻米、鱼虾等市场畅销品牌,促进了稻田生态种养稳步发展。数据表明,项目县市区的稻田生态种养面积增加10%以上,农药化肥出现负增长趋势,稻田平均收入比非项目区增长1倍以上。据统计,2016上半年,全省稻田养鱼面积达16.84万hm2,同比增长11.88%。

衡东、衡山两县是湖南省稻田综合种养的试点县,其中衡东县在21个乡镇29个村开展稻田综合种养试点,推广面积达53.3 hm2;衡山县举办稻田综合防治种养技术培训班5 期,培训水产技术推广员和种养殖户180余人次[6]。

2.2 衡阳市稻田生态种养的潜力分析

当前,人们的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增强,生态文明意识不断转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望也日趋迫切。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环境质量改善、环境污染防治和绿色发展等维度来构建[7]。稻田生态种养是以绿色农业发展为理念,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因此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徐娟[8]的研究表明,衡阳市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并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城市郊区以及僻远地段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民俗风情等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游客数量平稳增加并得到认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及强烈的反响。同时,衡阳市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已形成独具特色的稻作文化;种植区域广泛,2015年衡阳市水稻种植面积达485.47 khm2,加之“稻—渔”和“稻—鸭—渔”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化遗产,因此稻田生态种养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乡村生态旅游和种植规模来看均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 衡阳市发展稻田生态种养的优势与劣势

3.1 衡阳市发展稻田生态种养的优势

理论研究的成熟和技术要点的完善为衡阳市稻田生态种养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对其示范推广与产业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从理论研究层面来看,稻田生态种养具有防治病虫草害、丰富生物物种[9]、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0]、提高土壤质量和生态经济效益[11]、改善稻米品质[12-13]、促进水稻生长及改善水稻生长相关性状[14]等作用。从技术推广层面来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稻田生态种养技术要点逐步完善,与实际生产应用配套默契,可以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农业部门十分重视稻田生态种养生产技术的规范,从理论层面和技术层面开展了多层次的配套检验,完善了技术生产要点,将养殖风险保持在可控之内。稻田养鳖、养鳅和养小龙虾形成了品种选择与前期喂养、水稻品种选择与栽培要点、稻池选择与构建、稻池防护与消毒、品种的投放与饲养、生长环境监测与稻田管理、品种捕捉与水稻收割等系列技术规范[15-17]。同时,借鉴江苏省稻鸭共作的生产实践,构建机插水稻、机直播水稻和移栽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涵盖了品种选择、水稻育秧、鸭苗育雏、环境条件、大田种养管理、鸭子捕捉、水稻收获和产品指标等方面[18]。

相关单位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地开展稻田生态种养项目,多次对技术推广人员、种植大户和农户进行系统培训,实行稻田生态种养“科技进村、专家进户”的指导方针,为农户把好风险关。同时,衡阳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稻田生态种养户的政策扶持与奖励力度,将政策的实惠放进农户的心里;还加强了与农业投保公司的协商与谈判力度,优化和规范农业保险政策与流程,减少农户因灾所带来的损失。

3.2 衡阳市发展稻田生态种养的劣势

3.2.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据统计,衡阳市拥有中小型水库1 171座,其中需要人工控制运行的有2座中型、87座小Ⅰ型、506座小Ⅱ型,大部分山塘成了“碟子塘”,数量约为43.43万口[4];而多数水利工程修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受修建条件的限制,大部分为“土质”工程,加上监管不力、维护不当和修葺不及时,部分水利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年久失修,有的甚至完全损毁,大大减弱了其应有的灌溉功能。水稻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而稻田开展鱼、虾和泥鳅的养殖,对水资源的需求将更为迫切。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将成为稻田生态种养的限制因素,造成“干旱缺水灌溉,涝害稻田积水”的局面,使得农户空有种养优势却只能“望田兴叹”。

3.2.2稻田污染加剧稻田生态系统受到污染将会对饲养物形成毒害作用,轻则饲养物在体内积累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传递和能量流动,将有毒物质传到人体内,危机人类健康;重则致死饲养物,不仅使农户蒙受巨大损失,而且易造成土壤二次污染,导致作物减产,产品质量下降,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威胁。唐可兰等[19]研究表明,衡阳市农田生态系统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表现在畜禽粪便处理不当、农作物秸秆还田率低、农药化肥用量大、农膜降解率低等方面,据统计,至2013年底,全市有10.76万hm2的耕地受到污染,占耕地总面积的28.82%;(2)工业“三废”污染向农村转移趋势加剧,表现在废气、废渣、废水等“三废”排放超标,部分城郊地区成为工业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堆积地等方面,据统计,至2013年底,有1.13万hm2耕地面积受到工业“三废”的污染,占耕地面积的3.03%;(3)重金属污染日益加剧,据农业部门监测,2013年约有2.67万hm2耕地面积受到重、中度污染,5.33万hm2受到轻度污染,以衡阳市境内的湘江流域地区为主;(4)灌溉水污染极其严重,衡阳市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湘、耒、蒸、春陵江4大水系中,约有2.33 万hm2耕地面积受到污水灌溉。

3.2.3自然灾害频发衡阳市位于长江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受地理条件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受灾频率高,受灾面积大,涝害和干旱较为严重[20]。刘兰芳等[21]研究表明,衡阳市降水集中在3~6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汛期(4~6月)地表径流占全年径流的70%~80%,其他时期地表径流贫乏,7~9月降雨量和径流量均偏少。由此可知,在降雨不平衡的情况下,水稻双季生产遭受涝害和干旱的可能性极大,加上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灌溉及排灌难度加大,使稻田生态种养面临严峻挑战。

3.2.4技术与管理不规范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下动物饲养的种类、数量和方式与传统动物饲养模式有着一定的差异,其对管理技术有着更严格的要求。鱼、虾和蟹等效益较高的水产品种,对养殖区域、土壤质量、水体质量和管理技术要求较高,投入成本较大,养殖风险也相对较大,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普通农户的承载范围,其技术推广有一定难度。部分种养户存在侥幸心里,在未接受理论与技术的系统培训时,按照农业生产已有的固定思维或经验,对稻田饲养动物进行粗放管理,而一旦受灾,周围种养户便对该技术产生戒备心理,这种情况下非常不利于稻田生态种养后续工作的开展。同时,部分地区技术推广不到位,形成“口号响亮,无标可上”的被动局面;还有部分投机分子见该技术有利可图,便“滥竽充数”打着稻田生态种养的旗号,用假劣的农产品与饲养动物蒙骗消费者,致使产品“良莠不齐”,严重影响稻田生态种养的市场前景及其发展规模。

4 衡阳市发展稻田生态种养的对策与措施

4.1 以科学技术为指导,因地制宜开展稻田生态种养

衡阳市稻田生态种养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也曾取得一定成效,但长久以来多以个体、散户、家庭种养为主,科学指导不到位,技术基础薄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稻田生态种养优势技术的发挥和模式发展的空间。对此,应积极开展对外科学技术交流,汲取和借鉴他人的技术优势,加大稻田生态种养项目科研力度,着重在水稻品种和饲养品种筛选、沟垄设计、饲养数量、饲料选择与投喂、养殖管理和天敌防范等方面进行研究。应根据各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选取水资源灌溉方便、水质良好、土壤质量较好、田块较为平整且连续成片的稻田作为稻田生态种养的重点建设对象,从而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稻田生态种养发展。同时,要加强稻田生态种养示范区的科学指导,规范示范区水稻栽培、病虫草害防治、施肥方式、养殖种类筛选等生产流程,为稻田生态种养提供技术支持。

4.2 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衡阳市应把握“百企千社万户”工程建设的契机,结合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大力支持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粮食经营主体的稳步发展。加大稻田生态种养技术的优势宣讲,组织粮食生产大户参观稻田生态种养示范区,并开展技术培训,循序渐进改变种粮大户传统农业生产思维。与此同时,强化稻田生态种养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奖励机制,适度降低农业保险投保门槛,增加风险理赔额度,强化技术服务全覆盖,使粮食经营主体由种植向种植与养殖双向结合进行转变。加大农业财政投入,尤其是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于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应实施“专人专岗”责任制,避免出现前期工程建设不达标、后期工程无人监管的局面。

4.3 强化与企业的战略合作,打造稻田生态种养的品牌

稻田生态种养符合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该种养模式下产出的农产品品质高于食品质量安全所规定的标准,符合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期待。但由于企业收购力度不大、收购价格不高、优势宣传不到位、假劣产品的冲击、市场销售不规范等因素,导致大部分农产品出现滞销或自产自销的情况,严重损害种养户的利益及信心,不利于稻田生态种养的进一步发展。对此,首先,要规范稻田生态种养全程管理,确保农产品符合市场预期与需求;其次,政府应牵头有关企业,给予政策和财政的支持,全力做好稻田生态种养下农产品的收购,形成产销一体化,解决种养户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杜绝以牺牲种养户和消费者利益的事件产生;第三,要加大对假冒产品的打击力度,引导市场规范有序运转;第四,要打造优势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注重品牌宣传,走出一条创新致富之路。

5 结束语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具有资源高利用、环境友好、投入少、回报高等特点,在充分利用农业闲置资源和自然资源,深入挖掘内在生产潜力的同时,仍能保持稻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稳定性,是顺应当前低碳农业发展、资源高效、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和可持续发展方向的一种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该模式既符合市场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实际需求,也顺应种养户迫切提高经济效益的实际追求,是关系到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经济复苏、粮食生产安全与稳定、农业深化改革的大事。随着稻田生态种养技术的日臻成熟,其在衡阳将发挥巨大的潜力。

[1] 武文涵,孙学安. 把握食品安全全程控制起点——从农药残留视角看中国食品安全[J]. 食品科学,2010,31(19):405-408.

[2] 吴敬民,许学前,姚月明. 基肥不同施用方法对水稻生长及稻田周围水体污染的影响[J]. 土壤通报,1999,30(5):232-234.

[3] 王 鹏,况福民,邓育武,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衡阳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经济地理,2015,35(1):169.

[4] 邹征欧,阳春瑜,李闻名,等. 衡阳市水稻生产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作物研究,2016,30(2):187-190.

[5] 王 鹏,钟顺清,田亚平,等. 衡阳市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 研究,2009,(4):31-33.

[6] 杨开吉. 袁延文局长衡阳调研稻田综合种养工作[EB/OL]. http://www. hnxmsc. gov. cn/templet/default/ShowArticle. jsp?id=140566,2015-09-06.

[7] 徐 娟,梁称福.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初探——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9(3):24-28.

[8] 徐 娟. 现代生态文明视阈下的衡阳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5,9(4):66-70.

[9] 杨治平,刘小燕,黄 璜,等. 稻田养鸭对稻鸭复合系统中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4,24(12):2756-2760.

[10] Zhan M,Cao C G,Wang J P,et al. Dynamics of methane emission,active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in wetland integrated rice-duck systems in Southern China[J].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2011,89(1):1-13.

[11] 杨志辉,黄 璜,王 华. 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稻田土壤质量研究[J]. 土壤通报,2004,35(2):117-120.

[12] Pandiarajan L. Rice-fish-duck farming:A case study[J]. Indian Farming,1995,45:10-11.

[13] 陈 灿,黄 璜,郑华斌,等. 稻田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5,21(2):17-19.

[14] 章家恩,陆敬雄,张光辉,等. 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与效益分析[J]. 生态科学,2002,21(2):6-10.

[15] 周爱珠,刘才高,徐刚勇,等. 稻、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探讨[J].中国稻米,2014,20(3):73.

[16] 邓成方. “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技术[J]. 中国水产,2015,(1):57-58.

[17] 陈 胜,王 飞,梁 毅. 泥鳅养殖的研究与探讨[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2):95-96.

[18] 王强盛,甄若宏,杜永林,等. 无公害稻鸭共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J].江苏农业科学,2007,(1):12-15.

[19] 唐可兰,邹征欧. 衡阳市农田生态系统安全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作物研究,2015,29(1):72-73.

[20] 夏先华. 衡阳市山洪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J]. 湖南水利水电,2005,(5):57-58.

[21] 刘兰芳,肖志成,陈 涛,等. 2013年中国南方地区农业旱灾风险评估——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J]. 水土保持通报,2015,35(2):274-278.

(责任编辑:成 平)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Paddy Ecological Farming Technology in Hengyang City

YIN Xiao-yu1,LIANG Yu-gang2
(1. Changn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Changning 421500, PRC; 2.College of Agronom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PRC)

Paddy ecological farming is a technology organically combined planting and breeding, which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effcient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igh rate of returns. It also complied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low carb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aking Hengyang City in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rice,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paddy ecological farming was introduced, as well as i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hrough actual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addy ecological farming was put forward.

rice; ecological farming;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book=97,ebook=105

S964.2

A

1006-060X(2016)12-0097-04

10.16498/j.cnki.hnnykx.2016.012.029

2016-09-05

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资助项目(201203081-2)

尹小玉(1981-),女,湖南常宁市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梁玉刚

猜你喜欢

衡阳市种养稻田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稻田摸鱼记
衡阳市:传承水口山工运精神,汲取砥砺奋进力量
衡阳市德丰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我们正年轻
——湖南衡阳市老干部大学校歌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稻田里的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