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发展契机下《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改革研究

2016-03-13陈可可

广州化工 2016年21期
关键词:反应器知识点模块

陈可可

(新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转型发展契机下《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改革研究

陈可可

(新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契机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对《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及考核制度进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实践表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校转型;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改革

目前,一场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大潮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部分本科院校以“教给学生真才实学,让学生有好的就业、前途和幸福生活”,“发挥区域、行业和企业的技术中心作用”为发展目标开始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变。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针对我校“重应用,求创新,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改革,以便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该课程在我校开设于大三下学期,具有内容多,知识面广,理论抽象,实践应用性强[1]等特点。根据该课程的课程特点及“创新、实用的专业性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校为一所地方性的二本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普遍低于一线高校学生。要做到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系统地多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就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取舍和重新编排。任课教师针对这一要求提出了“模块式”教学的新思路。将天津大学出版的《反应工程》(李绍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一书的所有内容分为四大模块[2-4],其中,第一模块包括: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反应动力学基础、第六章多相系统中的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该模块主要向学生介绍《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各种类型的反应器内部复杂多变的化学反应的本质、及催化剂作用的机理催化剂的存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此模块是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应重点详细的讲解,尽量使所有学生都熟练掌握该基础。第二模块包括:第三章釜式反应器、第四章管式反应器、第五章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该模块则是分别介绍了常见类型的反应器中传质、传热的理论基础、物料的流动对反应器内化学反应的影响。此模块是学生掌握了反应工程的基础知识以后的学习重点,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对课本知识点与工程实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与关联,该模块也需要重点讲解。第三模块包括:第七章多相催化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该模块是指导学生由理论学习向实践操作跨进的关键,此模块的学习将有力地促进学生领略《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精髓。第四模块包括:第八章多相反应器、第九章生化反应工程基础、第十章聚合反应工程基础、第十一章电化学反应工程基础。该模块在很多高校都是选讲选学内容,我校教师对此模块内容也作适当的引导式讲解,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拓宽专业视野,增强工程学习的观念。

2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反应工程》这门课时普遍反应知识点零碎、公式多、难度大。针对这一现象,任课教师引入了一种“开放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实践提供了便利条件。首先,授课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引入了多媒体教学[5]。针对《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知识点多且碎、工程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对反应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进行动态演示,对反应器在化工生产操作中的应用及运行进行直观再现,对复杂的物料和热量衡算过程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对知识追求和探索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从而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观念,加深了其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其次,大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平时授课过程中教师布置的作业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训练题目,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另一部分是扩展训练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课堂所讲授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选作。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进行拓展学习。同时网络上大量的专业课程资源和工程资源。如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均有大量的精品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案、多媒体课件、授课视频、习题讲解、专业测试及答案等,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自学要求。

为了改变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模式,改善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效率不高的现状,我们引入了“研讨式”教学方法,并将该方法与传统的教师启发式、讲解式教学方法相结合[6-8]。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化学反应工程》的课程特点,将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首先由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对知识点进行剖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其次,在学生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在同类或更复杂的工程项目上灵活运用该知识点,并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化工类期刊、专题文献及中外文献资料,分组完成知识点的工程实践;再次,由学生进行综合研讨,教师在其中进行点评,对学生实践方案中错误或不完善的地方进行纠正和补充;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对课堂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归纳和总结。

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思路清晰,主动学习,极好地锻炼了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其开拓思维、勇于创新的才能。

3 考核制度的改革

以往理论课程的考核一般都是以“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的模式进行,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和考勤。这种考核方式对卷面考试成绩的依赖性较大,无形中就姑息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临考才匆忙“抱佛脚”的坏习惯,考试一结束,专业知识就全忘掉,这就违背了高校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初衷。为了适应学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其工程理念,我校《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考核方式变为: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讨论及小组讨论方案等项目。这种新的考核方式不再单纯的以考试成绩为目标,而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目的,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锻炼,同时也大大增强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观念。实践表明,改革以后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对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更加重视,也更加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尤其是每次的课堂讨论,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发言,与其他组的同学和老师讨论课题,课后能够很好地对课堂知识点结合讨论的工程实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把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作为培养自己、锻炼自己的难得机会,从课堂学习和讨论中他们也收获自信和成就感。

4 结 语

高校转型发展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高校工科专业课教师,老师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站在理论和工程实践的双重高度,总结自身专业发展的规律,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更重要地就是不断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探索和改进,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紧跟高校转型发展的步伐,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创新型的工程人才”。

[1] 金涌,程易,颜彬航.化学反应工程的前世、今生与未来[J].化工学报,2013(01):34-43.

[2] 李绍芬.反应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338.

[3] 汪小红,孔学军,官叶斌.“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专题研习教学的引入与实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128-130.

[4] 王艳领,田春美.高职院校《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52-55.

[5] 曾涛.《化工分离过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探索研究[J].广州化工,2014(13):216-217.

[6] 朱佳媚,周敏,孟献梁,等.《化工工艺学》课程研讨式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5):63.

[7] 王艳,刘军.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体会[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62-63.

[8] 苟建霞.地方院校《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引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7):48,59.

Study on Reform of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Course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Development*

CHENKe-ke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Xinxiang University, Henan Xinxiang 453003, China)

Under the local colleges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background,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th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of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course to meet the needs of university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and to better improve students’ engineering capabilities reasonable. Practice proved that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course which was for the purpose of training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had a good effect to enhanc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college transition;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新乡学院优质课程(No:化学反应工程XJYZKC2014-15);新乡学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No:15ZA02)。

陈可可(1983-),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无机化工及新产品开发。

G642.0

A

1001-9677(2016)021-0184-02

猜你喜欢

反应器知识点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IC厌氧反应器+A/O工艺在黄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EGSB反应器处理阿维菌素废水
上旋流厌氧反应器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平推流管式连续反应器合成耐热ABS树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