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

2016-03-13康,崔

广州化工 2016年21期
关键词:辅料挥发油炮制

鞠 康,崔 灿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

鞠 康,崔 灿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中药炮制是我国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必须遵循中医临床理论,是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我国最古的汉族传统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首载炮、炙、酒渍等炮制方法,体现了中药炮制在中医中是不可或缺的。现代研究表明中药炮制前后,其化学成分变化存在差异性,就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科学规范的炮制工艺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中药;炮制前后;变化规律

JUKang,CUICan

(B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hui Bozhou 236800, China)

中医是我国特有的医药,而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的所用的药。中药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材,前两者可以直接用于临床,而中药材要经过炮制成中药饮片之后才能用于临床,以达到降低毒性、提高疗效、缓和药性、去除副作用、改变作用趋向与作用部位、利于服用、利于储藏的目的。

1 净 选

中药炮制的前提是净制,这道工序在切制、炮炙之前,选取药典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杂质,使其达到药用纯度标准的方法[1]。孟艳等[2]采用HPLC法测定远志的根皮及远志木心中5种寡糖酯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远志木心中的含量比根皮要低的多。但鉴于远志木心比例较大,去除费时费力,服用应该适宜加大剂量。

2 切 制

切制是第二道工序,将净选后的中药材进行适当软化,根据中药材固有性质,再切成一定规格的片形等。切制前的水处理可能会影响药材中有效成分,所以润要适当,泡要适度。董晓蕾等[3]研究龙胆水润切制之后Ca、Cr、Cu、Zn元素含量降低,且当药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和马钱苷酸的含量均有降低的趋势。李敏等[4]通过对姜黄原药材与姜黄饮片的有效成分指纹图谱的研究,结果表明炮制后姜黄素与挥发油的含量偏低。

3 炒 制

炒制法是最基本的处理方法之一,是净或切过的药材,筛去灰屑,大小分档之后放置在事先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清炒或加辅料炒至一定程度[1]。炒制过程中需要不断加热,势必会影响药物化学成分的改变。

3.1 清炒法

清炒就是炒制时不加任何的辅料。根据火候的不同,可分为炒黄、炒焦与炒炭,火力的大小与时间的长短,都会使药物在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有不同的变化。秦昆明[5]的研究表明,牛蒡子炮制以后绿原酸、异绿原酸、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四主要成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包括牛蒡苷元含量增加,其它3种含量下降。杨欣文等[6]研究表明黄芩炒炭后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的含量下降明显,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 A 的含量有所增加。有资料显示,大黄在炒炭后蒽醌苷的含量显著降低,而蒽醌苷元与没食子酸的含量明显升高。胡云飞等[7]比较牡丹皮炮制前后UPLC图谱变化表明,芍药苷峰消失,但是新增了5-羟甲基糠醛峰。

3.2 加辅料炒

切制、净选后的药材加固体的辅料在一起炒制的方法,称为加辅料炒,其目的就是降低药材毒性,缓和药性,增加药物的疗效等。某些固体辅料,也有中间传导热的功能,使药物均匀的受热。孟祥龙等[8]研究表明,炮制前后苍术所含挥发油的含量变化较大,炮制后降低。麸炒苍术中的苍术素的含量比生品中的含量有所升高。容穗华等[9]研究,白术不同炮制品中白术内酯类、苍术酮和挥发油的含量,结果为白术内酯类成分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苍术酮与挥发油的含量明显降低,其中麸炒白术中白术内酯类成分的含量较高,土炒白术中的苍术酮和总挥发油的含量最低。

4 炙 法

炙法是将净选、切后的药物,与一定比例的液体辅料拌炒在一起的炮制方法。辅料在炒后筛去,而炙法使用的则是液体辅料且温度较低,操作时间短,辅料通常渗入药材组织内部,与药物起到协同作用。药物在吸入辅料之后,性味归经均发生改变。

叶方等[10]研究表明,竹叶柴胡炮制前后柴胡皂苷和挥发油含量比较而言,炮制后挥发油含量均有一定的升高,蜜制后总皂苷含量有所增加,而酒制、醋制以后总皂苷含量降低。孟艳等[2]研究分析,远志炮制前后5种寡糖酯类成分的变化规律,蜜远志中西伯利亚远志糖A6含量,比生品要高。关于香附炮制前后变化研究,其炮制后总皂苷含量显著升高,并且醋炙后比较酒后的香附总皂苷含量高。

袁珂等[11]分析比较了厚朴生品与姜炙厚朴、元胡生品与醋炙元胡、山茱萸生品与酒炙山茱萸的微量元素与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药材经过炮制后,微量元素、重金属的含量有一点改变,炮制后除Pb的含量偏低,其他元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增加。董晓蕾等[3]研究龙胆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显示,盐制、醋制和酒制后B、Cu、Li、Mg、Na、Ni和Sr元素含量均升高,有毒元素Cr的含量在盐制和酒制后降低,醋制后升高,酒制后当药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和马钱苷酸的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黄精炮制前后成分变化的研究表明[12],酒制后5-羟甲基糠醛与5-羟甲基麦芽酚的含量较炮制前显著增加,并且多花黄精中5-羟甲基麦芽酚的含量随着炮制时间的变长,不断升高到达最高后,逐渐降低,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地升高。

童凯等[13]研究川牛膝在酒制与盐制后指纹图谱变化的结果表明,酒炙后葛根素、杯苋甾酮、大豆苷元含量均未有显著的提高,盐炙后葛根素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周慧等[14]研究分析,大黄经过酒制和醋制以后,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的含量有所增加,而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有一定的降低,黄柏经酒制后巴马汀的含量有一点升高,而小檗碱的含量下降明显。

5 锻 制

孙啸等[15]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金礞石锻制前后红外光谱图的不同,炮制后Mg3-OH伸缩振动吸收消失,Fe2+·Fe3+-OH伸缩振动吸收减弱,水峰明显减弱,Si-O振动吸收峰峰宽明显增加。通过比较龙骨、牡蛎锻制前后金属元素含量的不同,得到龙骨煅制后Mg元素含量上升,其他元素含量均下降,牡蛎经煅制后,除Pb元素和Mn元素外,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均上升。分析磁石经锻制前后的理化变化后,发现磁石经炮制后,磁性减弱,颜色和硬度也改变了,铁元素总量变化不明显,水溶性铁元素溶出增加,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总量和溶出量均减少。寒水石经锻制后,Ca离子含量增加,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有所变化。石膏经煅制后Ca、Mg、Zn、Na元素的溶出明显增加,Al、Se元素的溶出明显减少。鳖甲醋淬后,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了改变,且产生了新物质活性五肽“HGRFG”。

6 蒸煮燀

蒸制用水蒸气给药物加热,煮是利用水温或者药汁的温度给药物加热,而燀制是浸煮药物在较短的时间内,主要是破坏药物中的酶、毒蛋白,也利于去除或分离非药用部位。桑螵蛸经蒸制后,抗利尿作用明显好于生品,且效果最突出部位是蒸卵壳。吴茱萸经甘草制后,挥发油增加了3个组分,减少了3个组分,且含量也发生了改变。黄精蒸制后对其挥发油的组成及含量均有较大的影响,正己醛的含量降低,正己醇未检测到,也产生了新物质十三醛。何首乌经炮制后Fe,Si,Ca,Al,K,Mg,Zn等元素含量均增加,而P,Sn,Ni,Ba,As,Cd,Cr,Pb等元素含量均减少,且儿茶素的含量降低,没食子酸含量升高。陈皮在蒸制后,挥发油含量降低,且新增了桧烯、γ-松油烯、3-蒈烯、α-水芹烯、香茅醇等。

7 复制法

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辅料,反复炮制称为复制法[1]。天南星科植物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生品中的草酸钙针晶大多数尖端较明显,而炮制后不只有尖端明显的针晶束,也有两端钝圆的针晶束,同一种药材炮制后草酸钙针晶的含量与生品中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8 其他制法

其他制法包括发酵、发芽法,制霜法、烘焙法等。发酵是药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情况下,用霉菌、酶的催化和分解的作用,让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而发芽是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者湿度作用下,促使萌发成幼芽的方法[1]。

9 结 论

中药所含成分多样,功效也并非单一,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般要通过炮制对中药原有性能加以取舍,使某些作用加强,某些作用减弱,降低毒性等。通过以上综述中药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了解到炮制前后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性,可以通过现代仪器分析进行量化。《中国药典》至今没有规范化的炮制方法,制定一定的科学规范的饮片炮制工艺,势在必行。只有规范化、标准化才能让中医药得到健康长远的发展,也为其国际化、科学化提供依据。

[1] 龚千锋.中药炮制学.2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2] 孟艳,张学兰,唐玉秋,等.远志炮制前后5种寡糖酯类成分的变化规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09):10-13.

[3] 董晓蕾,张霁,赵艳丽,等.龙胆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比较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5, 35(04):620-626.

[4] 李敏,唐艳萍,于素玲,等.姜黄炮制前后质量变化的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06):1458-1459.

[5] 秦昆明.牛蒡子质量评价及炮制过程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6] 杨欣文,吴德康,李俊松,等.黄芩炮制前后6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比较[J].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2,28(03):282-286.

[7] 胡云飞,徐倩,徐国兵,等.牡丹皮炒制前后UPLC特征指纹图谱比较[J].中国药房,2015, 26(06):800-802.

[8] 孟祥龙,郭晓慧,章茜茜,等.苍术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的分析和比较[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4,16(08):1760-1767.

[9] 容穗华,林海,高妮.白术炮制工艺及炮制原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 36(08):1001-1003.

[10]叶方,杨光义,杜士明,等.竹叶柴胡炮制前后有效成分含量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19(12):83-85.

[11]袁珂,王麟,孙素琴,等.三种浙产特色药材炮制前后微量元素与重金属的含量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30(05):1400-1403.

[12]曾林燕,宋志前,魏征,等.黄精炮制过程中新产生成分分离及含量变化[J].中草药,2013, 44(12):1584-1588.

[13]童凯,李昭玲,闫燊,等.川牛膝酒炙和盐炙前后HPLC化学指纹图谱及其主要药效成分量变化研究[J].中草药,2016,47(04):580-584.

[14]周慧,宋凤瑞,刘志强,等. ESI-MS和HPLC-UV法研究大黄、黄柏、赤芍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J].药物分析杂志,2009,29(06):883-888.

[15]郭啸,王益群,王栋,等.中药金礞石炮制前后红外光谱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03):688-691.

Research Progress on Change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in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is a tradition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must follow the clinical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st ancient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prescription book in ChinaFifty-twoPrescriptions, first carryied artillery sunburn and alcohol, etc, processing methods, it embodied that the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was indispensabl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Modern research shows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showed different i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 are different. The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research progres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were reviewe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change rule

安徽省中药学专业教学团队(2014jxtd073);亳州市中药质量控制与市场研究创新团队(2014年)。

鞠康,男,工作于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药鉴定、炮制的教学与研究。

R284

A

1001-9677(2016)021-0007-03

猜你喜欢

辅料挥发油炮制
热销面料及辅料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
流行辅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