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创新教育

2016-03-12郭梅香

教师·上 2016年2期
关键词:梯形长方形创造性

郭梅香

有位华裔学者曾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儿童对知识的掌握和识字量远远超过美国儿童,而且学习的刻苦性也无与伦比,然而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却与美国儿童相差甚远。是中国人的脑子笨吗?不是!是中国的传统教育不太重视创造性和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能力?就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创设愉快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例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一位教师看到教室里一扇窗子上有一块长方形玻璃被打成两块(如图),立刻灵机一动,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请你将窗子上被打坏的玻璃重配一下,你认为只要带两块玻璃中的哪一块,就一定能完成配玻璃的任务?”以上情境的创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引入新课时,可以使用直观的教具如实物、卡片、图片等,也可以用实例,或者数学史料,还有讲故事、猜谜语、脑筋急转弯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圆的周长》时,就可以用数学史料引入新课:1500多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得出到六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学生听后,一定会感到骄傲和自豪。古人尚且有如此大的成就,今人又何以甘于落后呢?这足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了。

二、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定要有坚实的科学知识作前提。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易于记忆。领会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很多,诸如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集合、对应、联系与转化、对立与统一、类比、归纳推理等。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时,先把圆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它剪开,再拼成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这时长方形的面积就越接近圆的面积。让学生体会到用一种“无限逼近”的方法求圆面积,而且渗透极限思想,让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三、训练创造性思维

传统教学中,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要求、统一的题目、统一的答案,培养的是求同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发展求异思维。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一题多式”“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等训练鼓励学生创新求异,对学生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给予肯定,以排除思维定式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学生刚学了“梯形的面积计算”,会在头脑中形成“上底相等,下底相等,且高相等的梯形的面积相等”的思维定式,老师可以给出几个梯形的图形,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看给出的梯形的面积是否相等。学生在量一量、算一算中会发现,即使梯形间上、下底都不相等,只要上、下底之和相等并且高相等,面积都相等,从而在辨异求同中抽象概括出“等底等高(指上、下底之和相等)的梯形面积相等”这个新结论,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又激发了学生探求数学知识奥秘的兴趣。

四、培养合作精神

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竞争意识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人们除了个人钻研,还必须有集体的合作精神。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同桌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多向交流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与人共处、与人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修正自己意见和帮助他人修正意见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可让学生分组实验,先用小棒在数位表中摆数,再判断摆出的数能否被3整除,把每一步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表中,最后分析摆出的数与所用小棒根数的关系,进一步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在分组实验中,有的摆小棒,有的计算,有的做记录,互相启发,互帮互学,配合协调,既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又发展了个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了合作创新的意识。

此外,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质疑。要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的质疑,课后进行延伸性的质疑。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对不同意见进行分辩,使学生在质疑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标尺;是一个国家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我们要学会创新,敢于创新,让我们的教育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山西省河津市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梯形长方形创造性
玩转梯形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梯形
长方形的困惑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