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如何做到“教考结合,教为考用”

2016-03-12戴陈仪

考试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

戴陈仪

摘 要: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之争历来没有休止,好像一谈人文性就要否定工具性,或者一说工具性就要否定人文性,两者似乎水火不容。投射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考虑语文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的问题。语文课到底如何教?该如何考?该如何教考结合?本文通过对一节特级教师的公开课进行剖析,揭开这些疑惑。

关键词: 语文课 教考结合 教为考用

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真可谓:海纳百川,无所不包。所以,很多缺少教学经验和知识积累不足的年轻教师上语文课的时候,总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何处是方向。诗歌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当中的一个重难点。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诗歌的鉴赏水平,做到教考有机结合呢?下面,笔者就借特级教师郑可菜老师的一节诗歌公开课做例子,谈谈看法。

一、教学简案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今天我们来上李煜的《虞美人》。

(二)作者介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李煜的了解。

补充:

1.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2.好声色,不恤政事

3.亡国君,词中帝

4.国家不幸诗家幸

(三)诗歌的内容分析

老师给这首词加上一个标题:用绝望与血泪形成的美,请学生说说其中的道理。

我们先看看一位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缪塞的一句话: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一个万万人之上的君王一下子沦为阶下囚。这其中的凄苦、绝望无人能解。他所有的情感都赋在他的诗歌当中,所以李煜后期的词作当中存在大量的血泪之作,这就是其中的一首。那么,我们再回到主题上,这首词到底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明确:借景抒情。

我们说自然界是永恒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说这里还用到用自然的永恒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中国很多诗人都感叹过人生的短暂,同学们能举一些例子吗?

明确

1.苏轼的:哀吾身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3.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好了,我们现在再操练一下,一起读读这首词。展示一首唐诗,做一个技法练习,加深对反衬、比手法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现在听听一首歌,这首歌是由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我们一起检验一下,她到底唱得怎么样?

邓丽君的声音很好听,但是我觉得她的声线稍显嫩,如果我们没有很好地解读这首词,初一听还以为是唱男欢女爱的情歌呢。我觉得她唱得不够到位,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课后将这首词试着自己谱曲唱一下,比如取《菊花台》的调子唱唱看。

师:现在我们把它再读一读,尽量能够将这种愁的感觉读出来,怎么样?读的时候要注意重音,还有力度,要把它适当拉长。

提示: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了每句的重音字,加之必要的讲解。再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悲怆的。再由个别学生起来朗读。嗯……我觉得还是应该再到位一点,那么,下面我给大家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朗读一下可以吗?

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后人称这句诗,有其妙处,请问妙在哪里?

明确:作者把抽象的感情化作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个气氛,很容易体会到作者心中的悲愁,而且他把悲愁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非常形象,具体可感。其实,以水写愁的诗句是比比皆是的,出来李煜以为,秦观写过,刘禹锡也写过,那么,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诗句读一读,并且把它们和本词的这句诗歌做一做比较。

二、课后评议

郑可菜老师评价自己的课时这样说道:我觉得我这堂课,不像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开课,到像是一节准备充分的随谈课,结构四平八稳,内容充实精炼。确实,郑老师的课非常充实,内容相当丰富,可见郑老师在课下准备的时候之多,工作之细。下面我就自己听了这堂课的感受,说说看法:

(一)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做到了教考的有效结合。

目前的语文课堂呈现两种大的趋势:一是课上热热闹闹,形式五花八门,气氛非常热烈。然而,课下学生却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什么没有得到,临到考试时,头脑便一片茫然。二是教师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地将考试内容一一地在课堂上向学生做了灌输。但是,很少有教师能够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郑老师的课应该说做到了一点。她的课不仅有多变的形式,而且,郑老师讲话语言非常幽默、生活化。同时,她也不忘在上课过程中穿插习题,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做到教和考的有效结合。

(二)教学目标明确,知识点落实十分到位。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眼下我们一味提倡人文性,而失去了语文的工具性,也是十分危险的信息。高考试卷中的诗歌练习题,考的就是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眼下一些老师视教学目标于不顾,尤其是在上诗歌的时候,常常是到了教室,拿起书本,乱扯一气,教学目标实在寥寥。郑老师的课,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始终围绕以读带解的方式解读诗歌。整堂课从文学常识到表现手法和诗词的情感,落实得都相当到位,较为完整地实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三维目标。

(三)教学方法形式多样,突出了学生的有效朗读。

朗读很重要,在语文课堂中,朗读仍然有自己的优势,朗读作为以视觉获得信息,用心体会信息的阅读形式,它在协调生理各项机能的配合,充分发挥心理机制的作用上,有综合高效的优势。综观整堂课,郑老师安排的朗读次数不下五次,而且形式灵活多变,有集体朗读,有个人朗读;有整首诗歌的朗读,也有部分语言的朗读。而且,每次朗读出现的时机,也是及时必要的。

(四)教师教态从容镇定,个人修养甚高。

听郑老师的课,被她旁征博引的知识面所钦佩,被她对语文课堂的充分重视所折服。她的语言是生活化、和风细雨似的,自然而又舒缓地渗透到每位学生的心里,使课堂的内容有效地被学生所接受的那种不慌不忙的教学方式,让整个课堂显得很和谐,丝毫没有凌乱的感觉。郑老师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文学功底,一次又一次让沉寂的课堂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真正把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课堂。

当然,语文学科“教无定法”,也许我的评价有很多地方还欠考虑,仍有待商榷。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事物都有不足之处,我们不应苛求他人,而是应该多多鞭策自己,只有不断反思和努力,才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猜你喜欢

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语文课上做游戏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初探
放开那本语文课本
高中语文课比较阅读二题
摭谈语文课中的参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