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2016-03-12朱凌霄

教师·上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学有效性信息技术

朱凌霄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小学的必修课程,其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有很强的要求。如何打造一个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环境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探析了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

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接触的早晚不同,从而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差异比其他学科更明显一些。这就要求教师在考虑到学生差异性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学生从单一传统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形成开放式教学,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小学生自由上网,让他们感觉到有趣。另外,教师在课堂外要不断学习,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气氛,如采用比赛教学法让学生形成良性竞争,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评价,让学生满怀信心,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了课程的生活性。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问学生:“这个动作做过没?”这便是生活化教学。信息技术课注重实践操作,所以必须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唯有让学生上机操作了,知识才是他自己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现实问题,比如计算机的桌面,学生在自己动手整理与美化时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设置成课堂练习,使学生思考的时候也帮助其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实践—解决—再实践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自己的思考并参与实践,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图表法教学,直观形象展示课程

图表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归纳、整理教学思路。在学期初,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绘制出课程的思维导图,并细化到每课的内容结构,并在图中注明主次。在制作图表的时候,要注重图表的逻辑性以及清晰度,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对于小学生这样特殊的群体,图表不能只是文字,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游戏,让单纯的图表活泼,使教师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进行有效的组织设计,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发展能力。

另外,在图表法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加入记忆曲线教学法。人的遗忘无法忽略,特别对于一周一次的信息技术课程,学生的遗忘程度较高,学生无法将过去的知识和现在的知识加以联结。这时我们利用图表教学法就非常的有效。在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用5分钟时间对照图表让学生回忆复习上节课的知识,从而降低学生遗忘的程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连续性。

四、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主动交往

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无法避免,我们必须通过小组合作教学,促进学生交往,让学生互相学习、主动学习。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平的学生合理搭配,使每个人在小组中有一定的任务,每个小组由组长来协调组内关系,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小组合作学习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基础好的学生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与进步。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分组讨论,诱发学生实施交往互动行为,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学习他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要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实行特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组讨论—交流合作—评价展示过程中,积极互动,互相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研究创新,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和价值。

无论哪种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要给予小学生“爱”以及足够的关怀,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J].浙江教学研究,2000,(2).

[2]王 跃.数字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种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2002,(7).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西来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有效性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